撰文|《財經天下》週刊作者 李丹
編輯|陳芳
01 如約漲價
雅詩蘭黛又漲價了。
據媒體報道,7月以來,化妝品巨頭雅詩蘭黛旗下產品已經開始了新一輪漲價。對此,《財經天下》週刊向雅詩蘭黛及其旗下高端護膚品牌海藍之謎的線上客服詢問,對方均給出肯定回答:7月1日起,公司已經對部分產品進行了漲價。
針對漲價原因,對方表示,產品定價需要綜合考慮運營成本、運輸倉儲費用、幣值匯率等各方面原因,公司會在此基礎上適時評估並調整產品的建議零售價。此輪漲價,涵蓋雅詩蘭黛旗下部分品牌的護膚、彩妝和香氛產品。
有行業媒體整理出此輪漲價的具體幅度。以雅詩蘭黛為例,其明星產品小棕瓶精華,30ml規格未提價,50ml和75ml產品分別由原來的900元、1150元漲到935元、1180元。海藍之謎100ml精粹水,由原來的900元漲到930元,15ml精華露,由原來的1720元漲到1750元。
(圖/雅詩蘭黛官網)
對此,有品牌銷售人員對媒體表示,本輪漲價的產品,主要是一些比較受歡迎、不愁賣的產品。綜合來看,平均漲價金額在30元到100元不等。
事實上,針對此次漲價,雅詩蘭黛集團早在今年1月就進行過預告。當時,雅詩蘭黛集團首席財務官Tracey Travis公開表示,為了應對通脹,集團將於7月至8月對產品價格進行再次上調。彼時,雅詩蘭黛剛剛針對旗下9個品牌的部分產品漲過一輪價,漲幅在0.7%到6.45%不等。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雅詩蘭黛外,本輪漲價涉及多個巨頭,歐萊雅集團旗下品牌赫蓮娜,LVMH旗下產品嬌蘭,GUCCI、Burberry等奢侈品牌下的彩妝、護膚產品也都進行了不同幅度的調價,其中,護膚產品的漲幅大多在5%左右。
02 漲價“陽謀”
對於雅詩蘭黛、歐萊雅這些國際美妝巨頭而言,漲價並非罕見。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雅詩蘭黛已經至少漲價過10次。漲價原因不外乎兩點,其一,應對成本上漲壓力,提高業績;其二,營銷手段。
此前, 行業報告顯示,受烏克蘭能源危機和疫情等影響,歐洲化妝品及香水製造商面臨紙張、玻璃等包裝材料和精油、酒精等原材料短缺,行業製造成本或將上漲25%到30%。
雅詩蘭黛此前也做出預計,受中國業務停滯和集團退出俄羅斯等市場影響,集團2022財年全年銷售額增幅將收窄至7%到9%,低於此前預計的13%到16%。為了解決業績增長壓力,最終雅詩蘭黛決定上調產品售價。
從實際結果看,漲價的確能為品牌方帶來營收增長。
以聯合利華為例,2021財年,聯合利華實現了九年來的最快基礎銷售增長,彼時,集團CEO Alan Jope將其歸因於漲價:聯合利華選擇通過提價的方式應對成本上漲,全年基本價格增長2.9%,第四季度加速至4.9%。2022年一季度,聯合利華再次將增長歸功於“8.3%”的價格上調。
美妝經營管理專家白雲虎告訴《財經天下》週刊,對於國際美妝品牌而言,漲價或者降價都不稀奇,重要的是看漲價/降價用在怎樣的時間節點。
早在今年618之前,各大社交平台上就已經流傳出國際大牌將漲價的傳言。彼時,在小紅書上,還有不少自稱雅詩蘭黛櫃姐的博主,號召大家趁着618趕緊囤貨。
但出於頭部主播缺失等多方面原因,今年618,各大品牌的戰績不算太好,美妝護膚品類銷售總額同比下滑了18.9%。在白雲虎看來,從某種程度上看,此時宣佈漲價,也算是一種為了短期提升業績的不得已。
03 在華業績下跌
中國市場對於國際美妝品牌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今年一季度,各大美妝品牌在中國或者亞太市場的業績普遍不太好看。愛茉莉太平洋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下降了10%,資生堂一季度在中國市場的銷售額同比下跌20.6%。
5月3日,雅詩蘭黛集團發佈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亞太市場銷售額同比下滑3.91%。在此之前,在中國地區的銷售助推下,亞太市場一直以30%左右的增幅處於領跑地位。疫情及中國市場對於各品牌的業績折損,由此可見一班。
與此同時,電商平台流量增速放緩,也讓已經處於逆風之中的各大品牌持續承壓。歐萊雅在此前發佈的一季度業績報告中就曾指出,旗下品牌在中國的電商渠道正面臨挑戰,尤其是以阿里巴巴旗下天貓為首的電商平台流量增速出現放緩。
為此,剛剛過去的618,不少美妝品牌甚至“折腰”,在直播間裏推出“買正裝送正裝”的大力度促銷。在業內看來,這種變相降價,是美妝巨頭對中國市場的妥協。
(圖/雅詩蘭黛官方微博)
或許是為了減少對電商平台的依賴,今年以來,以雅詩蘭黛為首的美妝巨頭開始多元化佈局。年初,雅詩蘭黛積極配合中免集團開拓海南業務,提振消費。1月,雅詩蘭黛攜手中免海口日月廣場免税店“美運開新派對”直播之夜。3月8日女神節和五一期間,雅詩蘭黛又攜手cdf會員購放出優惠福利。
與此同時,為了更好把握增長新機遇,雅詩蘭黛、歐萊雅等美妝巨頭還入局元宇宙,推出NFT產品。
業內人士曾坦言,未來至少15到20年,國際美妝大牌在中國的地位不會受到根本性動搖,畢竟,其受眾羣體比較穩定。但即便如此,各品牌的漲價步子也不敢邁得太開,怕“傷着”基本盤。未來,留待各國際美妝品牌回答的問題或許是,如何逆勢求漲求變。
本文由《財經天下》週刊旗下賬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台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