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前端監管”或再收緊 劍指“熱點扎堆”多家龍頭公募遇“卡”

  “這次針對指數編制規則的調整,不僅僅是針對前期火熱的泛科技類ETF,對於所有的非寬基指數都會有很大影響。”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受訪表示。

  “現在具體要求還沒有定論,但是監管機構的導向是十分明顯的,主要是為了進行市場規範。”5月28日,某券商系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其背景是監管層正在向部分基金公司徵求ETF指數編制規則方面的意見。

  涉及內容包括標的指數發佈時間、指數佔全市場流通市值比重、指數單隻成份股佔比、指數成份股數量等。

  風口上的ETF基金或迎來新的監管要求。

  按照該人士透露,監管機構針對基金公司提出的要求包括ETF所跟蹤的標的指數發佈時間至少要一年,以及對指數成分股市值佔全市場流通市值的比例有所限制等。

  事實上,今年以來科技類ETF大火,在二級市場資金熱情的推動下,相關ETF規模也屢創新高。同時受此驅動,多家基金公司都針對相關主題、概念類ETF做了佈局。

  “此次監管層針對指數編制層面的規範也是為了統一管理和規範化,之前市場火熱,大家的產品開發一擁而上。”上海一家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強化監管

  “我們有接到相關通知,主要就是關於指數編制層面提出的一些規範和限制,而且我們瞭解到很多同業也收到了一樣的要求。”前述公募基金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也有幾家基金公司反饋稱目前暫未收到相關通知。

  “除了公開報道之外我們還沒有接到監管層面消息,”華南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表示,“不過後續會積極關注相關情況。”

  北京一家基金公司人士則表示,“由於公司對接監管機構的部門比較多,一些通知也僅通知到領導層,目前也無法確認是否有這個通知。”

  “這次針對指數編制規則的調整,不僅僅是針對前期火熱的泛科技類ETF,對於所有的非寬基指數都會有很大影響。”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受訪表示。

  “現在很多公司是報產品和髮指數同時進行,監管機構也是想借此整頓這種亂象。”前述公募基金人士表示,“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概念炒作。”

  事實上,隨着去年以來科技板塊行情的延續,多家機構都佈局了科技類基金產品。

  而在此前的行情炒作中,科技類ETF憑藉連續高企的成交額一直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從規模上看,有科技類ETF今年以來截至5月28日的份額變動已經超過200%。譬如華夏5G ETF,數據顯示,該基金年初至今(截至5月27日)份額增加181.24億,份額增長率為235.41%。華夏芯片ETF,該基金年初至今的份額增長了94.05億,份額增長率為174.54%。

  整體數據來看,ETF基金規模亦迅速增長。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場股票型ETF的總規模達到6238億元,相比2019年年末5559億元的數據增長了679億元,環比增長幅度達到12%。

  一季度末規模排名顯示, 5G ETF的規模位列全市場股票型ETF的第四位,僅次於華夏上證50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南方中證500ETF三大寬基ETF,甚至超過了華夏滬深300ETF、嘉實滬深300ETF等規模較大的寬基產品。華夏芯片ETF一季度末的規模亦排在全市場股票型ETF規模排名的前十位,該基金一季度末的規模為172.1億元。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瞭解到,一季度科技股行情火熱,多家基金公司路演均提及對科技板塊的看好,由此也展開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新品佈局競賽。

  從產品來看,各家機構針對泛科技類主題ETF的申報非常密集,申報列表中包括了新基建、人工智能、物聯網、動漫遊戲等等多種主題ETF,不少基金公司更把發力主題類ETF作為彎道超車的策略。

  但隨着市場震盪回調,科技類ETF也出現了規模流出和大幅調整。本應作為配置型工具產品的ETF,在這之中扮演的角色就引發市場爭議。

  產品審批放緩

  而如今監管層的一系列引導措施,或將帶來市場競爭格局的變化。

  “由於寬基ETF賽道已經有先發優勢的頭部機構坐鎮,ETF又表現為強者恆強的格局,規模優勢明顯,新入局者很難競爭;因此一直以來不少機構就把主題類ETF作為策略在發展。”華南一家中型公募基金人士表示。

  “今年這種競爭尤為激烈,很多細分的主題或者概念都有不少基金公司同時佈局,面對新基建這種熱點,更是不乏競爭者。”該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值得注意的是,面對ETF規模的迅速增長,監管機構此時“出手”也被業內人士解讀為嚴控行業無序的佈局競爭,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事實上,從當前ETF產品的申報審批情況來看,不少在今年2月下旬申報的ETF產品就一直未獲受理。

  “有些產品會被要求寫材料補充説明。”一家公募基金公司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今年2月以來截至5月28日,申報最早但仍未獲得受理的ETF是嘉實中證全指航空航天與國防ETF,該基金的申請材料接收日為2月21日,但一直到5月28日均為獲得受理決定;此外,申請材料接收日為2月24日的易方達中證家電龍頭ETF、易方達中證新能源ETF,以及銀華中證紅利潛力ETF,截至目前亦未獲得受理。

  整體來看,今年2月以來截至5月28日申報材料的226只股票指數基金中,共有152只基金截至5月28日仍未收到受理決定,佔比67%。

  其中涉及的ETF產品包括華夏基金、嘉實基金、富國基金、匯添富基金、鵬華基金、易方達基金等多家基金公司旗下產品,涉及的概念指數包括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物聯網、生物科技、線上消費、食品飲料、消費服務等,以及近期大火的新基建概念。

  基金公司扎堆申報的現象亦十分明顯。

  譬如新基建概念,就有工銀瑞信、平安基金、博時基金、南方基金、招商基金等11家基金公司申報了12只ETF或ETF聯接基金;12只基金的申報時間在3、4、5月份,但截至5月28日,尚未有產品獲得受理。

  類似的還有動漫遊戲主題,共有7只產品申報,但目前均未獲受理;以及大數據和物聯網主題,均有7只產品申報。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455 字。

轉載請註明: ETF“前端監管”或再收緊 劍指“熱點扎堆”多家龍頭公募遇“卡”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