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好:企業家跟錢多錢少沒有太大關係 目前正是豬週期價格高點
談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牧業的發展歷程,新希望是一家無法避開的民營企業。
1982年,劉永好四兄弟在川蜀大地播下了新希望的種子。時光荏苒,38年後這顆種子已成長為一顆參天大樹。
飼料產量全國第一、世界第二,禽屠宰量全國第一;在國內和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600多家分公司和子公司,員工數量10多萬人;年產肉製品總量可供14億中國人吃10天,年產奶總量可供喝7天……
作為中國最大的民營農牧集團之一,新希望的產品同其創始人劉永好,都被國人熟知。
近日,劉永好在京接受中國新聞社國是直通車記者專訪。面對鏡頭,他敞開心扉談工作、談慈善、談接班人、談政商關係、談企業家精神、談新希望的佈局……
劉永好是一位有着“大智慧”的民營企業家。他不僅有做生意的好頭腦,還時刻關心國家發展的進程,並總能恰當地處理好政商關係,這讓新希望在近40年的時光長河裏長青常新。
在劉永好看來,企業家要把“埋頭拉車”和“抬頭看路”,以及時不時“仰頭看天”結合起來,企業才能做好、做長遠。
談及新希望的“接班人”——女兒劉暢,劉永好在近一個小時的採訪中,少有地露出了笑容,並同步開啓花式好評模式。
對劉暢,劉永好讚揚有加,打“至少85分以上”。
對於作為女兒的劉暢,劉永好説,身為父親,希望她能夠兼顧工作和生活,注意身體,以平常心面對挑戰和機遇。
訪談結束後,一位新希望工作人員告訴國是直通車記者,這次專訪中關於劉暢的很多個人信息都是首次公開,“平時都是雷厲風行,今天還是第一次看到董事長真情流露”。
以下是節選的專訪實錄:
劉永好: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南方洪澇災害嚴重、全球政治經濟形勢錯綜複雜,這對新希望也產生很大影響。概括起來,上半年我們主要做了三項工作。
一是對企業文化的宣傳貫徹。新希望創立38年,能夠不斷成長,越做越大,除了國家和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也靠的是文化、理念和價值觀。
進入21世紀的第三個10年,新希望的格局已經彰顯,我們正在努力成為具有世界競爭力的企業。
新希望提出了“新10年、新10條”的企業文化理念,通過對這個理念的宣貫,力爭讓全體新希望人形成共識,形成同一個“味道”。
新10年我們將堅持“長期主義”。在新的10年裏,我們的價值觀是什麼?理念是什麼?我們怎麼樣去帶領團隊做好這家企業。這是上半年我們企業文化工作的重點。
二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們衝擊很大,主要體現在原料供應鏈體系受阻,村莊被封了路,工廠不能按時上工,但我們養豬、養雞、養魚卻不能間斷,這給新希望帶來很大困難。
説實話,疫情讓我整個春節及春節後相當一段時間都特別緊張,也特別忙。主要是解決疫情期間如何保證養豬户的飼料供應,避免新希望的產業和供應受到影響。這同時也是在保證城市的“菜籃子”、肉蛋奶不斷供。
第三件事可以總結為保供應、降成本。對我來説,作為民營企業家,應該有更大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疫情之下,保證供給就是最大的擔當。如果我們的肉蛋奶作為老百姓的必需品都保證不了,我再談社會責任就沒有根基。我們開了很多次會,研究如何保供給、保質量、保安全、保價格、降成本,一路走來確實非常艱難。
不過現在走過來了。當然,我覺得危和機並存,危中有機。經此一役,新希望的飼料產能以前不到2000萬噸,疫情過後,銷售大大超過2000萬噸,我們的市場規模擴大了。2000萬噸在中國是絕對的第一位,在全球也可能是數一數二的規模。
與此同時,疫情還在迫使我們考量,儘可能減少生物污染和病毒傳染。雖然是被迫做出的改變,但一系列科技投入進去,我們養殖業的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環境污染和成本都降下來了。這實際上就是我們堅持“長期主義”的體現。
談養豬戰略:新希望要做“豬的芯片”
國是直通車:您剛才提到養豬,我們瞭解到,新希望目前將資源大力向生豬養殖產業傾斜,投入幾百億元迅速擴大產能規模。但隨着更多企業進入養豬市場,如果未來豬肉價格回落怎麼辦?新希望的擴張計劃,是堅持您提到的“長期主義”,還是看到豬肉價格高漲臨時“撈一把”?
劉永好:豬多了,價格便宜,農民叫苦;豬少了,價格漲了,老百姓叫苦。
目前,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再加上南方洪澇災害,一定程度影響了中國生豬養殖格局。產量減少推動豬肉價格持續走高。新希望擴大養豬規模,不是為了“撈一把”就跑。這其實從我們的投入就能看出來,這是一個長期戰略。
養豬有豬週期,這個週期大概是4年,目前正是豬週期的價格高點,加之非洲豬瘟、新冠肺炎疫情,使得豬週期高峯持續時間較長,今天仍然在高點徘徊。讓老百姓能夠吃上正常價格的豬肉,這是對我們養豬企業、農牧企業極大的挑戰,也是責任擔當的體現,這就是企業家精神。
很多人可能不瞭解,養豬其實是重資本投入。一個現代化豬場的建設,沒有幾個億是下不來的。如今的豬場建設,需要大量高科技投入,不能用老辦法,否則抵抗不了非洲豬瘟的侵襲,我們必須站在一個新科技、新技術的格局下養豬。
新希望目前的豬場,幾乎都是大學生在養豬,“90後”居多。豬場運用了數字科技、物聯網技術、5G技術、雲技術,等等。通過這些高端配置,養豬所需要的人、地、水以及病死率、污染程度都有可能比傳統上減少90%。
此外,我們還在推動種豬國產化。中國現在原種豬很多是靠進口,這種格局必須要改變,我們必須要有自己的種豬。有人説我們養種豬就是做“豬的芯片”,而做“豬的芯片”現在就必須衝上去解決種豬國產化問題。
隨着大量企業進入養殖業,生豬產量上來後,豬肉價格未來肯定會下降。所以,我們試圖平抑豬週期的波峯和波谷。
方法就是在豬肉價格高的時候重投入,投入科研、投入防疫、投入降成本。我們要通過創新、人才培育、組織再造等方方面面,讓我們的成本降低、降低、再降低。我們完全有信心,把養豬成本降到比非洲豬瘟以前的成本還低。
在前兩天的亞布力論壇上,新希望六和董事長劉暢也講到了“長期主義”。我們養豬就是要有長期主義觀念,不是今天價格高“撈一筆”就走,我們要考慮今天豬價高有盈利,明天豬價低的時候怎麼辦。
談政商關係:“埋頭拉車”要和“仰頭看天”結合
國是直通車:您剛才提到企業家精神,這也是中央近年來在大力提倡的。在您看來,什麼是企業家精神?您認為一個優秀的企業家應該具備哪些精神品質?
劉永好:我努力生產出老百姓認同、價格適當、大家能夠消費起、安全的豬肉蛋奶等食品,承擔社會責任、創造價值就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有人説,企業家就一定很有錢,其實企業家跟錢多錢少沒有太多關係,更多的是你能否率領一幫人對社會作出貢獻。
我是改革開放後成長起來的一批企業家。從廣義上講,企業家是有組織能力、有號召能力,能帶領一幫人生產某些產品,為社會、為國家作出貢獻、創造價值、解決就業、多交税收。
當然在不同時代,企業家精神的表達又有所不同。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在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的背景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對民營企業來説,企業家精神就是要堅定投資理念、堅定信心、解決就業。這就是企業家精神的堅守和擔當。
企業家應該是社會責任的載體。很多企業家自己的生活需求能夠比較好的解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企業家應該盡更多的社會責任。在新冠疫情期間,在國家出現困難的時候,企業家精神的體現就是要走在前列,企業家羣體敢於迎頭而上。
疫情期間,新希望向武漢捐款派人,疫情後對湖北投資、招聘;我們還參與了火神山、雷神山的污水淨化工程;發揮冷鏈物流優勢,把湖北產品賣到全國各地,幫助湖北經濟發展。這些顯性指標都可以評判我們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
我作為全國工商聯知名企業委員首任輪值主席,前段時間牽頭民營企業家們到湖北武漢考察投資,當時就簽約1200多億元,捐款將近1億元,還解決了超過10萬人的就業。這都是企業家精神的體現。
民營企業在這次抗疫過程中的責任擔當,以及在災後重建過程中的表現,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新希望也將兑現在湖北三年投資200億元、養400萬頭豬的承諾。
國是直通車:您是一位“明星企業家”。從新希望的奮鬥史裏,我們看到您能恰當地處理好政商關係。有人説,這裏面有“大智慧”,您怎麼看?
劉永好:我認為,企業家要有領導能力,還要腳踏實地、埋頭拉車。同時,企業家還必須抬頭看路、仰頭看天,看國際風雲的變幻,看大的政策、看行業的變化。
當民營企業家能把“埋頭拉車”和“抬頭看路”,以及時不時“仰頭看天”結合起來的時候,企業就能做好,做長遠。這是我的理解。
談海外佈局:企業“出海”應堅守四條“軍規”
國是直通車:新希望在國外有着廣泛佈局,您覺得在新的國際環境下,中國企業“走出去”佈局海外市場應該注意什麼?
劉永好:有一段時間,中國企業“走出去”步伐比較快,投資領域也比較泛。這幾年做了一些調整,總體思路是要做對的事情,做自己擅長的事情。
我們現在在海外有1萬多名員工,在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企業和工廠,每年大概200多億元的海外銷售收入。“走出去”佈局的總體思路就是跟着國家政策,在“一帶一路”的沿線多做一些佈局。
新希望除了在整個東南亞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有投資以外,還在中東、非洲以及美國、澳大利亞有投資,特別是在澳大利亞這樣的發達國家也有投資,我們在澳洲一年有超過50萬頭牛的屠宰和加工能力,寵物飼料也是澳洲本土最大企業。
“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總結了“四條軍規”:
一是要完全按照當地的法律法規制度去做企業。
二是儘可能用當地的員工,即使當地員工成本比較高,但這樣對解決當地就業是有幫助的。
三是所有的項目都是在當地法律允許、規則認同、社區支持的條件下去做。
四是與當地媒體和公眾做好溝通,營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我們的經驗是,走出去投資的同時,要為所在國做一些幫助就業和增加税收的事情,這在當地政府還是蠻歡迎的。
舉個例子,我們投資澳大利亞前,實際上只是計劃收購牛肉屠宰加工企業,自己去買農場,自己養牛,自己屠宰加工,做自己的供應鏈體系。但後面研究發現,我們應該跟當地農户融合在一塊,這樣不僅效率最高、資產也輕,還與當地建立了良好關係。這得到了澳洲政府、行業、公眾對我們的認同和尊重。
新希望在澳洲的知名度蠻高,政界、商界以及公眾都知道新希望,知道是中國最大的農業和食品企業,知道我們是腳踏實地做事的,也知道我們在澳洲遵紀守法,能夠解決就業問題。澳大利亞的主流媒體幾乎都對我們做過廣泛正面的報道。
這從一個側面也展現了我們中國企業到所在國不是去掠奪的,是去投資幫助當地發展經濟的,是對當地經濟建設作出貢獻的。
國是直通車:新希望在立足農業的基礎上,也佈局了很多新領域,包括地產、文旅、醫療、健康、金融多個行業,投資這些領域是單純看到利潤豐厚,還是有着系統的佈局邏輯?在這些領域,您現在最看好哪些行業?
劉永好:新希望近40年的創業史,企業的使命或者説發展邏輯,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希望,讓生活更美好。
當年我們創業的時候,是希望自己的生活更好一些;後面我們稍微做大了,是希望我們員工的生活更好一些;現在我們希望讓產業鏈的上下游、農民朋友,生活更美好一些。
希望,讓生活更美好,什麼才叫生活更美好?我們主體是從事肉蛋奶生產的,我們生產更多的肉蛋奶,創造更多價值,使老百姓生活感覺更好,這就是我們的宗旨。
這幾年我們圍繞“希望,讓生活更美好”也做了一系列產業佈局,比如農業科技、地產文旅、醫療健康、金融投資等多個領域。
新希望的佈局不只是為自己服務,更要為市場服務,為社會服務。以我們佈局的冷鏈物流為例,疫情後餐飲格局發生變化,更多年輕人喜歡配送到家,我們通過中央廚房加工成品或者半成品,通過鮮生活冷鏈物流運送到千家萬户。
我們還成立了健康體檢中心,把健康檢測和保養、生活配送結合起來,形成新希望的服務體系。
圍繞上下游產業,農民朋友養好豬、養好雞,他們需要豬圈建設,他們的飼料購買需要金融服務,我們就要做供應鏈金融服務,等等,所有這些都是圍繞“希望,讓生活更美好”。
國是直通車:我國正在進行一場制止餐飲浪費的行動,新希望作為主營農牧業的企業,在這方面有什麼舉措?您覺得如何才能有效制止浪費?
劉永好:其實我們體會很深,你看看餐館真正全部吃完的還是少數,多數都是剩了點,有些講排場的可能就吃了一半,我覺得這就是很大的浪費,我們的肉蛋奶可能有三分之一被浪費掉了。假如説這三分之一都有效利用起來的話,或許對生產力的貢獻,節約所創造的價值,以及對我們的土地,對我們的環境保護,對我們資源的有效利用都會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作為生產企業,我們要多努力,多打糧、多產肉,這是我們要做的工作,還要降成本。也希望我們全國的老百姓們在吃飯的時候,在消費的時候,儘可能吃多少點多少,減少浪費。我覺得一方面這是對社會的貢獻,不單單是能不能付得起這個錢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沒有社會責任和擔當這樣更高層次的問題。
談接班人:工作很拼也愛時尚,打85分以上
國是直通車: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現在都面臨着挑選“接班人”的現實問題。在外界看來劉暢董事長是一位優秀的接班人,您怎麼看?柳傳志先生曾評價自己的女兒柳青“沒多大能耐”,您怎麼評價劉暢?
劉永好:我(對她)還是挺滿意的。
前幾天劉暢在亞布力企業家論壇的閉幕會上作了一個演講,她的主題是用長期主義的觀點來養好豬。
作為新希望六和的董事長,她説我們不能因為現在豬價高、能賺錢,撈一把就走,應該考慮更長遠。必須站在一個長期主義的角度考慮養豬,從長期角度做農產業。比如,要從10年、20年、50年甚至100年的角度去規劃養豬戰略,所以我們的豬場建設,很多技術和硬件都很超前,按照百年老店的要求去配置。
這次論壇發言後,我收到了好多企業家朋友發來的短信和電話,他們普遍認為劉暢非常成熟、非常進步。有人説,她的思維很超前,有人説她談的比我還好,我很高興。
我高興看到,以劉暢為核心的新希望管理團隊,在考慮問題的時候,更具戰略、長期和擔當。
其實談的好,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她的思維和她的佈局。她正在帶領一幫人做創新、做變革。在她背後,是2000多個30歲上下的中層以上管理者的成長和進步,她有這些觀點和佈局,實際是新希望一個羣體、一個體系的進步。
國是直通車:如果滿分100分,您現在給她打多少分?
劉永好:至少得85分以上。
國是直通車:她除了是新希望六和的董事長、您的屬下,還是您的女兒。作為父親,您想對女兒説些什麼?有些話是否可以通過國是直通車傳遞一下。
劉永好:中國好多企業都到了家族傳承的節點上,劉暢還是做的相對不錯的,她也蠻優秀的,我很高興。
她現在很努力、很拼,經常整個晚上都在考慮問題,睡不着覺。
但她是一個母親,有對龍鳳胎兒女,也是一個愛時尚的人。她能夠放棄對時尚的嚮往和追求,從事一個最踏實、最基礎、最傳統的產業,這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為父親,我希望她能夠兼顧工作和生活,能夠有更平常的心面對挑戰和機遇,能夠在長期主義的路上走得更順更好。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王慶凱 金易子 陳昊星
編輯:陳昊星
責編:魏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