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聚焦資本市場,專注上市公司,提供投資參考。歡迎關注“紅星資本局”公眾號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影響,A股市場近期主要在2900點下方震盪,以存量博弈為主,成交量始終未能有效放大,醫藥和消費成為A股近期上漲的絕對主力,從醫藥和消費品的上漲來看,賺錢似乎很容易,但從其他板塊來看,比如銀行、保險和科技股始終未能形成上漲效應,賺錢似乎又很難。只能説,這是存量資金博弈下的典型特徵,投資者只有看清這一點,才有可能獲取正收益。
醫藥和消費品為什麼這樣火?
邁瑞醫療、昭衍新藥、康龍化成、藥明康德、泰格醫藥、貴州茅台、五糧液、桃李麪包、絕味食品……儘管不斷有市場分析提示風險,説醫藥和消費品的估值太高了,無奈的是,這些板塊的股票根本不理會這些“善良的聲音”,股價新高復新高,漲得讓你驚掉下巴,讓持有這些股票的投資者喜不自禁,也讓始終不敢上車的投資者後悔不迭。
醫藥和消費品一般什麼時候最容易起來?就是熊市或者震盪市!在熊市和震盪市裏,增量資金不敢輕舉妄動,存量資金也不敢瞎折騰,因為弄不好就會損兵折馬,醫藥和消費品就是最為典型的防禦性資產,比如高端白酒、醫療器械,這些行業的上市公司基本不受經濟下滑的影響,業績一直都是穩定增長,即便業績暫時有所下滑,但預期不會差,而且往往是經濟下行期,消費提振和消費升級的政策不斷,反而給醫藥和消費品提供政策上的利好。
另一方面,最近幾年外資大局進入A股市場,外資最青睞的,就是現金流穩定、容易看懂、符合未來經濟發展趨勢的資產,而醫藥和消費品就非常容易進入外資的“法眼”,比如醫藥行業裏的CMO\CRO\CDMO這個賽道,外資就很看好,有個龍頭股還被外資買到了“警戒線”。
第三,目前A股市場主要是存量資金博弈,存量資金博弈的典型特徵,就是結構性行情。銀行、保險、煤炭、鋼鐵這些週期性股票很難在經濟下行期有好的表現,業績穩定增長的醫藥和消費品是存量資金最喜歡的投資品種。
第四,在互聯網科技的高速發展之下,各種消費新業態、新零售、新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比如社區電商、直播帶貨的興起,也讓化妝品等行業重獲生機,行業加速洗牌,帶來消費品領域新的投資機會。
個人投資者賺錢越來越難
眼睜睜地看着醫藥和消費品股票一路上漲,對於中小投資者來説,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1、總覺得漲得太多了,始終不敢上車,於是看着醫藥和消費品一路上漲,也一路後悔;2、實在受不了踏空的難受,勇敢上車了,但一買進去,股票就開始調整了,在極度害怕高位大跌的驚慌中,立馬跑路或者小有盈利就兑現走人。所以這輪醫藥和消費品的大牛市,是機構投資者的盛宴,與大部分散户是沒有關係的。
而且,即便是醫藥和消費品的牛市,也只是龍頭股的牛市,無論白酒,還是休閒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基本上都是少數龍頭股在漲,非龍頭股漲幅很小甚至還遠遠跑不贏指數,於是,A股市場的結構性牛市,主要集中在少數幾個行業的少數龍頭股上面,這也是個人投資者在這樣的市場很難賺錢的原因。
銀行、地產、煤炭、鋼鐵甚至券商等非銀金融行業,這些週期性比較強的資產,主要賺的就是經濟上行期的錢,經濟基本面改善,出現向上拐點或者直接處於上行期,週期性資產就賺企業盈利提升和估值提升的錢,可謂“戴維斯雙擊”,目前經濟明顯處於下行期,所以週期性資產主要賺的就是估值超跌修復的錢,這樣意味着週期性資產目前基本上沒有大的機會;對於科技股來説,國產替代和自主可控是最大的投資邏輯,但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科技股上漲的邏輯很容易被“中途打斷”,科技股更多是波段性的機會;而對於當下最熱的醫藥和消費品資產來説,業績將繼續持續穩定增長,只不過現在估值確實不便宜了,估值過高成為醫藥和消費品目前繼續上漲最大的阻力,也是最大的潛在風險。
醫藥和消費股還能上漲多久?可能誰也説不清楚,在一個存量資金博弈的市場裏,很多現象會走極端化。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無論多麼極端化,股票的價格始終會圍繞內在價值上下波動,這一點是不會被打破的。身處這樣的市場,對於投資者來説,行業和個股的研究越來越重要,我們賺市場系統性機會的錢,這樣的概率越來越小,未來的我們,如果想從股票市場賺錢,更多將只能賺研究和耐心的錢,只能賺智慧的錢,而不是運氣的錢。
作者 曉蜀
編輯 鄧凌瑤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