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上市公司“頭雁效應”凸顯 夯實經濟基本盤

由 宮繼梅 發佈於 財經

  安 寧

  伴隨着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這趟“高鐵”的快速前進,中國優秀企業的代表—上市公司“頭雁效應”也更加突出。

  根據滬深交易所官網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滬深上市公司總數突破4000家整數關口,達到4002家。隨着上市公司總家數“破4”,滬深股市的總市值也大幅攀升,數據顯示,截至9月4日收盤,滬深兩市股票總市值達到75.46萬億元,佔我國GDP的70%左右。

  筆者認為,目前,中國資本市場已是全球市值第二大的市場,隨着上市公司數量的不斷擴容和股票市值的大幅增長,上市公司已成為為我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重要力量,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基本盤”,用韌性和活力展現了中國經濟的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和發展潛力。

  目前,上市公司基本涵蓋了國民經濟90個行業大類的“龍頭企業”。2019年,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數量約為同期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量的1%,但上市公司營業利潤總額佔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利潤的比重達到42.61%,是當之無愧的“國之重器”,而以5G、新能源、新材料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經濟注入更多活力。

  8月31日,2020年上市公司半年報收官。上市公司作為中國經濟最具活力的微觀主體,用業績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數據顯示,上半年,3973家A股上市公司共實現營業總收入23.46萬億元、淨利潤1.85萬億元,同比分別下降1.84%、18.03%。在已披露半年報的3973家公司中,有3198家公司上半年實現盈利,佔比80.49%。

  雖然上半年受疫情、水災、外部環境變化等不利因素影響,A股上市公司業績整體出現下滑。但仍然有逾八成企業上半年實現盈利,同時,科創板表現強勁,中小板和創業板業績明顯回暖,4000多家上市公司可以説是中國經濟的“成分指數”,彰顯了中國經濟微觀端的活力與韌性。

  其次,上市公司作為中國企業的優秀代表,通過資本市場做強做大,實現價值創造的同時也展現了責任和擔當,在經濟發展中發揮“頭雁效應”。

  在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是中國各行各業的優秀企業代表,隨着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千億市值的公司也越來越多。截至2020年9月4日收盤,A股千億市值公司已經達到118家。

  特別是在今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多家上市公司全力以赴支援防疫物資,第一時間為疫情防控提供保障,表現出了應有的責任擔當。

  從當年兩個交易所只有“老八股”和“老五股”,到現在上市公司超過了4000家,在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中,上市公司充分發揮了“頭雁效應”。

  第三,上市公司現金分紅不僅是投資者分享經濟增長紅利的“新渠道”,也是資本市場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的體現。

  近年來,在政策的鼓勵和引導下,上市公司穩定、持續的分紅氛圍基本形成。從2017年開始,連續三年,上市公司現金分紅超過萬億元並不斷創新高,更多的投資者分享到了經濟增長的紅利。

  3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2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提出,要穩定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預期,完善分紅激勵制度,堅決查處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分紅派息權益的行為。4月9日發佈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明確提出,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

  因此,穩定的現金分紅不僅是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體現,也是增加居民資本市場財產性收入的體現。

  筆者認為,上市公司數量破4000家,對於市場各主體來説既是新機遇,也是新的挑戰:對於上市公司來説,意味着更激烈的優勝劣汰;對於監管來説,意味着更高效的監管舉措;對於投資者來説,意味着更多的投資選擇。在機遇和挑戰中,加速打造一個規範、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