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石英財經網6月9日刊發題為《英國希望在脱歐時代重塑與中國的關係》一文,作者安娜貝勒·坦西在文章中指出,唐寧街新出現的鷹派作風,只不過是為了轉移人們對約翰遜國內問題的注意力。分析人士認為,這是一個戰略錯誤。文章摘編如下:
作為首相,約翰遜選擇與中國這個英國最大的經濟夥伴之一挑起了一場公開鬥爭。
2015年中英兩國宣佈開啓了雙邊關係的“黃金時代”。但隨着約翰遜擔任首相,唐寧街最近在至少兩個問題上變得更加咄咄逼人:香港和中國科技巨頭華為公司。隨着約翰遜試圖在英國脱歐之後重塑中英關係,不清楚他擁有何種籌碼,也不清楚假如中國選擇減少其在英國的投資規模,誰能填補這一空白。
當約翰遜接替特雷莎·梅出任首相時,他説他的政府將“非常親華”。
然而,時代已經變了。
第一個重大轉折點是中美貿易戰,隨之而來的壓力迫使英國選邊站,這一選擇很嚴酷。
起初,英國似乎願意在至少一個問題上挑戰華盛頓:華為。儘管美國官員展開了大量遊説,但今年1月英國政府仍拒絕禁止華為參與其網絡建設。
另一個重大轉折點發生在北京推進香港版的國家安全立法時。歐盟只是發表了一則聲明,英國則聲稱將為近300萬合法香港公民創建一條獲得英國公民身份的途徑。
一些英國人也覺得政府的舉動不可理解。倫敦大學國王學院劉氏中國研究院院長克里·布朗毫不諱言,將約翰遜“在香港發放護照像撒紙屑般”的決定稱為“愚蠢、故作姿態的譁眾取寵的政治行為”。
在為英國脱歐爭取支持時,約翰遜向支持者兜售了一個“真正全球化的英國”的願景,而這取決於英國加深與北京金融關係的能力。德國墨卡託中國研究中心初級分析師托馬斯·德斯·加雷茨·格迪斯説,現在“一項中英自由貿易協定即將達成的可能性似乎已經相當渺茫了”。
去年,英國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二大接受國。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消費者市場。
貝克·麥堅時律師事務所中國業務主管彼得·盧(音)代表想要收購或投資歐洲企業的中國投資者。他説,中英關係最近的發展令他的客户躊躇。
格迪斯説:“英國政界對中國日益強硬的立場是實實在在的,而且不大可能很快消失。”
布朗認為,這是一個戰略錯誤。他説,“危險在於,我們現在對香港和其他所有問題信口開河,結果把自己逼到了牆角。如果經濟狀況像看起來那樣糟糕,那麼幾個月後,英國就真的不能挑選”和誰做生意了。
“很遺憾,乞丐不可能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