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人類歷史上的每一次能源變革從來都有着清晰的主線邏輯,不斷提升能量密度的基本法則貫穿着整個產業鏈發展的始末。因此,隨着各國對能源結構的調整和對清潔能源的關注與研究,繼電能開始立足在產業前沿後,被視為21世紀最具發展潛力的清潔能源,氫能源也在政策補貼疊加和技術進步的支持下,成為事關能源經濟的新增長點。

在汽車製造領域,從通用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在1970年提出“氫經濟”概念,到現代、豐田將燃料電池車的規模應用提上日程,乃至主營氫燃料商用業務的美國尼古拉汽車能在上市的幾天內,市值達到 340 億美元的高位······相信在理想的情況下,氫能源在不久的未來勢必能和純電產業長期共存,但此時的我們依舊能預見,氫能源行業靜水流深、暗流湧動。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而相比氫能源受客觀因素所產生的困境,過於冒進的產業推動很有可能將氫能源的發展再次圈定在造車新勢力過往的軌跡中。換言之,倘若在中國,當像尼古拉這樣將前景建立於資本市場之上的新人,逐漸佔據市場主流,氫能源發展或將重蹈純電時代的覆轍。

“尼古拉”模式是春藥,更是毒藥

2018年9月,李斌帶領他的蔚來在紐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打響了中國造車新勢力赴美融資的第一槍。緊接着,北汽新能源以“北汽藍谷”之名也登陸A股市場······一時間,對於彼時渴望外部資本注入的新能源企業來説,IPO幾乎成了所有人強烈期盼的夙願。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不得不承認,當量產之路出現重重困局,IPO確是推進在資本層面無法自足的新勢力造車走下去的唯一手段。但縱觀那些能順利上市的新能源車企,無論是有着全套產業構思的特斯拉和蔚來,還是仰賴集團力量的北汽新能源此類車企,至少有着能在資本市場維穩的潛在實力。

如若以此為參考,試問,當氫能源的規模化應用依舊遙遙無期時,又該如何來評判此時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尼古拉汽車呢?

興許從尼古拉瘋漲的市值中,的確能透露出美國資本市場對氫能源前景極力看好的端倪,可事實上,當下的尼古拉像極了多年前以PPT為手段“讓夢想窒息”的中國新勢力造車們。區別不過是,全力押寶在氫能源商用化上的尼古拉,恰巧擁有了一個更為廣闊的舞台,可以用來講故事。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構建自己的加氫網絡、生產自己的燃料電池、建立合作伙伴關係以便自行解決供應鏈和製造問題······雖然尼古拉的發展規劃總是如此似曾相識,但正是這樣一個看起來過於理想化的計劃,卻成了尼古拉讓美國資本家眼紅的潛在優勢。

然而翻開這家公司的簡歷,六年來除了發佈了重型卡車尼古拉一代(Nicola One)和二代(Nicola Two)、牽引式卡車Nikola Tre以及電動皮卡Badger四款燃料電池概念車型外,尚未對外宣佈具體的量產時間。這就意味着,按尼古拉自己透露的該公司已擁有超過14000輛卡車的訂單,超過100億美元的潛在銷售額,在短時間內根本無法兑現。

況且,拋開技術優劣和基建完善程度都不談,僅僅是相比特斯拉Sami和Cybertruck,尼古拉與之對標的重卡和Badger皮卡,在售價上就毫無優勢可言。尤其是在面對民用市場的皮卡車型上,尼古拉Badger高達6至9萬美元的售價,遠遠超過了特斯拉的Cybertruck預售價的30%以上。更甚的是,尼古拉所採用的氫燃料技術平台還未經驗證。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尼古拉在做‘一些非常有趣的事情’,但目前估值水平 ‘很荒謬’。”可以説,種種外部跡象都在表明,靠理想“圈錢”的尼古拉並非是一傢俱有可持續性發展的主營氫動力汽車的車企。也正由此,受尼古拉成功借殼上市影響,美股氫燃料電池股票巴拉德動力系統、普拉格能源大幅反彈,也更像是因此造成的蝴蝶效應。

誠然,從某種意義上而言,尼古拉的成功上市的確為氫能源產業的未來帶去生機,但以此就説,氫能源將迎來向好發展的春天其實並不妥。豐田用幾十年的發展都難以構建完整的氫能源產業鏈宣告這條道路的艱辛,而“尼古拉”模式的出現更像是投入產業的毒藥。正如目前國內的很大一批純電動造車新勢力,終究葬送在一心向“錢”的浮躁中。

政策傾斜不該是“原罪”

在中國,從“十五”開始,科技部通過“973”計劃、“863”計劃和“科技支撐計劃”三大計劃,時至今日都在持續對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進行支持,並且還以此形成了以大學研究院為主,涵蓋制氫、儲氫、輸氫、氫安全以及燃料電池技術的初步的技術研發體系。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但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鑑於豐田Mirai和現代NEXO兩大燃料電池車型的表現在全球市場難見起色,以及諸如戴姆勒等車企選擇終止開發氫燃料電池乘用車計劃的原因,民用市場的開拓顯然不是中國氫能源產業發展的方向。

這樣一來,在政策明確燃料電池車將逐步帶動整個產業取得實質性進展,並預計2020年中國商用車領域將實現萬輛產銷規模的計劃下,氫能源首先進駐商用車市場的理念似乎開始加速落地。

尤其當財政部、工信部、科技部、發改委四部委在今年4月聯合發佈《關於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針對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方面,採取“以獎代補“、聚焦關鍵零部件技術攻關等,正式確定了燃料電池補貼政策落地後,氫能源商用化的進程更是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全國鋪陳開來。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隨後的兩個月內,廣東佛山南海區386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分批投入全區公交線路運行;廣州市首批15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投入試運營;山東濰坊追加的150輛搭載濰柴氫燃料電池的公交車舉行運營儀式·······

而從去年中國石化與法國液化空氣集團合作,致力於氫能技術研發以及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到以廣東、山東為首的地方政府加速建設以加氫站為核心的設施體系,乃至如今的氫動力商用車大規模投入運營,不難看出,在政策的傾斜下,氫能源產業在中國的發展熱情空前高漲。

但另一方面,不得不警惕的是,在補貼誘人的大背景下,很容易出現如當下一批“投機”造車新勢力哄擁而至,最終留下一地雞毛的現象。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況且就在日前,出資佔比達65%的豐田聯合一汽、東風、廣汽、北汽、億華通五家擁有相同理念的公司簽署合營合同,擬成立“聯合燃料電池系統研發(北京)有限公司,主要業務就為商用車燃料電池系統研發。

那與其説,有着豐富氫能源產業經驗的豐田,將為中國尚處試錯期的氫能源商用化帶去更多的建設性意見,倒不如相信,擁有絕對話語權的豐田,將在產業政策與政府支持的東風下,滋生出更大的野心。屆時,有多達五家的本土重點企業的上下疏通,有如項莊舞劍的豐田才是幕後真正的最大受益者。

也許從目前來看,在整個能源的變遷史中,資本依舊是逐利的,“尼古拉汽車們”的逐利之路同樣會是熱衷資本的企業所向往的。但與此同時,中國在政策的傾斜下,核心技術完成“自主化”、徹底擺脱技術進口依賴的要求,也將在隨後的產業進程中時刻鞭策着每一個局內人。那彼時,就算駛入“快車道”的氫能源產業終究逃不過市場的洗牌。至少,依舊令人快慰。

文/曹佳東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瞭解更多行業資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82 字。

轉載請註明: “豪賭”氫能源,在資本中搖晃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