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炸了!銀行理財也虧錢

一直以來,投資者將銀行理財產品視作“穩穩的幸福”,認為理財產品不會虧本。但是這種“觀念”已經過時,要被顛覆。近期由於債市劇烈調整,部分債基類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回撤,還有多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發行的淨值型理財產品最近一個月年化收益率為負數,甚至導致分行客户投訴。

近期,由於理財產品淨值下跌,兩家銀行的理財產品站在了風口浪尖。

一家是招商銀行,其子公司招銀理財出售的一款理財產品“季季開1號”近1月年化收益率為-4.42%。

此外,招商銀行APP上出售的“季季開2號”也出現了淨值回撤,成立以來年化收益率為-0.63%,6月3日的單位淨值為0.9996。

平安銀行的幾款理財產品則遭到了更為猛烈的“炮轟”。

黑貓平台上一位投資者稱,購買平安銀行90天、180天、270天成長理財,合計約380萬元,然而不到兩月連本帶利虧損3萬元,有時甚至一天虧7000元。

以平安銀行90天成長為例,截至6月10日,該產品近1月年化為-7.17%,而近3月年化為1.01%。

事實上,近期銀行理財產品淨值明顯回撤的現象存在較為普遍,一些老產品淨值回撤,對新成立的理財產品考驗更大,據粗略統計,大約有超20只固收類淨值型銀行理財產品淨值跌破了成本價。而固收類的淨值型產品,在風險評級上也都是較低風險或中低風險。

分析下來,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債市大幅震盪,部分銀行理財配置債券比例大的話受影響就會比較明顯。二是採用市價法估值。

Wind數據顯示,5月至今,中長期純債型基金指數、債券型基金指數最大漲跌幅都在1.3%左右,混合債券型一級基金指數、二級基金指數也不同程度下跌。其中,中長期純債基金中還有多隻產品淨值下跌10%以上,短期純債基金則有66只在這一期間累計下跌2%以上。

事實上,在近期債市劇烈波動的大環境下,招行和平安銀行理財產品淨值下跌並非個案。但與習慣了波動的基金投資者相比,購買債券型理財產品的銀行理財投資者明顯更加不適應這種波動。

一位市場人士表示,本輪債市明顯調整,是銀行理財在淨值化轉型中面臨的第一次大考驗。

過去很長時間裏銀行理財給人一種保本保收益的感覺,但資管新規後,銀行理財逐漸向淨值化轉型,新產品不得再承諾保本保收益。

相較於此前的成本法,市值法能夠真實反映投資組合的變現價值,但當債市調整明顯時,理財產品淨值波動會更加劇烈。

“公募基金淨值下跌,絕大多數客户都習以為常,但理財產品收益一跌,馬上成為大新聞。這説明大部分客户對理財產品的印象仍然停留在過往的歲月裏,認為收益剛性,安全,穩健。”金融監管研究院副院長周毅欽説。

而資管新規出台,意在打破投資者剛性兑付的預期。周毅欽認為,投資者應擯棄“保本”幻想,“改變以往‘低頭閉眼’買理財的方式,而是‘抬頭睜眼’認真閲讀產品説明書,辨析風險,選擇適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二級市場的大幅調整,除了促使債基、銀行理財產品淨值出現回撤外,一級市場發行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波及。

Wind數據顯示,5月最後一週以來,已有合計35只信用債宣佈取消或推遲發行,總規模超過320億元,較此前有所增多。其中,6月第一週就有17只取消或推遲發行,合計規模145億元。

招商證券固收團隊研報稱,雖從絕對規模上看,6月首周取消發行量不大,但相對發行規模的比例卻創下2018年以來新高,這意味着市場“風聲鶴唳”之下,允許發行人試水的機會正在減少,短債滾動難度加劇。

該團隊認為,一級市場新券發行的痛點不再單純體現於需求端,融資成本的驟升正在促使發行人放緩融資計劃。期間,投資者不確定後市調整時長和幅度,導致無法給一級新券正確定價,只能選擇觀望。

另一邊,6月第一週利率債發行量也環比大幅收窄,特別是地方債從過去三週的“天量”發行回落至500億以下。

但與二級市場的大幅調整相比,利率債一級市場需求端還保持不錯水平。

興業證券固收團隊認為,兩方面因素導致利率債一級市場強於二級市場,一是利率債淨供給大幅減少,商業銀行存在相對剛性的配置需求;二是,經過調整,當前的收益率水平對於配置盤來説已經具備一定的配置價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52 字。

轉載請註明: 投資者炸了!銀行理財也虧錢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