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瘋狂的90後:有人為炒基金借錢20萬,有人追漲殺跌一天賠3萬

由 時愛蘭 發佈於 財經

文 | 淺夏

頭圖 | 視覺中國

來源 | 新10億商業參考(ID:xsy-shangyecankao)

在剛剛過去的牛市劇烈動盪的7月份,股民們前一天還人均賺2萬,第二天就變成了人均虧2萬。有人説,現在炒股的主力軍,已經不是中年油膩大叔,而是90後。

但據中國新經濟研究院的調研顯示,6成90後對股市風險比較擔心不敢入市,擔心被割韭菜,基金成為他們購買理財產品的首選。

來自支付寶的數據驗證了這一結論,6、7月份,支付寶上的基金申購金額同比去年增長超5倍,新“基民”同比增長1倍多。而進入2020年以來,新“基民”羣體中,近53%是30歲以下的年輕人。

這些爭先恐後跑步入場的90後們,正在書寫着一個基金界奇觀——他們不再把基金當作長線來投,而是造出了一個新概念,叫做“7日炒基法”,買基金做短線,持有基金7天就贖回。

房租、房貸、工作、家庭多重壓力下,90後理財意識被激發出來是好事。但快操作真能賺大錢嗎?新10億採訪了身邊的幾位90後基金購買者,聽聽他們從買基金到炒基金的心路歷程和和漲虧故事。

夏壯壯,93年,27歲,市場策劃

基金投入:20萬元最強經歷:3個月,用5萬的本金賺了1萬2

“不要慫!就是幹!”

這是我在基金羣裏見得最多的一句話。初入股票和基金市場是在去年年中的樣子。動機是受身邊一位大學同學的影響,他熱衷於研究理財知識,手持比特幣最高峯達到財富100億。

他告訴我,所謂理財的最終目的,是要用未來的、且不是自己的錢,跑贏通貨膨脹。

2019年年末3個月,我只用大概5萬的本金賺了1萬2(中間有陸續加倉減倉動作)。早上醒來打開支付寶,高的時候一天能賺一千多塊,高興得轉手就給女朋友買下一個戴森吹風機。

但春節回來後,一切都變了。因為受疫情的影響,基金收益一落千丈,連着好幾天都是負數。

美股熔斷的那段日子令我終生難忘,我的基金一天時間就虧掉一萬塊,再加上股市、比特幣,一天的損失加起來有3萬多,多重打擊讓我半宿沒有睡着覺。

心急之下,為了止損,我進行了大把拋售,基金賬户幾乎清空,轉而把重點精力放在了股市裏。

但A股市場你懂的,對我等平民來講,從來不講什麼邏輯和感情,韭菜被割了茬又一茬,感覺所有的“垃圾股”都被自己碰上了。

雖然買了證券操作等書籍來學習和閲讀,但股票市場太過深不可測,我又跑回了相對穩定的基金理財中。

我選購基金的標準主要是看基金構成,拿最近的例子來説,《乘風破浪的姐姐》拉動芒果超媒股價上漲,包含芒果超媒的基金收益就會有保障。而我今年比較看重的行業是新基建,朝這類國家大力扶持的方向去跟,不會有錯。

7月,國內迎來牛市,基金跟着瘋漲。之前都是我建議身邊同事朋友買基金,他們會口頭感謝我,但我得不到任何實質收益。

這次我下了一個大決心,向一位朋友借了20萬本金,打算一點點投入到基金裏,用炒股的方式炒基金。

這樣做倒不是我特別渴望炒基金髮財,而是對於我來講,最難受的不是虧錢,而是眼睜睜看着別人基金都在漲的時候,我卻沒有辦法賺到錢。

爭取到今年春節的時候,我的基金收益能夠為我的購房首付貢獻出一份力量。還有,一旦基金賺錢穩定了,我還要多請女朋友吃大餐,畢竟炒股虧得我已經四個多月沒再給女朋友買禮物。

郭亭,90年,30歲,小説創作者

基金投入:10萬元最強經歷:月賺1萬+

我的基金終於賺到10萬塊了!

7月22號,連續三天日收益過千後,我在我的微信好友羣裏向大家分享了這一好消息。這一天我已經等了好久了。基金賬户裏9萬多的數字一直不夠霸氣,10萬顯得多富有多了。

我對理財的概念大約是從餘額寶起步的。我記得早期餘額寶利息很高的時候,存1萬進去,1天能有1塊收益,10萬就是10塊。

後來利息降下來了,我收到一條餘額寶基金的消息推送,大意是讓我定投基金理財,收益穩定,能比餘額高,是白領族首選。我放小額小試了一下,然後就越加越多。

巴菲特不是説過,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裏,我買基金也是,我從推薦基金裏挑了幾支,同時買入。但我對市場走向基本懶得分析,所以我的買入標準就是觀察收益。觀察一下哪支效果好,然後加倉或定投。

目前我手裏有兩支定投的基金,一支是每週轉入300元,另一支每週轉入100元。持之以恆,細水長流,到目前我已經堅持定投了1326天。

説説我從基金裏獲得的收益吧。

2019年,整體收益是正的,但不算多。2020年疫情來襲,每天負增長,砸得很厲害。我嚇得適時拋出去一些,待行情穩定一些之後又買了回來。這應該是我短期操作最頻繁的一次。

但後來我想明白了,按基金的特徵,失去的總會在後期賺回來,所以也就看淡了很多。

果不其然,扔在那裏不管了一段時間後,再打開基金看,收益已經變成全紅。6月理財月報一出來嚇我一跳,基金月收益平生第一次超過了1萬元。

有一陣,我冒險玩了期貨,那種死盯K線圖的滋味讓人焦慮不已,耗出的精力讓我整個人都不好了。我覺得股市帶給人的感受也應該和期貨類似吧,每天早上9點半開盤就要緊緊盯着,太影響工作集中度了。

所以,我不算基金的短線操作者,我看好基金的長期持有性。它不會佔用我們太多的時間,屬於用時間去換收益的穩妥投資方式。

小P,95年,25歲,建築公司行政

基金投入:5萬元最強經歷:日虧4千+,身邊有朋友日虧3萬

前兩天我看到一個報告,説是疫情之後,90後更愛攢錢了,存錢的金額比去年增長近4成,差不多每4天要往餘額寶存一筆錢。這聽起來有點誇張,不過疫情讓我學會理財倒是真的。

疫情不僅讓影院、餐飲、旅遊業損失慘重,我所處的建築業也不得不停工,這導致我的薪水直接減半。

説起來,在選股票與選基金之間,我最初有過糾結。做過一個風險測試後我發現自己不能接受本金虧損大於20%的風險。

基金的收益雖然可能比股票小,但風險也小。再加上受疫情期間網上不斷冒出的“買股票不如買基金”的説法影響,我認為基金更適合我。

6月份,我和室友一起公眾號上付費報了一個線上理財課,聽了幾天小有收穫,於是按照課裏教的方法,開始了我的基金之路。

初次操作,我對每一天的收益都十分看重,犯了追漲殺跌的大忌諱,高位時,大單買入,低位時,恐慌贖回。前期還比較給面兒,差不多每天都能維持正收益。

但7月16日當天,市場一片哀嚎下,我日虧高達4千+,緊接着7月26日,我陷入同樣的噩夢。

這全賴一支基金。7月正值科技股熱,我尋思着重倉一個科技股爆款,它在5天內漲了15個點。小賺一筆後,我見好就收!拋了一部分,留了一部分。

沒想到,剛拋完的第二天,爆跌來了。我慶幸提前套現了一部分,卻也後悔沒有全部拋。這支基金後來還上了微博熱搜,因為那幾天像我這樣頻繁買進賣出的人太多了,支付寶一度崩潰。

我的92年室友和我一樣,只不過有父母的資金支持,他的本金投入更大,有幾十萬吧。他的收益和虧損一天天就像在坐過山車,最嚴重的時候,一天賠了3萬塊。他哭着向我自嘲,感覺自己就像一根瘋狂跳動的韭菜。

兩個月的時間雖然短,我在基金裏也是經歷過大風大浪的人了。據我瞭解,身邊的小夥伴們在6、7月不斷上漲的行情中,確實有人實實在在賺到錢了。

但我也懷疑,這是不是隻適合7月這種運氣好的月份呢?尤其是那些所謂的“7日炒基法”,基金的收益金額往往會小於基金全部贖回的手續費。

我總結的經驗就是,短線操作不是不可取,但7天這種過短週期的就算了。畢竟我也才畢業沒幾年,每一筆理財都需慎重,5萬塊不多,但在我的資產比例中也是個不小的數目。每一天、每個月的漲跌幅,影響的都是我的伙食消費。

最近工作開始變忙,我對基金的好奇和熱情也消耗得差不多了。爽性把基金交給更細心的女朋友來打理。

寫在最後

基金的賺錢效應,讓90後爭先恐後跑步入場。

但不少90後投資者忽略了基金的長期持有性,而是渴望在基金市場中賺快錢。

在頻繁申購贖回的過程中,有些人幸運的話能夠小賺一筆,有些人卻不會因為基金上漲而獲利。因為短時間內進進出出的結果很可能就是,賺到的收益將全部支付1.5%的贖回費。

支付寶理財平台的數據顯示,截至7月10日,購買了偏股型基金的“基民”中,頻繁操作5次以上的人,一年下來平均僅賺了5%,而堅持持有一年、拿住不動的用户,平均賺了30%。如果堅持持有了一年半的用户,平均能賺50%。

也就是説,基金越拿得住,持有時間越長,越可能多賺。當然,前提是不要買在高位。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令其瘋狂。倘若真把“投資基金”,理解成“投機基金”,總有一天,你賺錢的錢,會狠狠賠回去。

(應受訪者要求,夏壯壯、郭亭、小P皆為化名)

*以上全部內容僅供參考,不對投資者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