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覆盤"猛牛"!大藍籌緣何7·1突然爆發?三大推手浮出水面!外資閃現罕見一幕,中國資產溢價來了?
沒有無緣無故的大牛市!
6月23日,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反彈到2.977%時,市場只是呵呵一笑,埋頭買醫藥、科技和白酒;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的最新預測中,中國成為2020年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時,市場也只是呵呵一笑,埋頭繼續幹醫藥、科技和白酒。彷彿,這三個板塊已經沒有天花板。
然而,當基金做完半年淨值時,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而導致這一變化的有“三大推手”,分別是再貼現利率和再貸款利率下調、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PMI數據和特別國債發行。這三大推手直接推動了一波市場始料不及的大藍籌行情。與此同時,外資出現罕見一幕。那麼,這究竟是否意味着中國溢價,風格又是否能夠持續呢?
三大推手或推動了7.1行情
其實,滬指連破兩大整數關口,也僅僅只花了三天時間。行情真正起來是7月1日,那天地產股突然爆漲,接下來兩個交易日則由券商股為首的金融股接過領漲大旗。三天大漲下來,很多投資者其實還沒有反應過來,為什麼突然大藍籌就漲了,風格突然就變了呢?這可能與三件事及其帶來的格局變化有關。
這三件事分別是:
第一是央行決定於2020年7月1日起下調再貸款、再貼現利率。其中,支農再貸款、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再貼現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2%。此外,央行還下調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0.5個百分點,調整後,金融穩定再貸款利率為1.75%,金融穩定再貸款(延期期間)利率為3.77%。央行下調再貼現利率,是近10年來對再貼現利率的首次調整。上一次調整還要追溯到2010年12月,央行將再貼現利率由之前的1.8%調整至2.25%,此後十年再未作任何變化。年內第二次下調再貸款利率,年內已累計下調50bp。
第二是7月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在今年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限額中安排一定額度,允許地方政府依法依規通過認購可轉換債券等方式,探索合理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的新途徑,主要優先支持具備可持續市場化經營能力的中小銀行補充資本金,並與服務中小微企業、保就業和完善中小銀行公司治理等相結合。在此之前,是不允許地方專項債補充銀行資本金的,這次算是政策上一個非常大的突破。
第三是6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6月30日發佈。製造業PMI為50.9%,比5月份高0.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5月份高0.8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回升。與此同時,1萬億特別國債從6月中旬開始發行,7月底前發行完畢。
為什麼説這三件事推動了大藍籌行情?
在此之前,市場一直有一個預期,那就是疫情逐漸平息之後,貨幣會有一個逐步收緊的過程。而資金利率也的確有一個抬升的過程,這一點無論是在10年期國債利率還是在SHIBOR中都可以看到。按理,處在這樣一種貨幣環境之下,成長股的機會應該會逐漸弱化,但由於半年淨值需求,直到6月30日,成長股還迎來了一次高光時刻。直到7月1日,政策釋放出做大信用的信號,市場格局才發生變化。
這些信號包括運用地方專項債補充中小銀行資本金,下調再貸款利率和貼現率。與此同時,6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6月30日發佈,製造業PMI為50.9%,比5月份高0.3個百分點,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4.4%,比5月份高0.8個百分點,連續四個月回升,而特別國債的發行強化了經濟持續向好的預期。
再貼現利率的下行,直接推升了地產股。券商股的邏輯也在這個過程當中得到升發,因為2014年的券商股行情正是在一次降息中發動的,只是這次降息的規模和方式不一樣罷了。而經濟向好預期的強化,以及中小銀行資本金的補充,對於風險壓力較大的中小型金融機構而言,如釋重負。再加上金融地產估值水平較低,從某種程度上講,這是一次寬信用疊加經濟復甦背景下,政策推動與估值修復完美結合的大藍籌行情。
外資罕見一幕,中國溢價來了?
值得注意的是,這三天大漲背後,外資起了很大的作用。研究北上資金淨買入的金額就會發現,7月1日北上通道關閉,A股開始上漲,這一天基本是內資主導;7月2日,通道打開,外資開始爆買,並開始引領藍籌行情。
據統計,近兩個交易日,外資淨買A股超過300億元,這一數值已經超過了今年5月份全月的淨買入額。而且即使在2014年-2015年的大牛市以及2019年初的爆發式上漲的過程當中,也極少出現過連續兩天爆買超100億的現象,以往北上資金的超級買盤也只會在A股納入國際指數時出現。那麼究竟為何外資會突然如此之”猛“?
首先可能與中美利差有關。 據英為財經數據,目前中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929%,雖然相對於去年11月將近3.3%的水平有一定幅度下降,但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跌幅遠超中國同期限國債。從最新的數據來看,該期限國債收益率水平僅為0.669%,中美兩國利差已經拉大到2260點水平。而去年11月初,兩國利差最小時僅1350點左右。
其次,從本幣升貶來看,近期美元持續殺跌,而人民幣則處於相對堅挺的狀態。美元殺跌首先意味着今年三月份的全球流動性危機已經根本扭轉,其次可能意味着美元流向新興市場。其結果是全球大類資產價格的變化,特別是強週期類品種。
第三則是疫情。在此次抗擊新冠疫情的過程當中,中國和美國展現出了完全不同的風格。即使仍有個別地方出現小幅擾動,但中國疫情基本已經控制住。然而美國的疫情仍在蔓延,並且出現了單日確診連續三天超過5萬的情況。白宮健康顧問安東尼·富奇博士(Anthony Fauci)近日警告説,新病例每天可能超過10萬例。
當地時間6月24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在2020年出現4.9%的萎縮,比此前預期下調了1.9個百分點。在最新更新的預測中,中國是在2020年唯一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可能是中國溢價的重要體現。
為了抗擊新冠疫情,這半年全球貨幣發行氾濫,但多數國家疫情並未完全控制住,特別是美國。貨幣從發行過多的國家流向經濟穩定、前景相對明朗的國家,這也符合資本逐利的本性。
風格能否持續?
以目前的資金格局,基本上是朝着有利於大藍籌的方向在發展。資金利率上行,但信用格局並不緊張,經濟預期則持續向好,而且外資也偏好藍籌股。那麼,風格能否持續?分析人士認為,情緒上來了,就不會那麼快結束。
首先從政策格局來看,前兩次特別國債發行之後市場的走勢皆有利於藍籌股,1998年8月18日,財政部向四大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發行了2700億元長期特別國債,所籌集的資金全部用於補充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資本金。二級市場上,就在“特別國債”發行當天,上證指數結束了為期54天、幅度為26.70%的暴跌行情,當日見到了長期大底1043.02點,並於隨後3個月反彈至1300.15點,漲幅為24.65%。2007年發行特別國債的時候,開始市場受到了衝擊,但隨後大藍籌爆發,上證指數68個交易日一路飆升71.85%至6124.04點。
今年1萬億特別國債從6月中旬開始發行,7月底前發行完畢。發行方式全部採取市場化發行,這意味着市場的資金面會受到一定程度的擾動。但從其用途來看,除了3000億元用於抗疫支出外,另外的7000億元額度可以用於基建項目。這對於穩增長來説,無疑是重大利好。這種緊貨幣、穩經濟的格局也有利於藍籌股繼續演繹。
其次,類比2003年的行情來看,17年前的“五朵金花”仍值得一提。 2003年非典期間,A股亦在一年之內經歷了“上漲,暴跌,再爆發”的行情。當年滬指在見到1307點底部之後,11月19日、20日、24日,以及12月1日、22日,指數接連出現放量中陽線,其逼空的氣勢跟當前有些許相似之處,當時也是突然漲到讓一些投資者看不懂。從上漲的結構來看,鋼鐵、汽車、石化、能源電力、金融“五朵金花”行情至今仍讓一些老股民記憶猶新。那一波行情背後也是政策改革的驅動,行情持續了五個月時間。
第三,從結構來看,最近三個交易日,券商股漲勢兇猛,光大證券三連板,6月19日至今股價漲幅接近翻倍。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再傳合併緋聞,亦成為券商股上漲的催化劑。週五盤後,券商股又傳出了好消息,後續券商可能還會有衝高的過程。 相比券商而言,保險板塊的估值優勢和行業趨勢有過之而無不及,保險股在7預熱3日已有發力的跡象,中國人壽尾盤強勢漲停。保費收入的增長,國債收益率上行,以及藍籌股復甦,對於保險公司而言,都是重大利好。券商保險的行情若持續演繹,後續泛金融板塊亦會受到資金關注。分析人士認為,只要成交量水平不出現萎縮跡象,藍籌股大概率還會衝高。後續若北上資金調頭,政策出現調整信號,則需要警惕變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