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4月27日新三板精選層啓動受理,僅兩個多月時間後,受理企業數量已達70家,已有32家企業獲得核准,並陸續進入發行階段。以目前的“精選層速度”來看,7月底精選層開板可期。
精選層也在吸引着越來越多的市場參與者,目前新三板合格投資者累計開户數量已突破百萬。投資者對於前幾家企業的公開發行參與也十分踴躍。
精選層將為新三板和整體資本市場帶來哪些變化?對於企業來説有何意義?圍繞這些問題,新京報記者採訪了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李。
精選層激活市場 給企業進入活躍市場的機會
新京報:對於新三板和整體資本市場來説,設立精選層的意義有哪些?
陳李:對於新三板來説,精選層最大的意義是激活市場。這個市場相當長的時間以來成交都不活躍,沒有流動性的市場是很難存活下去的。精選層設立以後,新三板的公司就有一個進入主板市場、進入活躍市場的機會,這對於企業融資、對於新三板自身的交易都非常重要。
對於整體資本市場來説,設立精選層是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設渠道。本來各方都希望既有主板,又有創業板、科創板,還有新三板,有了精選層以後,互聯互通的渠道建立起來了,精選層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一個必要環節。
新京報:新三板、科創板、創業板如何錯位競爭?
陳李:科創板和創業板本身註冊制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創業板還是比較偏向更廣泛的一般性企業,科創板對於企業的科技含量有比較高的要求。因此,大多數中小企業可能還是選擇創業板,科技含量高的才去科創板。新三板因為門檻相對比較低,更加適合小微企業。
新京報:新三板轉板上市制度已經出爐,企業在精選層掛牌一年可轉科創板、創業板。這對於企業來説有何意義?轉板上市如何確保企業質量?
陳李:轉板首先是要解決目前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交易的存量企業上市的問題。已經在新三板掛牌的企業有上萬家,這麼龐大的存量市場需要一個渠道進入主板市場。目前已經有一些案例,例如泡泡瑪特,之前在新三板掛牌,因為成交量過低被迫摘牌,今年去港股上市,這説明新三板存量掛牌公司裏面有很多優質企業,這些企業需要一個渠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獲得更多的融資,更好的發展。
轉板第二大意義是對於增量企業,很多小微企業在成長過程中需要融資,所以可以去新三板先在精選層掛牌,募集資金,發展一段時間之後再去其他板塊。
投資者應降低“博傻”預期 客觀看待打新
新京報:精選層企業正在陸續進入發行階段,投資者參與熱情較高,導致部分企業出現了網上獲配比例較低,或者頂格申購一股未中的情況,投資者應該如何看待這些情況?
陳李:這其中有一個根本的投資理念問題。投資者還是要相信定價。過往中國資本市場上大量案例似乎證明只要是新的就一定會漲,只要是新鮮事物,定價就無所謂,因為它能漲。我覺得這種“博傻”預期應該越來越低。從新三板精選層,到未來的科創板、創業板註冊制,資本市場逐漸成熟以後不應該有“博傻”預期。現在大部分投資者還是有這種預期,認為只要是新鮮事物就要參與,未來一定能賣給其他人,這是不對的。
現在還是有這種問題,一隻新上市的股票,不管是以前的核準制下上市的還是註冊制下上市的,上市以後股價立刻就超出了IPO價格,有的甚至漲100%,這就説明IPO價格定錯了。任何成熟市場,IPO價格和上市交易價格可以有一定溢價,但是50%-100%甚至更高的溢價比例,那一定是有一個價格錯了,不是IPO定錯了,就是成交價定錯了。我的建議是,投資者要客觀看待這個事實,未來不是新股買了就一定會賺錢。
新京報: 現在有一些精選層企業的發行價格已經確定了,現在的定價是否能體現精選層對定價的改善作用?
陳李:還是以泡泡瑪特為例,其2019年從新三板摘牌時的市值才20億元人民幣,目前在港股發行的價格還沒有最終確定,但是各家券商的投價報告給了500億港元以上的估價,此時距離泡泡瑪特從新三板摘牌只相隔了一年。這一方面有公司在過去一年迅猛發展的影響,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原來的新三板在定價方面存在一些問題。有了精選層以後,起碼精選層公司的定價會更加合理一些。
現在精選層應該説是越來越好。不過,我認為精選層的定價還是有越多專業機構參與越好,個人投資者確實不具備專業技能。目前機構參與精選層定價還是不夠多,未來應該有更多機構參與,不僅是公募基金,還有其他的很多機構,比如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的資管部門、自營部門,甚至是外資,都能參與定價,這樣定價會更加合理一點。
在科創板的制度設計中,網下發行對六類中長線機構投資者進行優先配售,未來新三板應該也會進行一些制度方面的改善。任何市場的發展還是應更多地引入各類型的機構投資者參與定價,或者做主認購方,這些都是有助於幫助市場確定價值的。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顧志娟 編輯 趙澤 校對 劉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