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戴爾、惠普:除了賣電腦,還能幹什麼?

由 鍾離黎明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真探AlphaSeeker,作者陳文琦,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疫情帶來的銷量像是給PC巨頭們打了一發興奮劑。但是隨着疫情週期的拉長,供應鏈緊張的問題又尚未解決,這一波增長隱約危機四伏。

上週四美股盤後,戴爾(2022財年第二季度)和惠普(2021財年第三季度)都公佈了截至7月末的季度財報,總營收平穩增長,無驚無喜。

報告期內,戴爾營收和EPS(Earnings Per Share,每股收益)均超華爾街預期,但淨利潤跌了不少:

  • 總淨營收創新高,達261.22億美元,同比增長15%,超分析師預期的255.5億美元;
  • 實現營運利潤13.72億美元,同比增長21%;淨利潤為8.80億美元,相較去年同期下降20%;調整後税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Adjusted EBITDA)為33.31億美元;
  • 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攤薄每股收益(Non-GAAP Diluted Earnings Per Share)同比增長17%,為2.24美元,超過預期的2.04美元近10%。

惠普在財季內營收不及預期,增速放緩:

  • 總營收同比增長7%達152.89億美元,未達此前華爾街預期的159.2億美元;
  • 營業利潤為13.81億美元,同比強勢上升77%;淨利潤為11.08億美元,同比大漲51%;非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淨利潤增長了 71%,達到 12 億美元。
  • 非通用會計準則下的攤薄每股收益為1美元,超過華爾街預期的0.84美元。

對兩大傳統巨頭當季的業績表現,投資者依舊憂慮重重。

財報發佈後,戴爾和惠普的股價在盤後交易中雙雙下跌。紐交所開盤前,戴爾股價下跌 4.9%至98.55美元/股,惠普股價則下跌約 3.5%至27.89美元。截止週五收盤,戴爾股價為96.95美元,惠普為28.92美元。

在財報發佈後的電話會中,戴爾和惠普都表示,供應鏈緊張導致的零部件短缺將會持續,訂單積壓的情況暫時沒有得到緩解。

“我們預計全行業的供應短缺,特別是IC的供應短缺將持續到2022年。”惠普CEO恩裏克·洛雷斯(Enrique Lores)在電話會中説。“積壓訂單每個季度都在增長。這確實是由於消費者端對PC的強烈需求驅動的,我們預計這將繼續下去。”

成立於1939年的惠普與成立於1984年的戴爾,IT行業的兩大老兵,錯過移動互聯網的浪潮,失意在過去的十年甚至二十年。疫情期間,居家辦公、在線教育、影音娛樂的需求推動了PC等數碼電子產品的銷售暴增,PC製造商們迎來又一次高光時刻。但是上游供應鏈問題依舊嚴峻,在危機和機遇並存的關頭,如何憑藉戰略優化穩固增長?

在這背後,更大的問題是,熱潮會結束,但是消費端工作和生活模式的改變對IT業產生了更深遠的顛覆,雲計算、數字存儲的要求在變革。這樣的背景下,老牌科技公司能否順應浪潮的方向,找到新的增長點?

PC熱度不減,供需關係失調

據調研機構Canalys追蹤,今年第二季度,全球PC市場出貨量增長13%,市場排位格局未有太大變化。

聯想市佔率為的24.3%,依舊佔據第一的位置 ,出貨量連續第三個季度超過2000萬台,年增長率為14.7%。惠普以22.6%的市場份額位居第二,出貨1859萬台,但增長平緩,只有2.8%, 主要由於歐洲、中東、非洲和日本市場的增速下降。戴爾依舊是市場老三,市佔率為17%,出貨1398萬台,年增長為16.5%。蘋果和宏碁也以兩位數的增長位列前五,出貨量分別達到了641萬和602萬台。

全球PC市場份額前五分別是:聯想、惠普、戴爾、蘋果、宏碁 圖片來源:Canalys

看財報數據,戴爾主要業務線分為兩條:客户解決方案(Client Solutions Group ) 和基礎建設解決方案(Infrastructure Solutions Group,ISG),外加旗下雲計算軟件和硬件虛擬化服務商VMware。其中,CSG包括硬件產品,包括PC、平板、品牌外設以及附帶的軟件和服務;ISG是戴爾的服務器和網絡業務。

按業務區分,本彙報財季內,CSG業務是增長的主力軍,較去年同期營收上升27%至142.63億美元,佔總營收的54.6%。與上一財季有明顯差異的是,消費者板塊銷售達到106億美元,達到32%的年增速,而商用板塊銷售額為37億美元,同比增長17%,不及上個財季42%的年增速。

戴爾CSG業務逐季增長情況 圖片來源:戴爾公司財報

相較之下,戴爾一直對ISG業務寄予厚望,希望藉此脱掉“PC製造商”的帽子。從全球市場數據來看,戴爾在服務器市場也確實一直處於領先地位。調研機構IDC在6月發佈的今年第一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報告顯示,戴爾售出48.9萬台服務器,同比增長3.2%,佔全球市場出貨量的17.5%,位居第一。但在財務表現上,ISG業務一直疲軟,沒有太大起色,本財季營收為84億美元,年增速只有3%。

戴爾ISG業務增長平緩 圖片來源:戴爾公司財報

惠普兩大業務支柱分別是個人系統(Personal System)和打印機業務(Printing),在彙報財季中,個人系統(包括台式機、筆記本、工作站等)貢獻了68%的營收收入,104.06億美元,年增長為0.4%,實現8.69億的營業利潤,營業利潤率為8.4%,提高了2.9個百分點。

對於個人系統業務營收增長的停滯,面對分析師提問,CEO恩裏克·洛雷斯在電話會上歸因於三點:

  • 惠普的ODM外包模式,讓惠普在零部件短缺,商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更為脆弱,現在公司正在拉近與零部件供應商之間的距離,希望儘快彌補供需差;
  • 惠普產品線廣而複雜,零部件在不同產品之間的調用尚未優化至最佳狀態;
  • 公司內部正在組建一個新的ERP系統進行訂單和零部件管理。

作為全球最大的打印機服務商,惠普的打印機業務部門依舊撐起近半壁江山。業務營收為49億美元,同比增長24%,營業利潤為8.57億美元。雖然業績隨着換機潮在增長,但是整個打印機行業近些年面對“無紙化辦公”、“綠色環保”的聲音,江河日下的局面並未改變。

惠普兩大業務線在本財季內業績表現 圖片來源:惠普公司財報

在兩家公司主力的PC業務上,戴爾當季體現的增長性高於惠普。應在財報發佈後,摩根士丹利對惠普股票評級從增持下調為持有,並下調目標股價。該機構分析師Katy Huberty在報告中表示,她更看好戴爾表現,重申了對戴爾股票跑贏大盤的評級,“隨着商用電腦需求的復甦,預計公司份額上升。”

尋找新增長點,但步伐緩慢

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無論是戴爾還是惠普,在公眾心中總是以“傳統型科技企業”形象出現,星光遠不及亞馬遜、谷歌、 Facebook、特斯拉等與創新創業更近的科技標杆,與智能設備、移動互聯網、AI等新型技術也相距甚遠。在傳統強勢領域,如PC、服務器、打印機等,他們更多是在“守業”而非高速增長。

在業務層面,兩者各自對複雜的業務線開刀,艱難轉型。

戴爾的轉型是從一系列極具前瞻性的財務操作開始的。2013年,在個人電腦市場疲軟,戴爾業務縮水的情況下,以250億美元私有化。2016年,戴爾以670億美元完成對數據存儲公司EMC的併購,此次交易讓戴爾舉債500億美元,但是成功吞下了EMC的企業存儲和雲計算業務。2018年,戴爾反向收購DVMT追蹤股票(為收購EMC而設立,與EMC持有的VMware股份相關聯)“借殼”在紐交所重新上市。

現在看來,戴爾市值740.04億美元,VMware市值620.8億美元,得益於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浪潮,這相比8年前戴爾退市時的身價,已經是水漲船高。今年4月,戴爾宣佈將剝離81%VMware的股權給股東,來削減自己的債務。這場預計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的交易將簡化戴爾的資本結構。

這一番折騰,戴爾藉助私有化的靈活性完成了對EMC的收購,從一個以直銷模式起家的PC廠商向企業級IT與雲業務領域轉型。重新上市又成為被戴爾視為發展的加速利器。

在自身業務層面,戴爾也在從設備廠商向服務商走。近幾年,亞馬遜、微軟、阿里巴巴等雲巨頭的擴張搶走了傳統IT廠商的蛋糕。跟着雲計算時代潮水的方向,今年5月,戴爾發佈了新品牌APEX,提供按量使用計費的基礎設施服務和雲服務。並且發佈了針對行業性的邊緣計算解決方案的一系列產品。

圖片來源:戴爾官網

再看惠普的基本面。PC市場,與聯想的拉鋸戰尚未結束,而且略遜一籌。打印機市場雖然隨着混合辦公模式以及PC市場的火熱略有復甦,但是在“數字化”、“無紙化”的大趨勢下,並無高增長性。前幾年聲勢頗大的3D打印機如今看來遠未到爆發點。

作為硅谷最老牌的科技公司之一,惠普在近40年的發展中,競爭對手換了一撥又一撥,經歷過數次轉型,但是在業務結構變化、經營震盪中,並未等到撥雲見日的時刻。

2015年,惠普一拆為二,分為負責經營個人電腦和打印機業務的惠普公司(HPInc)和專注於數據存儲、軟件和企業服務的惠普企業(HPE),即慧與。拆分後的慧與目前在全球服務器市場擁有15.9%的市場,出貨量排名第二,遜於戴爾。

兩家久經沙場公司如今不在科技行業的風口浪尖,但江湖總有些他們的“新故事” 。這兩年暴增的PC需求讓戴爾和惠普在自己的傳統強勢領域煥發了新鮮活力,但是一旦浪潮過去,如果沒有在其他高增長領域的排兵佈陣,這樣的活力恐將難以維繫。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