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聚焦經濟發展和安全 貢獻亞洲智慧

由 藍樹芬 發佈於 財經

博鰲論壇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下週將在長沙召開

聚焦經濟發展和安全 貢獻亞洲智慧

博鰲亞洲論壇框架下又一重要專題會議——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首屆大會(以下簡稱經安會)將於10月18日至20日在湖南長沙舉辦。

三天會期內,一場博覽會和22場分論壇等活動將相繼召開。屆時,眾多中外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各國部長級官員和學術界專家到會,共襄思想盛宴。首屆經安會組委會透露,從經濟發展與安全的角度成立專門論壇平台,在國際上尚屬首次。

背景

經安會應世界變局而生

博鰲亞洲論壇是當前國際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高端論壇之一。成立至今,博鰲亞洲論壇已走過20個寒暑。在成立20週年之際,博鰲亞洲論壇再一次踐行務實、創新理念,開創性地推出框架內第三個全球專題會議,聚焦經濟發展和安全。

據悉,專設囊括安全和發展兩個領域的論壇平台,在國際上尚屬首次。開創之舉顯然並非標新立異。當下世界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格局和國際體系深刻調整。

“發起經安會就是為了給亞洲和世界各國的政商學界領袖提供一個高端對話平台,為發展與安全這一時代課題貢獻亞洲智慧、亞洲方案。”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李保東在日前召開經濟發展與安全高級別研討會上介紹稱,經濟發展與安全的內在聯繫不能割裂,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各種危機都不是單純的經濟問題,領導者們必須採用全方位綜合治理的手段和戰略來解決經濟可持續發展問題。

去年,新冠疫情暴發,以意想不到的方式使人類陷入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堪憂的發展前景,再次讓許多本就不穩定的地區安全局勢雪上加霜。如此背景下,經安會“應運而生”。

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榮譽主席圖爾克在研討會上表示,從全球的角度來説,國際合作的程度仍然不夠。“但令人鼓舞的是,我們看到大量的政、商、學、媒體的領袖已經對全球經濟發展與安全論壇表現出了強烈的興趣,這再次證明了博鰲亞洲論壇的勃勃生機。”

本屆大會由博鰲亞洲論壇和湖南省人民政府聯合主辦,長沙市人民政府承辦。

北京青年報記者查閲數據顯示,2020年,長沙經濟總量達1.21萬億元,在中國省會城市中位列第六、中部第二,形成了工程機械、新材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製造及零部件等七大千億級產業集羣。2021年,長株潭都市圈建設正式融入國家戰略,邁出打造中國重要增長極的嶄新步伐。

首屆經安會緣何落户長沙?從經濟高質量發展角度來看,長沙具備引領的實力和長期向好的潛力,這和當下亞洲在世界經濟中的地位有着共通之處。本屆大會意欲給出的經安之策,同樣是主辦地長沙所思所想。

湖南省委副書記烏蘭指出,首屆“經安會”意義重大,對於湖南來説是實施“三高四新”戰略的重要平台,把會議籌備好、舉辦好既是責任所繫,又是機遇所在。

合作

應對線下、線上威脅的共同答案

經安會組委會透露,本屆大會以“大變局下的經濟安全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下設22場分論壇,來自各國的主要領導人、商業領袖、專家學者等3000餘名嘉賓將在線上線下出席30場活動。

應世界變局而生的經安會,將聚焦哪些重點議題?安全作為前提、發展作為目標,在一體兩翼的主題框架下,囊括了當下各界聚焦的諸多重點議題,面面俱到。

正如圖爾克在此前召開的研討會上所言,當下世界各國亟待國際合作。各國之間如何打破跨越地理時空限制,攜手發展,成為人類走向未來的突破口。

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系教授、網絡空間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向記者解讀稱,以“一帶一路”倡議舉例,這是歷史上首次有崛起大國主動供應的區域及全球公共物品。過程中,中國以提供公共治理和區域性公共產品的方式去推進治理體系的發展,兼顧自己的利益、地區的利益和世界的利益,達到三者之間均衡。

北青報記者瞭解到,本次大會以“一帶一路:共同發展 共謀安全”為議題設立分論壇,給各界帶來“全球化”如何更上一層樓的新答卷。正如前文強調,發展和安全一體兩翼。當合作、共贏之舉跨越了國界,那麼如何保障參與各方的安全無疑成為重中之重。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面臨哪些安全威脅?跨國企業需要怎樣的安保服務?這些具體而切實的安全話題也被單設為分論壇,“經濟全球化下的安保共享”分論壇將聚焦意欲參與跨國合作的企業最為看重的安保議題進行思想碰撞。

除了各國經貿往來間“看得見”的安全威脅,隨着技術手段不斷迭代發展,人類所共同面臨的安全威脅已從線下延伸至線上。而針對網絡空間安全威脅的應對和治理,國際合作同樣成為重中之重。沈逸告訴北青報記者,謠言、詐騙、監聽等諸多網絡安全威脅,對於全球網絡空間治理提出了共同要求,即多方協作。針對一國內部如此,針對國際間的網絡空間互動更是如此。

本次大會下設“網絡空間的安全與治理”專題分論壇,將探討網絡空間治理原則、國際合作等新的時代課題。

論壇

後疫情時代的思考

提到非傳統領域安全問題,多數人會第一時間想到仍在各地肆虐的新冠疫情。甚至有專家評價認為,新冠疫情是世界經濟自二戰結束以來面臨的最嚴峻考驗。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原副主任楊偉民曾公開表示,當前全球經濟總體上處於下行期,經濟增長更多需要靠服務業和消費拉動,在此次疫情當中,恰恰是交通運輸、旅遊、線下零售、文化娛樂等服務消費業遭受到了最大的衝擊。

北青報記者梳理發現,此次大會設立有多個與疫情相關的分論壇。

“疫情反思:公共衞生的短板”分論壇,將聚焦談論“全球公共衞生體系需要哪些改進、改革,才不會在下一次疫情來襲之時手忙腳亂?”“公共衞生挑戰面前,需要什麼樣的國際合作,以避免各自為戰、相互指責、以鄰為壑的局面?”等熱點問題。

“後疫情時代的‘三鏈重構’:產業鏈 供應鏈 價值鏈”分論壇將探討疫情影響下的具體困局:疫情暴露了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哪些薄弱環節和結構性缺陷?如何防止再次“斷鏈”?後疫情時代,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將如何重塑?會有哪些新的理念、模式?

“世界經濟展望:確定性與不確定性”分論壇,將就疫情所暴露出來的全球經濟存在的風險、結構性問題進行討論,併為如何改善、應對建言獻策。

聚焦

新技術是創新還是顛覆?

隨着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突飛猛進,“機器取代人”的夢魘似乎就將“照進現實”。技術革命對既有產業帶來的衝擊,和其創新價值成為同等重要的議題。

本次大會設立“就業怎麼辦?”分論壇,直面“如何避免機器和技術革命帶來的就業衝擊?”進行探討。與此同時,更多和技術革命相關的分論壇也會同步展開。

“新一輪技術革命:顛覆,還是融合?”分論壇將聚焦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新材料、區塊鏈等新技術領域,探討傳統產業如何在技術革命大潮中避免淘汰的融合之策。

“世界先進製造業——從‘制’造到‘智’造”分論壇將深度剖析“智造”的“智”體現在哪些方面。全球製造業的先進理念和模式,也將在會上進行分享和借鑑。

除了產業更新迭代,貨幣、財富也隨着技術的發展,早已擺脱“錢”的最初形態和功用。

毋庸置疑,金融化的資本、數字化的貨幣在推動商業發展的同時,也給世界各國帶來了潛在風險,“大水漫灌”甚至已經成為美歐等國不得已的沉痾猛藥。

反觀我國,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三大攻堅戰”直言,要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金融風險便是需要重點防範的風險之一。

此次大會設立“防範金融風險:‘灰犀牛’‘黑天鵝’與‘防波堤’”分論壇,聚焦探討短期內哪些迫在眉睫的風險需要化解和防範?中長期看,存在哪些結構性問題?同時,還將帶來如何平衡金融監管、創新的新答案。

宏觀層面上,大會還設立“全球經濟治理:新理念 新規則 新力量”分論壇,探討以IMF、世行和WTO為代表的佈雷頓森林體系,需要進行哪些重大和實質性的改革?G20、亞投行、金磚銀行將帶來哪些新的氣象和積極變化?

此外,本次大會還下設糧食安全、氣候安全、能源安全、新商業文明等更多分論壇。屆時,各領域政要、學者、從業者的智慧碰撞無疑將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的世界注入一劑正能量的“強心劑”。

本組文/本報記者李巖統籌/劉曉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