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更好地老有所養,中國有哪些招?
中新社北京11月29日電 (劉亮 夏賓)人口老齡化的加速,讓中國的養老問題面臨着不小挑戰。建立並完善養老金制度,更好地應對人口老齡化帶來的挑戰,中國有哪些招?
根據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近期發佈的《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自2000年邁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中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到2022年左右,中國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14%;2050年,中國老齡化將達到峯值,65歲以上人口將佔總人口的27.9%。
“夯實社會財富儲備和發展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一個戰略性、方向性、前瞻性的制度安排。”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日前表示,長期看,中國三支柱養老保險的改革取向應是以基金積累為基礎的“資產型”養老金制度模式,而不應是以現收現付的“負債型”養老金制度模式。
鄭秉文建議,要把第一支柱養老金的個人賬户利用起來,作為夯實養老財富儲備的載體;儘快擴大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參與率,並出台第三支柱的頂層設計。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副局長張雪春指出,面對老齡化,養老金制度從待遇確定型(DB)逐步向繳費確定型(DC)轉變是我們的必然選擇。低利率大背景下,中國養老金制度改革可積極探索並實施養老金參與國企改革,在提升國企治理結構的同時,大幅提高養老金的投資回報率。同時,還可以大力發展資本市場,提高養老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大力發展第三支柱,類似税收優惠的個人儲蓄。
貝萊德亞太區主席鮑哲鈺(Geraldine Buckingham)認為,人口老齡化和養老金財務壓力是全球性挑戰,各國都在積極探索有效應對之策。就中國而言,鮑哲鈺認為最優先的措施是發展第二、第三支柱;提高投資者金融素養,將中國的高儲蓄率優勢轉化為長期資本。同時,培育更多的國內外機構投資者參與中國養老金融市場,並創新開發更多養老金融產品,增強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富達國際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拉吉夫·米塔爾(Rajeev Mittal)表示,富達國際第三次“中國養老準備調查”有關情況顯示,中國18歲至34歲的年輕一代依然有良好的儲蓄態度和行為。拉吉夫認為,做好養老儲蓄規劃,要注意四個關鍵參數:收入替代率、儲蓄目標、年儲蓄率和年領取率。從金融機構角度看,應基於生命週期規劃,積極開發和提供目標清晰、易於理解的養老金融產品,比如目標日期基金(TDF)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