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央行:中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由 圖門耘 發佈於 財經

中新經緯客户端8月9日電 9日,央行發佈《2021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報告稱,國內總供給總需求基本穩定,有利於物價走勢未來保持穩定,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

報告指出,今年以來,我國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穩中向好。第二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較第一季度加快0.5個百分點。中長期看,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長期向好、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報告分析,我國經濟持續恢復增長,發展動力進一步增強。第二季度工業生產質效提升,出口保持較快增長,投資和消費穩步恢復,就業形勢總體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平穩,為下半年經濟運行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了連續性、穩定性、可持續性,科學管理市場預期,大力服務實體經濟,有效防控金融風險,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取得顯著成效。人民幣匯率預期平穩,雙向浮動彈性增強,發揮了宏觀經濟穩定器功能。

報告同時指出,全球疫情仍在持續演變,外部環境更趨嚴峻複雜,國內經濟恢復仍然不穩固、不均衡。疫苗有序接種總體上推動全球經濟前景改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在第二季度均上調了2021年全球經濟增速預測,但近期新冠肺炎變種毒株在多國肆虐,多個經濟體疫情出現反彈,未來疫情演進仍有不確定性。主要發達經濟體超寬鬆貨幣政策溢出效應更加凸顯,通脹明顯走高,若其貨幣政策轉向步伐加快可能引起全球跨境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加大、金融市場估值大幅調整等問題。國內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出口受高基數影響增速可能放緩,部分領域投資增長偏弱,餐飲旅遊等接觸型消費尚未完全修復,經濟增長動能的可持續性面臨一定挑戰。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上漲抬升企業成本,一些中小微企業困難較大。不良資產、影子銀行反彈壓力仍需關注,經濟潛在增速下行、人口老齡化加快、綠色轉型等中長期挑戰也不容忽視。對此既要堅定信心,又要正視困難,將改革和調控、短期和長期、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結合起來,集中精力辦好自己的事,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報告認為,CPI漲幅温和,PPI階段性走高,總的看通脹壓力可控,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2021年第二季度,居民旅遊出行恢復、汽柴油價格上漲和豬肉價格下降等因素共同作用,CPI漲幅處於1%左右的低位,預計下半年仍將在合理區間內平穩運行。與此同時,受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低基數等因素影響,PPI漲幅有所擴大,對此宜客觀、歷史看待。一方面,這是去年低基數上的高讀數,對此可以用去年、今年和明年連續三年的整體視角來觀察PPI的變化;另一方面,PPI本身波動相對較大,在數月內階段性下探或衝高的現象也並不少見。總體看,我國PPI走高大概率是階段性的,短期內可能維持相對高位,隨着基數效應消退和全球生產供給恢復,未來PPI有望趨於回落。中長期看,勞動生產率增速下降、人口老齡化會抑制通脹,碳排放成本顯性化會一定程度推升物價,相互對沖,整體上有利於穩定物價。我國經濟發展穩中向好,去年疫情以來堅持實施正常貨幣政策,國內總供給總需求基本穩定,有利於物價走勢未來保持穩定,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