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窺報|龍湖集團:這份半年報解答了3個行業難題

由 終廷花 發佈於 財經

來源: 風財訊

(來源|風財訊 作者|王婷婷)

知道一個行業究竟過得算不算好、還有多好,不是看下游企業,也不是看平均值,而應該看處於行業頭部的那一羣企業。

尤其是它們的規模後勁、利潤波幅、風險邊際與業務延展性,這些“有效拋射範圍”,界定了一個行業的統一趨勢、發展可能性和問題最優解。

站在這個角度反觀龍湖集團,千億銷售規模下給出28.4%的同比增幅;利潤壓縮行情下保住27.7%毛利率和13.6%的核心利潤率;融資成本4.21%再創新低,連續五年“三道紅線”全綠檔...

從8月24日龍湖集團(HK:00960)發佈的2021年半年報中,可以讀出一家企業身上的更多行業性信息,以及行業帶給它的變化。

直面“增速閾值”追求質量指標

上半年,龍湖集團實現營業額606.2億元,同比增長18.5%;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為74.2億元,減除少數股東權益、評估增值等影響後的核心淨利潤61.8億元,同比增長17.1%。

期內,龍湖的地產開發合同銷售1426.3億元,同比增長28.4%;物業投資業務不含税租金收入增42.4%至47.8億元。

龍湖的銷售增幅,展示了房地產行業仍在追逐的一個機會——疫情後經濟回升,城鎮化仍在刺激住房需求。

這樣的行情給一些房企保留了大幅增長的機會。中指研究院數據顯示,今年1-7月百強房企的銷售金額的增長率均值能達到36%。

不過,這個機會能看到的天花板,越來越明顯。

近年,千億規模以上房企的銷售增長率,明顯低於300億以下規模的房企增速。今年上半年龍湖的30%左右銷售增速,已是千億房企的常規水平。

正是這種房地產的“頭部速度”,揭示了後序企業未來發展至一定階段,會進入的常態值範疇,即行業的“增速閾值”。

這意味着,單純的規模增長,不僅空間有限,而且含義越來越弱。正如當前絕大多數房企主張的那樣,大家開始更多追求質量指標。

扛住利潤“行業性疲軟”多手確保盈利水平

可以追求的質量,能到怎樣的程度?龍湖的回答也頗有啓發性。

截止今年6月30日,龍湖集團的毛利同比增長6.5%至167.8億元,毛利率27.7%。核心税後利潤率為13.6%,核心權益後利潤率為10.2%。

海通證券統計顯示,自2019年房地產的毛利率已經步入下行通道,重點房企的平均毛利率在2020年甚至低至26.2%,相比歷史高位下滑超過10個百分點,而這一趨勢還將繼續。

實際上,龍湖集團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官趙軼直言,多重因素影響,房地產行業已經來到合理利潤區間。未來,25%左右的毛利率,新房的銷售毛利率保持在20%-25%,是合理水平。

在這樣的行情下,確保集團盈利水平保持穩定、加快高週轉保持不錯的ROE,就顯得對後期發展尤為重要。

就盈利方面而言,可以看到,龍湖集團在2021上半年保持着核心淨利的持續增長,歸屬於股東的淨利潤74.2億元,減除少數股東權益、評估增值等影響後之核心淨利潤61.8億元,同比增長17.1%;同期核心税後利潤率為13.6%,核心權益後利潤率為10.2%。

實際上,風財訊留意到,今年龍湖的土地儲備平均成本已降至5382元/平,低於2019年的5737元/平和2020年的5569元/平,且期間龍湖項目的品質逐年提升。

這意味着,今年銷售端的毛利率一定程度,受到往年貨值結轉的影響,伴隨購地成本的降低,龍湖未來1-3年(結轉今年貨值)產生的毛利率或能有所回升。

趙軼表示,未來龍湖也不會追高,拿地簽約比保持35%。這給未來相關利潤指標“保持穩定”送了一顆定心丸。

可以看到,在銷售端,一方面控成本、一方面做溢價、一方面做ROE;在財務端,控制財務成本、少數股東權益等攤薄因素,確保母公司盈利水平。在利潤空間壓縮的趨勢下,龍湖給了一道最優解法。

轉型“低槓桿”進入財務正循環

客觀而言,解出最優方程式,是有條件的。

龍湖之所以能夠在毛利率受影響的情況下,扛住了淨利潤指標的疲軟,財務端的能力,不容忽視。

數據顯示,龍湖集團今年上半年淨負債率46.0%,在手現金994.7億元,現金短債比達到5.48倍(剔除預售監管資金及受限資金後現金短債比為3.91),一系列指標均維持行業內的較高水準。

龍湖連續五年滿足“三道紅線”指標要求,也是民營房企裏為數不多的綠檔企業。

更值得一提的是,及至今年上半年,龍湖的平均融資成本4.21%,再創新低,遠低於行業平均線,且平均貸款年限在6.18年。

風財訊注意到,上半年龍湖集團發行的境內公司債券,規模60億元,票息僅3.50%-4.40%,期限為5年-7年。同樣5年至7年的境內公司債券,龍湖在2021年8月發行的30億元債券,票息更低至3.35%-3.70%。沒有最低、只有更低。

龍湖管理層表示,龍湖一直是“去風險、降槓桿”的監管邏輯,對財務盤面的管控強執行,這是公司今天能有穩步業績的底氣。

這也是龍湖成為國內唯一一家獲得境內外全投資級評級的民營房企,在惠譽、穆迪、標普三大國際評級機構保持BBB正面、Baa2穩定、BBB穩定的全投資級評級的原因。

而當資質分化越來越明顯,評級信用越高的企業,能得到更多的資源傾斜,形成正循環。

這樣的效果,門檻不低,卻讓外界看到一種趨勢——

在宏觀調控疊加,強制房地產去槓桿、去風險的環境下,曾經以高槓杆迎來高增長的房地產企業,完全能夠轉型至“低債、低息、高評”的狀態,這也是長期性房企的“正確姿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