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為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有組數據很醒目:創立7年多,截至2020年底,上海自貿試驗區累計新設立企業6.9萬户,是前20年同一區域的1.7倍,其中,新設外資企業1.2萬户。上海自貿試驗區以開放促改革、以改革促發展,制度創新極大激發了市場活力。
2013年9月30日,上海自貿試驗區在外商投資領域率先推出負面清單,清單外實施備案制,將外商投資辦理時間由8個工作日縮減到1個,申報材料由10份減到3份,95%以上的投資項目都是負面清單以外的,以備案方式設立。
服務業製造業領域開放度大幅提升:率先推出2批54項擴大開放措施,促進相關落地企業超過3600家。在外商獨資醫院、認證機構、職業技能培訓等56個開放領域落地了一批全國首創項目。在醫療服務、增值電信、國際船舶管理、職業技能培訓、演出經紀、旅遊服務、外資工程設計等已開放領域,由點及面,引進一批領軍企業,形成集聚效應。
深化商事登記制度改革,在全國率先開展註冊資本實繳制改為認繳制、“先證後照”改為“先照後證”,推動從辦事大廳“一門式”辦理到單一窗口“一口式”辦理,推進“多證合一”和全程電子化登記,開展從“一址一照”到“一址多照”集中登記,率先試點企業名稱登記告知承諾制改革等,極大優化了營商環境。
利用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優勢,上海獲得科創產業發展新機遇。浦東率先實施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制度試點(MAH),將生產許可和上市許可兩證分離,極大降低了研發企業藥品生產成本。至今,浦東已累計獲批上市11個原創新藥,佔全國近15%。
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強化了上海自貿試驗區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此前,訂單流、貨物流、資金流“三流分離”限制了離岸貿易發展。而自貿試驗區的金融開放政策,讓浦東通過探索“白名單”制度,解決了貿易真實性審查的問題,便利資金跨境收付,逐步推動離岸貿易常態化運作。
對標全球“最高”“最好”的自貿區,進一步推動上海成為跨國公司總部集聚高地。目前,浦東共有跨國公司地區總部362家。
今年4月上旬,在上海全球投資促進大會上,總投資4898億元的216個重大產業項目集中籤約。
上海自貿試驗區,正闊步邁向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