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朱民:碳中和在根本上重建中國經濟 是提升勞動生產率重大抓手

由 甫全勝 發佈於 財經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博鰲論壇2021年年會期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表示,碳中和給中國經濟帶來了多個挑戰:一個挑戰是時間表上的挑戰,另一個挑戰是中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要實現碳排放的減少。“若想達到能源消耗維持原有不變甚至下降,需大幅提高能源效率。碳中和是在根本上重建中國經濟,給了我們提升勞動生產率、推動科技發展的一個重大抓手。”朱民説。

第一個挑戰是時間表上的挑戰。我們的碳排放量超過100億噸,佔全球碳排放的這個20%多。“大的規模要壓縮下來,在30年的時間裏,這是人類史上沒有的。”

第二個挑戰是,中國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要實現碳排放的減少。歐洲的國家開始碳中和的時候,其人均GDP已經在3萬到4萬美金左右,它們已經是個高發達收入國家,經濟呈現出兩個特徵:第一,服務業已經佔到經濟體比重的70%左右,工業消耗能源部分已經比較小了。第二,其經濟增長速度在2% - 2.5%左右,已經是個低增長了。而我們當前人均不過一萬美金,中國經濟還要發展,我們處在中等收入走向高收入階段,還要翻番再翻番。而且當前我們的服務業現在只佔GDP的54%。所以,中國經濟能源消耗的係數,即中國國民經濟對能源消耗的依賴性的係數遠遠高於歐洲等發達國家。所以,我們要使得經濟在增長的同時減少排放,這個非常困難。

“若想達到能源消耗維持原有不變甚至下降,需大幅提高能源效率。未來能源佔比較大的部分應是太陽能、風能、水能、核能等,煤、油、氣的使用都會大幅消減,如此大的結構變化,在人類發展史上還未經歷過,所以確實是個巨大的挑戰。”朱民説,碳中和的重大積極性不僅僅在於減少碳排放、綠色經濟等,它是在根本上重建中國經濟。

朱民進而解釋,中國經濟從人均GDP一萬美元走向高收入節點,經濟結構發生一系列的變化,而且在當前我們還面臨着老齡化等方面的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科技的發展是特別重大的事情,而碳中和給了我們提升勞動生產率、推動科技發展的一個重大抓手。”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