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2022年GDP增長5.5%左右,專家解讀

由 司馬盼香 發佈於 財經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5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審議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其中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5.5%左右。應該如何解讀這個數字?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教授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説,5.5%左右這個預期增長率的確是過去二十多年來中央政府訂立的GDP增長目標迄今最低的一次,它到底是怎麼來的,需要回顧一下過去的目標。2012年之前,中央政府訂的目標基本都是8%。之後出於經濟過熱、要進行宏觀調控等原因,在2013年和2014年,我們主動把經濟增長目標適當調低,降到了7.5%。但是,從2013年到現在,中央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的確出現了不斷下調的情況,現在到了5.5%。

那麼這到底正不正常?張軍認為,表面上看,這一GDP增速目標的數據的確在逐年下降,這是因為現在設定目標時要考慮前一年實際完成情況與目標的差額,如果前一年未很好完成目標,或只是接近完成,那麼出於留有餘地的考慮,當年就要調低經濟增長目標。張軍説,這些年來,調低目標的情況比較多見。

張軍認為,這有多方面原因。首先,前些年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發展,體量變大後,發展速度放緩是客觀趨勢,這就像滾雪球一樣,雪球越大滾得越慢。其次,之前中央政府對地方從單一的GDP增速方向進行考核,但這些年考核標準不斷轉向追求更多元和更多任務的目標,比如對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脱貧、污染防治這三大攻堅戰的完成效果如何等等。從重要性上來説,地方政府意識到三大攻堅戰可能超過了GDP增長。由於自上而下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的轉變,絕大多數地方政府也主動調低了地方的GDP增速目標,而且,必須完成GDP增速目標的壓力也變小了。由於不再像之前那樣地方會超額完成GDP增速目標,結果我們看到現在多數情況下,我們每年實現的GDP增速只是接近、但幾乎不再超過目標了。這可能是中央制定的GDP增速目標逐漸下調的一個原因。

張軍説,如果單純從GDP增速的角度看,現在注重質量的發展模式確實對經濟的各種政策約束變多了,但進行有質量的發展這一觀念已經深入人心,不太可能走回頭路。不過,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強調了發展是第一要務,這意味着作為依然有經濟發展潛力的國家,我們的很多問題還要靠發展來解決。這也釋放了一個信號,與已經發展不動、只能考慮如何切蛋糕的一些發達國家不同,我們還有很大的發展機會,蛋糕還要做大,而且必須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