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林曉麗)時隔9個月,央行、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宣佈,決定將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25下調至1。這是自今年3月11日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從1上調至1.25後,時隔9個月的再次調整。央行表示,此次調整這一參數,目的在於進一步完善全口徑跨境融資宏觀審慎管理,引導金融機構市場化調節外匯資產負債結構。央行同時強調,金融機構應樹立“風險中性”理念,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調降參數與防控外債風險有關。”對於本次下調相關參數,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王有鑫表示,在人民幣持續升值背景下,企業外幣融資快速增加,為了避免風險的進一步擴大蔓延,規避境外風險對我國的波動傳染,有必要加強對金融機構跨境融資的逆週期管理。
數據顯示,截至11月底,外幣貸款較年初增加1090億美元,較5月底本輪人民幣升值階段開啓之初增加559億美元;截至二季度,外債餘額較年初增加751億美元。
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還認為,下調相關參數,有抑制跨境資金融入、流入的作用,減少債務性的跨境資金流入,以防範資金流入進一步推升人民幣匯率。數據顯示,12月11日,在岸人民幣匯率收盤價的6.5463元,半年多時間已經累計升值約8.79%。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