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來 源 | 睿遠FUND(ID:foresightfund)

市場總是變幻莫測而又喜怒無常,春節前大家紛紛入場佈局以期待春季行情的到來。然而節後的走勢卻並不如大家的預期,開盤後以核心資產為代表的權重股帶着各類指數快速調整,而不少在春節前進場的投資者都受到了一定的損失。

我們可能會問,“春節前入場的目前虧了很多,是不是應該止損割肉?我還有不少閒置資金,現在進場合適麼?今年市場機會還大不大?”

這些問題很難有非常正確的答案,因為市場短期的漲跌幾乎是無法預測的,精準擇時是一件困難的事情,往往是追漲殺跌。從最終的結果來看,長期持有往往會好於不斷擇時,但在過程中必須要忍受較大的波動。

有沒有能夠解決不擇時,又避免經歷長期持有波動過大的方法呢?或許可以嘗試組合資產配置再平衡的策略。

首先我們需要將自己可用於投資的資產通盤考慮,並以一個組合的角度去思考。組合的回報由構成組合的各類資產貢獻,而長期來看權益類資產是回報相對較高的資產。當然高回報的同時,其波動性也較大。固收類資產長期收益低於權益但高於存款,同時波動性較小。

由於個人投資者在參與權益、固收類資產配置時往往會選擇通過基金的方式來參與,因此我們選擇偏股混合型基金指(885001.WI)債券型基金指數(H11023.CSI)來代表相應資產的收益率: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數據來源:Wind,

時間區間:2005年1月4日至2021年3月26日

可以看到這當中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取得了超過10倍的收益,但中間過程波動很大,如果重倉買在08年或者是15年的高點,都會經受較長時間的浮虧。而固收類資產穩定性好很多,但卻沒有足夠高的收益。

或許可以通過資產配置的方式來找到平衡,獲得一條屬於自己的收益曲線。這條曲線的終點代表了實際收益情況,過程中的波動則會影響投資行為和體驗。

我們假定分別按照73開(即持有70%的權益資產和持有30%的固收類資產)、55開和37開來計算不同比例配置下的結果,假設在2005年年初分別按照以上的比例買入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和債券型基金指數,持有到當下的表現如何呢?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數據來源:Wind,

時間區間:2005年1月4日至2021年3月26日

上述模擬結果依賴多種假設,不作為投資建議

以上測算中可以看到,隨着權益比例的提高,組合的年化收益率也不斷提高,但是另一方面在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這些會影響持有體驗的方面,以上指標似乎依然較大。

比如在70%權益組合上,最大回撤依然在50%以上,並且到了後期組合走勢與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數愈發趨同。這其中的原因是由於70%只是初始時的比例,隨着權益市場的上漲實際權益資產佔比會不斷提高從而導致組合波動率和最大回撤依然很大。例如初始時權益資產佔比為70%,假如經過兩年的上漲權益資產實現翻倍,而固收資產漲幅10%,那實際上此刻權益資產佔比已經達到81%!大幅超過了目標配置比例。

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可以通過資產組合動態再平衡,以保持各個資產大類維持在既定的配置比例上。這種被動地應對波動的策略長期來看效果非常明顯。

例如在前文所述的案例當中,我們不妨在每年底的時候對持有的權益和固收類資產進行檢視,重新將它們的佔比調整為目標占比,即70%/50%/30%的權益佔比,這樣我們可以得到以下三條經過了再平衡策略的淨值曲線: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數據來源:Wind,

時間區間:2005年1月4日至2021年3月26日

上述模擬結果依賴多種假設,不作為投資建議

可以看到在絕大部分的時間裏,再平衡組合的淨值都要高於持倉不動組合的淨值,並且在波動性和最大回撤等影響持有體驗的指標上,再平衡策略也都優於原有策略。

以50%權益策略為例,進行年度再平衡後其年化收益率提高了接近一個百分點,並且年化波動率和最大回撤都有了不小的下降,無論是最終結果還是持有效果都好於原策略,説明了這一方法的有效性。

這一方法的原理也很簡單,即在年底的時候按照已設定好的心理目標進行相應調倉,從而實現被動的低買高賣:

假設當年是權益資產的牛市(比如2007、2019、2020年),那麼由於年初時的50%的權益資產倉位經過一年的上漲,到了年末其佔比就會超過50%,此時該策略便會減倉權益資產並買入固收類資產;如果當年是熊市(比如2008、2016、2018年),那麼年初時50%的權益資產倉位經過下跌,到了年末其佔比就會低於50%,此時策略則會加倉權益資產。

大衞·史文森也曾提出“長期而言,決定投資收益的核心因素是資產配置,選時和選股不是很重要。”而再平衡策略則是對資產配置的一個補充,該策略非常簡單但卻有效,簡而言之就是找到自己的目標比例,並且圍繞目標去做調整而非預判當下的市場走勢來做行動。

無法預測市場但可以堅守紀律,所以當市場過熱權益資產漲幅過大導致佔比超過目標比例時,會進行適度的減倉;而當市場不好權益資產佔比萎縮時,則加倉至目標倉位。嚴格遵守紀律的再平衡策略,我們往往很難做到這種逆人性的事情。

從春節前後基金的申贖情況來看,我們更容易在市場上漲時繼續買入,無視權益資產是否佔比過大;而當市場下跌權益資產佔比變小時,反而又因恐慌拋售進一步降低了自己的權益資產比例,錯過後面的上漲。

回到前面提到的問題:“在春節前入場的目前虧了很多,是不是應該止損割肉?我還有不少閒置資金,現在進場合適麼?” 或許我們就有了新的視角,在已知權益資產長期收益最好但波動性也高的前提下,先想清楚自己的權益目標比例是多少?如果此刻這一比例經過前期的下跌低於了目標比例,那就可以考慮適度加倉;而相反如果此刻依然高於目標比例,那就適當減倉。

當然前提是目標比例要確定,萬不可因為市場上漲就調高權益資產的目標比例,也不能因為市場下跌就降低自己的權益資產目標比例,否則就又回到了追漲殺跌的老路了。

- 本文結束 -

精選原創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341 字。

轉載請註明: 什麼時候該買,什麼時候該賣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