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利少賺30億,中通還能跟順豐爭"快遞一哥"嗎?
作者 | 謝璇
編輯 | 房煜
作為快遞業直營模式與加盟模式的兩大典型代表,中通快遞(ZTO)與順豐控股(002352)分別在3月17日發佈了2020年年度報告。
年報數據顯示,2020年,順豐控股和中通快遞的快遞單量分別為81.4億票和170億票。根據國家郵政局數據,2020年全國快遞服務企業業務量累計完成833.6億件,以快遞單量來計算,中通快遞已經佔據了全國20.4%的份額,順豐的份額則接近10%。前者是後者的兩倍。
不過,從營業收入的角度來看,坐擁1539.87億元營收的順豐則牢牢的佔據着中國快遞物流業的頭把交椅,其約等於6箇中通的收入規模(中通快遞2020年營業收入為252.14億)。
現在,單量第一名的中通,還有望追上收入第一的順豐嗎?
差距突然拉大:從1.26億到30億作為“四通一達”中成立最晚,但發展勢頭最好,且業務量始終位居行業第一的加盟制快遞公司,中通快遞一直被認為有望趕超順豐。
這種期待是有據可依的。
2018年,雖然順豐的總營收為中通的5.17倍,但中通的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與順豐的差距僅為1.73億元;到了2019年,這一差距進一步縮小至1.23億元,同時二者間總營收的差距也下降為5.07倍。
而2020年的財報數據則顯示,中通快遞的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12億元,較上一年下降 23.7%;順豐的2020年淨利潤為73.26億元,較上一年上漲了26.39%。
一增一減,二者之間的淨利潤差距拉大至30億元。同時,順豐的總營收也達到了中通的6.1倍。
造成這樣巨大差距的原因是什麼呢?
從季度數據看來,疫情對快遞公司的業績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響,2020年第一季度中通與順豐的淨利潤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回調。但是從第二季度開始,二者之間的業績恢復能力,顯然出現了差距。
對比中通過去三年的數據,2020年各季度的盈利水平,均與2019年有着較大差距,甚至整體低於2018年的淨利潤情況。
中通財報發佈當天(3月18日),股價應聲下跌6.82%。
高舉高打的中通雖然淨利潤下滑明顯,中通仍然是加盟制快遞物流圈中,毫無疑問的頭部。
搭乘着電商爆發的順風車,從浙江桐廬野蠻生長出來的“三通一達”一步步霸佔了中國快遞業的半壁江山。
相似的模式、相似的產品,甚至是相同的成長路徑,這幾家以加盟製為主要擴張模式的快遞企業之間,經歷過無數的明爭暗鬥,難分伯仲。
但是從2015年開始,中通卻一躍而出,首次佔據了全行業業務量第一的位置。由此,開啓了其長期的霸屏模式。
這一切的成績,都要歸功於中通的規模化思路。
在此次年報中,中通快遞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規模和效率對快遞業務運營至關重要,中通從早年開始,就已經持續關注強大的基礎設施建設,並隨業務量增長採用相稱的科技。
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也表示,加速業務量增長並獲取市場份額是我們目前發展階段中最重要的目標。
基於這種思路,中通正在持續深化規模化路線——
一方面,中通2020年投入重金,加大產能的建設。
在去年10月的一次訪談中,賴梅松就曾表示,2020年預計投入約 100 億元到基礎設施、智能化設備和數字化管理系統上。在2020年的年報中,則可以看到,中通的資本性開支同比增長76.2%,達到了創紀錄的人民幣92億元。這也為中通未來日均1億件的業務規模,做好了準備。
另一方面,中通還預測2021年的全年包裹量將在229.5-238.0億件的區間,對應同比增長35%-40%。
不過,快遞單量的逐年暴增,也對運輸和分揀成本運營提出了很大的挑戰。
據年報數據顯示,由於自駕車輛的使用、過路費降低、柴油價格下降等原因,每件包裹的線路運輸成本下降17.0%,至人民幣0.51元;由於自動化設備利用率提高,以及規模經濟改善,分揀中心每包成本下降9.4%,至人民幣0.31元。
“我們通過將核心快遞業務的單票價格下降約20%實現了創紀錄的業務量增長,並提升1.3個百分點的市場份額。”中通快遞集團首席財務官顏惠萍在財報中表示,加速業務量增長並獲取市場份額,是中通目前發展階段中最重要的目標。
為實現這一目標,僅有單量優勢,是遠遠不夠的。
為了打破一直以來,中通快遞在消費者心中的低端品牌印象,中通正在進行生態圈的打造——從快遞+快運的雙輪驅動,到“冷鏈+航空+星聯”的多類型產品,以及雲倉+商業+傳媒+末端門店的場景創新與鏈路聯通,中通一直在致力於提升“破圈”,向更全面而高端的業務模型進發。
“我們的規劃是長期的,2015 啓動了 "一體八翼" 全鏈路發展規劃,即“中通快遞 + 國際、快運、商業、雲倉、航空、智能、金融、傳媒”的綜合物流生態建設規劃,今年又新建“中通冷鏈”生態,已經覆蓋國內近 300 個城市。”
在談到與順豐的競爭時,賴梅松表示:“我們互有長、短板。我們的長板是規模最大,短板就是用户的認知好像寄貴的東西會找順豐,接下來我們要去改變這個認知。”
降價下沉的順豐在中通努力高舉高打的時候,順豐卻開始降價了。
順豐的2020年財報顯示,包括時效、經濟、快運、醫藥及冷運、同城及國際板塊業務在內的速運物流業務,其單量較2019年提升了68.46%,但票均收入則從2019年的21.94元,降低到了2020年的17.77元,降幅為18.99%。
這其中,“經濟快遞”起到了拉低價格、大幅提升業績的重要作用。
年報數據顯示,拉動順豐收入增長的主要動力,便來自於經濟快遞的收入增長,同比增長64%,較前一年增長172.3億元,實現了441億的收入,佔總收入比為28.67%。
此外,國際業務雖然佔比較低,但增速最快,達到了110.4%的大幅增長,實現了59.7億元收入;同城急送也實現了61.17%的增幅,收入達到31.5億元;時效快遞(包括順豐即日、順豐次晨、順丰標快)的收入增速則趨緩,僅為17.41%,但因其體量巨大,仍貢獻了佔比高達43%的主要收入。
圖片來源: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
由於不甘心電商訂單以及下沉市場始終被“三通一達”把持,2019年5月順豐推出“特惠專配”服務,特惠專配價格低至4-5元/票,幾乎與通達系價格相當。
2019年11月,順豐承接了唯品會的配送服務。在長達兩年半的合作協議中,唯品會承諾,在與順豐的合作期間,全年訂單量將達到6.4億單。2021年,順豐拿下了蘇寧易購的電商件和退貨業務。為此,順豐專門成立了唯品會蘇寧項目組。
耐人尋味的是,該項目組的成立,不僅僅幫助順豐拿下了電商大客户,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對供應鏈商流、電商倉配環節的關鍵補充。
而在下沉市場中,通過自營配送、共同配送、郵快合作、交快合作、快商合作等模式,順豐已將服務延伸至村,鄉鎮覆蓋率提升至87.8%,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快遞”的服務網絡覆蓋能力。
順豐在年報中表示公司延續積極的經濟件業務策略,繼續大力開拓電商件市場,迅速提升經濟件業務規模,帶動公司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釋放規模效益。
另一方面,順豐還將大舉發力同城業務。2020年,順豐同城營收為48.44億元,淨虧損為7.8億元;順豐同城2021年前兩個月營收為12.48億元,淨虧損為1.3億元。
雖然,2020年的同城業務虧損7.8億,但這並不影響順豐在這塊業務上的野心。
在發佈年報的同一天,順豐控股發佈了關於向子公司增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稱鑑於中國即時配送服務市場規模持續增長,前景廣闊,為進一步提升綜合物流解決方案能力,擬向順豐同城增資4.09億元作為戰略性資金支持。
據企查查信息顯示,順豐同城是一家旨在通過行業領先的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研發技術,為商家提供全動態運力調度系統平台和同城物流一體化解決方案的企業。
據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發佈的“2020即時配送綜合排名TOP10”榜單顯示,順豐同城急送位列第三,且為第三方即時配送平台的第一名。
年報中解釋道,此次業績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公司業務量高速增長,產能利用率提升,規模效益凸顯 ;匹配業務結構變化,公司有節奏地推行運營模式優化(包括快慢分離等措施),圍繞收派、中轉等各環節的改進舉措逐步推行落地,顯著提升了全流程運營效率。同時,受益於公司持續在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科技技術上的投入,助力組織精簡及管理高效,管銷費用率持續下降。
另一方面,公司經濟快遞及快運等陸運產品增長迅猛,業務佔比大幅提升,陸運網絡同時是公司打造高效敏捷、一站式供應鏈服務的能力底盤,因此公司第四季度高峯期加大了陸運網絡資源投入,擴大陸運網絡產能 ;此外,公司預期未來各業務板塊仍將保持高速增長,因此在場地升級、自動化設備改造等關鍵資源方面做前置佈局。上述投入短期內會有成本壓力,但伴隨業務量逐步增長、網絡規模擴大,規模效益經歷一定的爬坡期後在未來逐漸釋放和顯現。
顯然,順豐正在朝着大而全的平台模式不斷邁進。
圖片來源:順豐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0年年度報告
不過,在順豐創始人王衞的戰略佈局圖中,國內速遞、國際快遞、倉儲、順豐航空僅僅是其佔比1/3的格局,他的野心還遠遠沒有被滿足,包括B2B、B2C、C2B、O2O的全零售佈局,隨之配套的還有金融、移動互聯、大數據戰略……
他曾這樣總結順豐的未來——“打造物流領域的‘百貨公司’”。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