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家建言高質量發展丨林毅夫:我們有能力保持合理的中高速增長

中國經濟增長具備後來者優勢和換道超車優勢

——訪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去年以來,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我國積極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運行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態勢,在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中不斷邁出新氣象、取得新成效。在新的“趕考路”上,如何加快重要領域的改革,繼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兩會期間,本報記者專訪了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

記者:高質量發展是體現新發展理念的發展,包含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維度。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做到統籌兼顧?

林毅夫: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是發揮我們自身的比較優勢。

高質量發展必須以創新為抓手,在創新過程中,遵循比較優勢,才能形成競爭優勢,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企業也會有自生能力,不需要政府補貼,這樣政府可以將更多財力用於統籌城鄉、地區發展,實現協調發展的目標。企業競爭力提高,就會更有意願採用綠色、環保技術,遵循環境法規,落實綠色發展的要求。

遵循比較優勢發展,符合我國比較優勢的產品在國內國際市場有競爭力,可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沒有比較優勢的產品,也可以利用國際的資源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實現開放發展。

遵循比較優勢發展,更有利於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統一。這是因為低收入羣體收入主要來自就業,高收入羣體收入主要來自資本收益。發揮比較優勢,一是能夠最大程度地創造就業機會,讓更多低收入羣體實現充分就業。二是隨着資本積累加快,勞動力會從相對豐富變為相對短缺,資本會從相對短缺變為相對豐富,這種變化會提高勞動者工資水平,而資本回報會相對下降,高收入羣體和低收入羣體的收入差距就會縮小。三是政府財政收入增加,有能力將更多財力用於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領域等,這些都有利於實現共享發展。

記者:實現高質量發展,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轉型升級方面應該如何發力?特別是對於新經濟的發展,您有何建議?

林毅夫:對於中國來説,在很多傳統產業領域,我們還處於追趕階段,同發達國家相比,無論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都還有一定差距。發達國家為我們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發展目標和路徑,在這些產業上我們具備後來者優勢,還有許多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機會,發展成本相對較低,風險相對較小,這是我們作為後發追趕國家在創新上的一大優勢。

新的產業革命、新經濟的特點是技術、產品研發週期較短,以人力資本投入為主,為我國帶來了換道超車的機遇。

首先,作為人口大國、人才大國,中國擁有規模龐大的高素質人才。其次,中國有全球最大規模的市場,為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提供了廣闊的應用場景。此外,新經濟領域的許多技術和產品需要硬件配套,中國還有全世界最完整的產業體系、強大的工業配套能力,有利於技術創新的步伐。因此,在新經濟領域我們有換道超車優勢。實現高質量發展,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方面,我們要充分利用好這些優勢。

記者:面對世紀疫情,百年變局,我國發展的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在這樣的形勢下,促進高質量發展,我國面臨哪些有利條件和不利因素,應當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林毅夫: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給世界經濟發展帶來許多困難和不確定性。尤其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疫苗普及率低,疫情可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經濟發展面臨的考驗更加嚴峻,我國的對外貿易、對外交流可能受到一些影響。此外,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加和地緣政治的緊張,也會影響到經濟的發展。這些都是我們在發展上面臨的挑戰。

作為發展中國家,我國在傳統產業上有後來者優勢。在新經濟方面,我國不僅和發達國家站在同一條起跑線,而且作為人口大國、人才大國,擁有規模龐大的高素質人才,具有人力資本優勢,中國還有體量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完備的產業配套能力,所以具有換道超車優勢。

按照新發展理念,我們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國內市場規模越大,國內消化產品的能力就越強。無論外界如何風雲變幻,只要保持定力,辦好我們自己的事情,利用好國內大市場的優勢,以及在產業升級、技術創新方面的後來者優勢和換道超車優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我們完全有能力在國際環境不確定性的情況下,保持合理的中高速增長,並且為其他國家的發展帶來機遇,成為世界經濟復甦的主要力量。

策劃:徐涵、王晉

統籌:萬政

記者:祝偉

視頻剪輯:趙田格格

編輯:李劼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61 字。

轉載請註明: 經濟學家建言高質量發展丨林毅夫:我們有能力保持合理的中高速增長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