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寧鵬
權益市場大幅波動,基民風險偏好大幅降低。
與前兩年主動權益基金爆款頻出不同,今年爆款關鍵詞變成低風險、低波動。除了公募REITs創紀錄的配售比例外,同業存單基金在半年內擴容至超1500億元。而前五個月中定開債基發行規模超過1100億元,在新發基金規模中佔比超過四分之一。
對於洶湧而來的配置需求,債基卻需面對“資產荒”的無奈。截至6月17日,超過半數的債基閉門謝客,理由均為“保障基金的平穩運作”。
對於市場前景,業界人士難言樂觀。廣發證券研報指出,本輪資產荒何時迎來拐點,貨幣政策的邊際變化是核心要素。未來2個季度流動性可能繼續保持合理寬裕,因此本輪資產荒的持續時間可能較長。
資產荒持續
2022年以來,大量債基選擇“閉門謝客”。今年4月以來,“資產荒”再度出現,票息類資產成為市場追捧對象,收益率和利差呈現不斷下降趨勢。5月,城投債認購倍數突然大幅提高,被稱為城投搶券行情。6月,熱情又迅速降温。
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7日,今年以來已有1579只債基(份額合併計算)採取過暫停申購或暫停大額申購措施,在全部可統計2852只債基中佔比達55.36%,佔據半壁江山。
暫停大額申購的原因,也頗為雷同。6月17日,萬家鑫安純債、銀華安鑫短債、中歐短債等多隻債基公告稱,為維護基金份額持有人利益,保障基金的平穩運作,將暫停大額申購,單日申購上限分別設置為100萬元、1000萬元不等。此外,近期“限購”產品中也有不少上一季度規模還在20億元以內的基金。
資產荒往往與債券牛市伴生,至於究竟“雞生蛋”還是“蛋生雞”,業界還有爭議。
開源證券分析師吳夢迪在一季末表示,不能認為資產荒導致債券牛市,而應當認為債券牛市導致資產荒;一旦債券牛市結束,資產荒也就消失,不能本末倒置。
國泰君安分析師覃漢指出, 在國內債市有一個約定俗成的規律“一年牛、一年平、一年熊”,因為2021年是債券牛市, 所以2022年債券震盪市大家早已有所預期,但振幅區間盡在15bp 以內,大多數投資者顯得很不適應。
中金研報指出,此輪資產荒需求擴容要弱於2016年,與2020年更為相似;在供給端,相比2016和2020年,存在“安全資產”範圍大幅收縮、5月份供給季節性下降和城投債再融資政策邊際收縮的因素。
“搶券行情受短期因素催生,熱情中有謹慎,投資者偏好強區域、短期限。”華安證券研報指出,本輪資產荒是長期、中期、短期因素共振的結果,長期因素包括TFP、期限匹配、偏好趨同,中期因素在於信用需求,短期因素在於債券供給,三類因素年內難反轉,須做好持續資產荒的預期。
債市拐點將至?
從年初至今的收益情況來看,債基的淨值波動幅度並不誇張。前5個月裏,領漲的債基年內收益率已經超過5%,接近8成的債基正收益。
本輪源於2021年的債券牛市,與2014年的牛市頗為不同。彼時,債券基金的槓桿迅速提升,一度接近2.5倍,而目前普通債基的槓桿率上限為1.4倍。
不過,近期偏謹慎的聲音漸多。譬如在 6月17日,國盛證券分析師楊業偉指出,信用債或步入震盪市。
此外,國信證券在固定收益中期報告中表示,經濟步入修復期,債市需謹慎。
開源證券分析師陳曦則認為,房地產市場疲軟是市場對未來經濟不確定性較為謹慎的主要原因之一,但近期房地產銷量數據回暖可能會邊際修復市場對經濟基本面的預期,因此債市收益率可能存在上行風險。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歷史經驗來看,當票據短貸飆升,但中長期貸款羸弱時,市場都是震盪市。因此後續行情的關鍵仍在於,反映實體融資需求和基本面改善情況的中長期貸款何時迎來拐點、幅度如何。
國融證券分析師張志剛表示,本輪資產荒始於2020年12月,11月永煤超預期違約後央行貨幣政策轉松,資金面持續超預期寬鬆,而地產和城投嚴監管背景下,融資環境仍然偏緊,信用違約不斷,市場風險偏好較低,結構性資產荒再度演繹。目前評級利差處於低位,繼續壓縮的空間不大,而期限利差處於偏高位置,在資金面平穩的背景下,適當拉久期壓縮期限利差或是相對佔優策略。
國海證券分析師靳毅表示,年初以來的“資產荒”行情下,短端行情演繹極致,在此格局下,對新發行理財產品的“期限結構”或許已經形成倒逼。下半年機構行為上的關注重點在於,“寬信用”下,理財、 債基存在雙擴容的可能性,與此同時,在“資產荒”不斷演繹的環境下,理財產品和債基在資產端上的選擇都有向中等期限進行傾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