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釘釘上搭積木

企業在釘釘上搭積木

這是半佛仙人的第460篇原創

1

這年頭最蛋疼的企業不是大公司也不是小微企業,而是中小企業。

這些中小企業不夠大,沒資格虎死不倒架;

又不夠小,躲不開扯皮和內鬥,稍微有點起色就要內鬥。

就算站在風口上,它們都能因為內部扯皮和拖延進度,最後把市場的機遇錯失掉。

很多時候都輪不到競爭對手淘汰它們,它們就自己把自己弄死了,競爭對手看到他們都要感慨一句對自己下手真狠。

歸根結底,中小企業的大部分問題都是管理問題,管理如果不能做到科學化和效益最大化,那就是既折磨員工又降低業務效率。

什麼樣的管理才是科學的管理?其實就是明確的規則,暢通的流程,以及高效的配合。

規則不明確,員工就不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只能半蒙半猜,那你就不要怪員工有僥倖心理。

流程不暢通,就會消耗大量的時間精力在無謂的等待上,既白白延長了員工的工作時間,又是對市場機會的怠慢。

配合不高效,就會互相拖後腿,降低效率,最後雙輸。

要做到科學管理,目前比較有效的途徑,就是引入數字化的工具,把內部溝通和業務流程都變得透明。

哪個流程卡住了,什麼地方出了問題,全都一目瞭然。

透明會減少內耗,提高效率,最後就是獲得競爭力。

但中小企業想要往數字化方向轉型,又會面臨三個問題:

成本高,門檻高,以及數據孤島。

2

一家企業要數字化,固然視具體的領域不同,轉型的重點也不同,但不外乎要從業務、管理、數據資源的價值挖掘等方面入手。

而這些都離不開一個數字化的、智能的平台。

這個時候企業往往有兩個選擇,要麼自己來搭建,要麼用現成的第三方平台。

自己搭建的好處,在於開發的時候就可以契合自己的業務特性和員工習慣,可以讓工具來適應人,而不是讓人去遷就工具。

所以很多大公司就直接採購、開發自己的數字化平台,有的還內銷轉出口,把自己的系統共享給其他企業。

但問題是,自己搭建平台的成本非常非常高。

就説第一條,你是不是需要高配服務器?不然做了也沒地方運行對吧。

但高配置的服務器是很貴的,而且不是一次投入,平時還需要維護和保養。

對大公司來説這點錢不算錢,但是中小公司和創業公司怎麼辦?要麼搭不上車,要麼砸錢做基礎投入。

砸錢到獲客上,雖然也是在燒錢,起碼能看到效果,哪怕是砸錢請網紅帶貨都能聽個響,但是砸錢做平台,可能要很長時間才能看到收益——那個時候我這家公司還在不在都不好説了。

這個時候就來到了另一個問題上,人力成本也是成本。

就憑很多公司那十幾個IT工程師,平時的正常業務都需要加班加點了,如果還要讓他們給公司開發平台,我都求求老闆當個人。

除了成本問題,還要考慮到門檻問題。

第一個就是技術門檻。

就算這家公司的程序員都是超人,可以像吃了夜裏猛一樣瘋狂加班,但從零開始去搭建一個平台是非常花時間的,這種系統性的東西誰做誰知道。

為了那點業務,開發一個頂級的數字化平台?

不開玩笑的説,很多大公司都不配這麼奢侈的待遇。

以絕大多數公司的技術底藴和資金儲備,既不允許他們自己做平台,也不允許他們做出好用的平台,如果真能開發出好用的平台,還做個錘子的業務,直接賣平台就好了。

第二個是硬件上的門檻。

哪怕這家企業捨得砸錢,專門給自己買了一台服務器,那你買來的服務器可能也就是同時承載五百人的體量。

不要問為什麼釘釘就可以一次承載那麼多人,人家背靠的是阿里雲,那是可以被雙十一那麼衝都衝不爛的堅實屏障,沒有那麼強壯的後背,就別想着扛那麼重的擔。

前面説了那麼多自己開發平台的問題,似乎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用第三方平台的服務了。

但是仔細想想就會發現,第三方也靠不住。

如果一家企業依賴第三方軟件來做數字化,那麼你的業務就會被軟件的功能限制住。

絕大部分軟件是沒有快速自建應用的功能的,它們提供給你什麼應用,你就只能乖乖用什麼應用,或者是投入開發人員,根據接口去重新開發,對外的服務都是提供給最大眾化的需求的。

想個性化?那你自己開發呀。

這就意味着即使這家企業已經習慣了某個平台,但如果它除了那些常規業務,稍微搞了一點創新,那麼它創新的這個業務,就只能再買一套能滿足相應需求的軟件。或者在這個業務上開倒車,不再數字化。

這個時候,適用於不同業務的軟件之間,就會形成數據孤島。

什麼叫數據孤島,就是不同的業務部門在用自己的數字軟件/平台,平時互不干預,但是當這兩個部門需要對接的時候,就會發現一個問題:

大家雖然都有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在不同部門相互獨立存儲,獨立維護,彼此孤立。

就算強行放在一起,不同部門對數據的理解和定義也不一樣,相同的數據命名代表的卻是不同的含義。

有數據,但數據沒辦法互通,也沒辦法放在一起產生更大的價值,這就是數據孤島的危害。

3

但這些問題也不是沒有救,如果哪個平台可以讓你自定義應用,而且幫你把應用開發的成本降下來,這些問題其實也就不是問題了。

解決了成本問題,就可以通過加大投入間接跨過門檻問題。解決了門檻問題,我就自己的事情自己幹,自己的業務自己開發,所有部門的數據都用同一個標準——我自己定義的標準。還怕什麼數據孤島?

所以上面説的三個問題,本質上就是一個問題,有沒有數字自主權的問題。

這就要講到釘釘今年的一個新變化——它希望推動企業的數字自主權。

1月14號,釘釘開了一個發佈會,宣佈了自身的新定位——從數字辦公平台,升級成了協同辦公平台+應用開發平台。

協同辦公平台這個好理解,就是把之前釘釘的作用擴充了一下,本質沒有變,最大的變化,在於後面綴着的那個詞,“應用開發平台”。

這個定位的誕生可以説預謀已久,從去年宣佈雲釘一體化,阿里雲和釘釘全面結合開始,業內就開始推測釘釘要搞大動作了。

而這個動作簡單説,就是釘釘劃分出了一個新的功能模塊,這個模塊可以幫助企業自己定義和開發應用;同時,釘釘和企業自有應用的數據連通也有了解決方案。

理論上,企業需要的一切功能,不管是報銷也好,打車也好,人力管理也好,現在都可以在釘釘上完成,而不需要轉輾於不同的APP。

如果説上面講的這些還是比較大眾化的需求,那麼最有價值的地方,在於企業可以在釘釘上開發很多“非主流功能”,並且全部放在釘釘上跑。

這就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也就是成本問題。

既然企業開發的這些應用可以在釘釘上運行(實際上是在阿里雲上面運行),那企業就不需要自己買服務器了,直接用釘釘就可以了。

當然,企業其實是在通過釘釘,更多使用阿里雲的服務器。

所以本質上,這是雲算力更具彈性的租賃化。

過去阿里雲當然也可以租賃,但是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上是不方便的,因為阿里雲更多提供算力、中間件和通用解決方案,具體的應用需要你自己寫代碼去實現。

而現在釘釘做了一件什麼事呢,就是“低代碼開發”。

所謂的低代碼開發,就是釘釘把企業的程序員在開發應用中可能用到的各種通用接口,全部打包到了一起,再提供一個圖形界面,普通員工要創建應用,不需要從頭擼代碼,只需要調接口外加界面拖拉拽就可以了。

這樣一來,只要運用少量代碼,就可以實現相對複雜的功能。

而且個性化。

這波操作把數字語言變成了自然語言,把操縱底層代碼變成了可視化的模塊拼接,阿里雲的計算能力,在釘釘上變成了實打實的應用能力。

同樣是雲算力的租賃,以前我供應給你的是小麥,現在給你的是麪粉,外加給你一口鍋,表面上都是讓你自己做,實際上難度不可同日而語。

説白了,這些應用就像小程序,你可以不用管底層建設,針對性開發自己需要的功能就可以了。

由於可以可視化編輯,相比小程序,連前端也不需要很高的成本。

甚至很多模塊直接開放了接口,你的後端成本也很低。

對企業來説,這種形式更簡單直接,更方便,也更低成本。

當然,也對員工的頭髮更友好。

而第二個問題,也就是門檻問題,在釘釘開始搞雲釘一體化的時候其實就已經蕩然無存了。

門檻的本質是什麼,其實就是規模。

規模越大,固定成本不變,單位成本就越低。

中小公司的規模小,同等算力的單位成本就高,大公司規模大,就可以降低算力的成本。

到了阿里雲這個級別,它的服務器直接可以抗住雙十一都擠不垮的併發量,這種級別的抗壓能力和平台穩定性,是中小企業不可能靠自己做到的。做不到,而且也用不着。

但是現在他們可以藉助釘釘,來共享阿里雲的技術能力,相當於大公司體驗卡。

關鍵是,這個體驗卡是可以升級和無限延期的。

阿里雲有多高的技術上限,你就可以享受到多高的技術極限;阿里雲有多久,你的平台就可以用多久。

當你的所有業務都通過釘釘來完成,所有部門的數據都在釘釘上互通的時候,其實也就解決了第三個問題。

這個時候數據孤島也就不是孤島了,直接孤島連成片,化為一片大陸。

理論上,不同部門的特異化需求可以是無限多的,但釘釘能提供的柔性定製也是無限多的,而且開發者還可以把自己開發的應用掛上市場,讓別人付費使用,或者付費使用別人開發的應用。

這些應用和開發工具,都是在阿里雲上面跑,能夠有很高的併發彈性;數據在阿里雲上面保存,既沒有物理阻隔,也沒有平台隔閡,安全冗餘很高。

同時,如果企業有自建IT上的應用,同樣可以利用釘釘這次發佈的連接器,快速完成和雲上應用的數據互通。

由於阿里雲和釘釘的私有部署方案也已非常成熟,企業也可以選擇所有數據都保存在自己的專有云、混合雲上面,信息加密用的是企業自己定的標準。

除了你,沒人可以看到。

4

釘釘解決了數字化轉型的大部分困難,當然也不是為了做慈善。

這件事情,對自己也是有利的。

藉助雲釘一體化,釘釘幫各大公司去做數字化轉型,這是一種和業務深度結合的平台依賴。

而阿里雲也可以解決一個一直以來飄在雲端的問題,藉助釘釘這個在一線接觸用户需求的產品完成落地,把雲端的產品做得更貼近用户。

説得直白一點,就是釘釘要三年長出1000萬個應用了,阿里雲要打造行業解決方案,然後大家一拍即合,我們可以幫企業做數字化轉型呀。

所以就有了釘釘6.0的這次升級。

核心思路,就是用更大的利益讓目標客户選擇你,從而搶佔市場。

給用户帶來實打實的好處,利益勝於一切營銷。

這個策略的強大之處在於,它其實並不複雜,甚至簡單到簡陋。

釘釘的規劃沒有秘密,但難以複製。

一面是世界三大雲打底,一面是數千萬中小企業的用户基礎以及衍生出的通用需求,一面是對於商業的清晰理解。

任何一點存在短板,走這條路都會掉坑裏。

三者合一,走的就是堂堂正正的陽謀。

商業中,最怕的就是這種陽謀。

因為簡單,所以無懈可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4213 字。

轉載請註明: 企業在釘釘上搭積木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