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庫報告發布 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中新網北京11月26日電 “中非合作的全球意義:從政策到實踐”報告發佈會25日在中國農業大學舉行。作為第六屆中非民間論壇分論壇的主題活動之一,本次發佈會聚焦於非洲的政治、減貧、農業與經濟問題,發佈了中國農業大學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撰寫的《2021年非洲發展展望》四份智庫報告。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陳洲、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民、坦桑尼亞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米拉吉·烏斯出席論壇並致辭。發佈會由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杜太生與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院長徐秀麗主持。
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姜沛民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國農業大學長期致力於促進全球發展合作,2017年學校成立了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等智庫,陸續入選一系列國家級項目,成為面向國際社會講好中國減貧故事、培養新型國際組織與全球治理人才的重要區域國別研究基地。學校在坦桑尼亞分享中國減貧和農業經驗的“小技術大豐收”項目已多次入選聯合國和國家減貧優秀案例庫。他表示,《非洲發展展望》四大系列報告的發佈,表明通過中非合作共建能夠更好地推動非洲的可持續發展,並期待這四份報告能引起學術界對非洲發展、中非合作的進一步討論。
報告發佈會現場 中國農業大學供圖
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陳洲代表第六屆中非民間論壇中非參會代表提出四點倡議: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為中非命運共同體打牢精神根基;推動經驗分享和理念交流,為中非共同發展匯聚民間智慧;深化獨立探索與務實合作,為維護髮展中國家共同利益貢獻民間力量;傳承協同配合優良傳統,為改革完善全球治理提出民間方案。
在報告發布環節,多名與會學者分別圍繞非洲政治、減貧、農業、經濟領域分享了報告成果,系統分析疫情以來非洲在經濟、政治、農業和減貧領域取得的進展和麪臨的挑戰,並對未來中非合作提出針對性建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