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互聯網碰撞中的體育產業

本文轉自【光明網】;

【民生觀察】

作者:李曉華(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正在如火如荼舉行中的東京奧運會是當下全球的注意力焦點。隨着智能終端的普及和性能提升、提速降費的持續推進,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成為人們觀看奧運的主要途徑。與傳統媒體相比,通過互聯網和智能終端觀看奧運賽事具有一系列優勢:擺脱時空限制、隨時隨地觀看;能夠反覆回看感興趣的比賽;智能算法即時推送賽況和獎牌信息,便於搜索感興趣的賽事和運動員信息;與具有相同愛好的網友甚至運動員本人展開互動。互聯網與奧運會的碰撞除了方便人們觀看比賽、提高參與度,還催生出許多體育產業商機。

奧運會是全球體育愛好者的盛會,各項奧運會賽事特別是我國運動員不斷贏得獎牌、打破紀錄,吸引了眾多人關注奧運會。奧運賽事會激發人們對體育運動的熱情、帶動人們參加更多體育、健身運動。互聯網憑藉觀看比賽的便利性和賦予觀眾更大的選擇權,進一步提升了人們參與奧運會的熱情。奧運會期間,跑鞋、運動服、運動護具、各種球類、球拍等體育器材、運動裝備以及與運動相關的健康食品、功能飲料都出現銷量的明顯增長。

體育明星催生熱銷商品。奧運比賽中奪取獎牌、打破紀錄的運動員成為新聞報道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參加本屆奧運會的大多數運動員都開通了社交媒體賬號,優秀的比賽成績和獨特的人格魅力使他們大量圈粉,在賽事期間粉絲量顯著增長,多名運動員的粉絲量突破百萬。年輕一代的運動員更習慣於利用社交媒體分享日常生活和個人感受、與粉絲互動,進一步加快輿論熱點的形成和傳播。體育明星們的一言一行受到社會的關注,他們使用的運動裝備、日常用品也會受到粉絲的追捧和模仿。例如,東京奧運會首枚金牌獲得者楊倩在決賽佩戴的小黃鴨髮卡、舉重女子49公斤級金牌得主侯志慧在賽場使用的保温杯和風油精,都成為電商平台上的爆款或熱賣商品。

與傳統媒體相比,互聯網平台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用户喜好進行精準畫像,利於企業讀懂用户的消費習慣,將商品功能與消費需求相匹配。奧運會期間,“國潮+奧運”催生了國貨品牌消費熱潮,越來越多的中國元素成為時尚界追尋的潮流。通過互聯網與用户的全方位互動,也有利於國產品牌推出更多新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佔有率,提升品牌競爭力。例如,在快手為本屆奧運會推出的、涵蓋500個品牌的“奪金特賣季”活動中,多個國產品牌銷量較上個月同期有飛躍式增幅。

奧運會與互聯網的結合產生了強大的傳播效應,不僅運動員的着裝、裝備會成為熱點,金牌得主的金句也會迅速成為網絡流行語登上熱搜。一些頭腦靈活的互聯網商家根據熱搜詞條,設計展現這些金句的T恤、揹包、餐具、手機殼等商品,迎合奧運會這一場景和體育愛好者的個性化需求。我國許多電商企業正從大規模生產和按產定銷的模式向以客户需求為中心的小單快反模式轉型。依託我國強大的製造能力和高效的物流網絡,可以把這些奧運主題創意商品在很短的時間內生產出來並推向市場。

運動員通過微博、直播等互聯網渠道展示自己日常的訓練、比賽、飲食、日常生活,能夠吸引大量粉絲的關注。在傳統經濟中,大眾對運動員的關注很難直接進行商業變現。在數字經濟中,粉絲經濟成為重要的商業模式。社交網絡與電商的結合,可以把對體育明星發佈的文字、圖片和視頻中的商品感興趣的粉絲直接引流到商品銷售頁面,使流量轉化為銷量,為運動員創造經濟價值。例如,舉重本是比較冷門的體育運動,但舉重男子81公斤級金牌得主呂小軍在國內外吸引了大量粉絲。2017年,他授權設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網店,銷售與國產運動品牌聯名的相關運動產品。在東京奧運會贏得金牌進一步帶動了網店銷量的增長。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國家全民健身政策的推動,體育運動將會日益普及。數字經濟帶來的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會使奧運會等體育賽事和體育明星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更加緊密地聯繫在一起。在推動人民羣眾以各種形式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也將促進體育產業實現更大發展。

《光明日報》( 2021年08月07日 06版)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617 字。

轉載請註明: 與互聯網碰撞中的體育產業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