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蝗蟲肆虐已經過去一年有餘,東非防控平息蝗災進展如何?
13日,聯合國糧農組織(FAO)表示,得益於過去14個月各國政府發起和糧農組織支持的大規模防控行動以及降雨稀少,目前非洲之角蝗羣數量正在迅速減少。
FAO糧農組織沙漠蝗高級預報員克萊斯曼(Keith Cressman)表示,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的蝗羣仍未進入成熟期,且規模繼續縮小。
“沒有降雨,蝗蟲就不會成熟和繁殖。即將到來的雨季預計將比往常降雨稀少,有助於進一步減少蝗蟲。”克萊斯曼表示,“因而,人們謹慎樂觀地認為,非洲之角蝗災正在減弱,如果今年春季降雨量減少能夠限制蝗蟲繁殖,隨後埃塞俄比亞東北部和索馬里的夏季降雨量也同樣減少,則情況將更為樂觀。”
不過他表示,目前蝗蟲危機並未結束。“現在減少防控努力將是一個致命錯誤。相反,需要加強監測行動,以鞏固成果,且如果天氣確實出現更多異變,還需要監測蝗蟲活動的任何上漲苗頭。”他稱。
FAO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蝗蟲防治行動挽回了400萬噸穀物和7.9億升牛奶的損失,保護了3420萬人的糧食安全,避免了價值15.4億美元的穀物和牛奶損失。
蝗蟲防治行動保護了3420萬人的糧食安全。 來源:FAO網站
如果引發新一輪繁殖怎麼辦
此前,非洲之角經歷數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沙漠蝗蟲疫情暴發。
FAO數據顯示,沙漠蝗蟲造成的破壞力巨大,一平方公里的蝗蟲一天可以吃掉3.5萬人的食物。
與此同時,在存在高度糧食安全隱患的地區,蝗蟲對農作物、牧草的破壞,加劇了當地人民的飢餓情況。FAO資料顯示,在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和索馬里,有1200萬人面臨嚴重的糧食威脅。 如果算上南蘇丹和烏干達,將增加至近2000萬人。
好消息是,14個月後,根據FAO的檢測,與2020年的巨型蝗羣相比,在非洲由政府小組防控的蝗羣規模,從幾公頃到30公頃不等,而且蝗蟲密度要小得多。
譬如,2020年,肯尼亞北部有一個約2000平方公里規模的蝗羣。現在,肯尼亞的防控任務數量減少到每天最多一至兩次,而去年高峯期需要20次。
不過,如克萊斯曼所説,沙漠蝗是生物定時炸彈,只需適宜條件就會生長。“沙漠蝗堪稱專業生存者,知道如何在不斷變化的氣候中適應天氣條件。”
他警示道,“必須派出最大數量的地面小組,積極搜尋滋生的蝗蟲。所有防控小組必須做好應對準備。如果當前趨勢繼續,或許在夏季後,防控行動有可能解除高度戒備狀態。”
FAO東非沙漠蝗應對負責人法拉德(Cyril Ferrand)則表示,“東非人民正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曙光。現在,各國的系統和團隊均已就位且處於充分準備狀態。”
對於“若天氣引發新一輪繁殖該怎麼辦”這一問題,法拉德表示,該區域各國已做好準備。“在一年時間裏,各國從缺乏應對沙漠蝗入侵的專業知識或能力,發展到時刻處於高度戒備狀態。因此,聯合行動的持久遺產,是大大增強了各國蝗災防災備災能力,這將在未來使東非受益。”他稱。
“開展空中防控行動前,要繪製環境地圖,包括定居點、水體、野生動物和保護區等。還需評估和考慮風向和風速。”他説,“如果蝗羣太靠近水體或風向有將農藥漂向水體的風險,則取消作業。噴灑作業主要在旱地上進行,以避免農藥可能滲漏進入水系統。在許多情況下,由於不滿足適當條件,作業必須中止。”
應對沙漠蝗害的唯一有效策略:使用農藥
治理蟲害的方式是否有替代方案?克萊斯曼再次強調,目前各界普遍認為,應對大規模沙漠蝗害的唯一有效策略,是施用獲准使用的農藥。
“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在已經飽受高度糧食不安全困擾的地區,如不作為而任由蝗災對糧食作物和牧場造成破壞是不可接受的。”他説,雖然生物替代品確實存在,但當蝗羣規模如此龐大時,可能無法足夠迅速獲取足夠數量的替代品。
克萊斯曼並表示,“展望未來,正在對蝗蟲的生物防治和其他非化學防治手段開展廣泛研究。目前的研究重點是病原體和昆蟲生長調節劑。”
“迄今為止,天敵和寄生蟲防治的應用有限,因為蝗蟲氾濫期間,數量很容易超過天敵,蝗羣很容易遷移,把天敵甩在後面。”他解釋道。
此前,FAO在回答第一財經記者書面採訪時也答覆道,“徹底根除蝗蟲並不現實。對於此種規模的蝗蟲羣,減少數量的唯一方法,是在空中噴霧和噴灑農藥。對於非飛蝗,應採取地面噴灑農藥的方法。”(記者康愷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