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北京4月26日訊(記者佘穎)在國新辦26日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介紹了《中國知識產權保護與營商環境新進展報告(2021)》有關情況。
《報告》呈現了2021年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的新成效。在統籌謀劃方面,中國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規劃部署,指明瞭中國特色知識產權事業發展之路。在法治建設方面,制修訂了種子法、《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發佈《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化妝品生產經營監督管理辦法》以及一系列司法解釋,法治體系日益完善。在重點整治方面,開展了“劍網”“鐵拳”等專項行動,強化重點領域、重點產品、重點環節治理,有效遏制了侵權假冒勢頭。在司法保護方面,深入開展“崑崙”行動,有序推進司法改革創新,刑事“利劍”持續高懸,檢察監督更加有力,司法審判量質齊升。在治理方式方面,積極推進信用監管,強化智慧監管,實施協同監管,監管效能穩步提升。
《報告》展現了2021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的新進展。一是加強外資政策指引,搭建經貿合作平台,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投資貿易便利度實現了進一步躍升。二是逐步擴大行業准入範圍,大幅削減外資准入限制,有序降低產品准入門檻,助推市場準入開放度進一步擴大。三是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工作紮實推進,清除隱性壁壘成效明顯,市場競爭公平度得到進一步增強。四是提高商事服務水平,優化監管執法模式,落實各類税費優惠,實施有效幫扶措施,推動政務服務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情況一直備受海內外關注,尤其是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甘霖表示,無論是中資還是外資企業的知識產權,中國政府始終一視同仁、平等保護。
2017年,全國打擊侵權假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公安部和國家知識產權局等部門聯合印發《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行動方案》,在全國範圍內集中打擊侵犯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違法犯罪行為。2020年正式施行的外商投資法,對外商投資促進、保護和管理做出了統一規定,為強化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2021年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和《“十四五”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規劃》,在頂層設計上部署推進外商投資企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中國政府的積極舉措,為在華外商投資企業營造了良好發展環境。據統計,2021年國外申請人在華取得發明專利授權11萬件,同比增長23%;商標註冊19.4萬件,同比增長5.2%。其中,美國申請人在華髮明專利授權、商標註冊數量分別增長32.1%和17.3%。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發布的《2021年中國商業環境調查報告》顯示,95%的受訪公司在中國持續保持盈利,74%的受訪公司將中國作為其全球戰略最重要的國家或前五位重點國家之一。
中國政府保護知識產權、打擊侵權假冒工作的不懈努力,為建設創新型國家、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世界科技進步、助力全球經濟復甦發揮了積極作用,獲得了國際社會的肯定與讚譽。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佈的《2021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第12位,較2020年上升2位。中國歐盟商會發布的《商業信心調查2021》顯示,半數以上受訪企業認為中國知識產權執法力度“足夠好”“非常好”,這在歷次調查中尚屬首次。
甘霖表示,下一步,我國將圍繞進一步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職能,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為廣大外資企業營造更加公平、更為透明、更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我們堅信,中國將長期成為外商投資熱土,外資企業在中國一定會有更多、更好的獲得感。”甘霖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