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日經亞洲評論》11月24日文章,原題:價格戰讓中國快遞公司付出了代價 在新冠疫情的推動下,今年中國對快遞服務的需求大幅增長,但這加劇了一場殘酷的市場份額爭奪戰。
今年前10個月,中國快遞總數達到643.8億件,同比增長29.6%,即便經過了長達10年的兩位數增長,增幅仍超過去年全年。然而,快遞數量的增加並不一定轉化為收入增長。今年前10個月中國快遞業的總收入同比增長16.5%,達到6909.8億元,但仍然低於去年全年。
罪魁禍首是激烈競爭引發的價格戰,其中一些企業受到的影響更大。“我們經歷了一個艱難的第三季度”,百世物流創始人周韶寧近來表示。該公司7月至9月的收入同比略增0.6%,但淨虧損348萬元。
韻達的處境相似。該公司第三季度的快遞數量激增約50%,但配送價格同比下降逾30%。長江證券本月早些時候的一份報告稱,“面對激烈的行業競爭,該公司選擇了更激進的價格政策”。
在中國7家上市快遞公司中,遭受衝擊最嚴重的或許是申通。該公司第三季度收入下降5.7%,淨虧損6547萬元。
股市似乎可以反映出上市快遞企業當前的處境。今年初至11月23日,百世市值縮水52%,申通和韻達的市值分別下降了34%和29%。
與此同時,處境仍相對較好的其他快遞企業在股市中表現良好。順豐的市值今年增長了一倍以上,中通、圓通和德邦的股價今年也有所上漲。
中通創始人賴梅松近日表示,快遞行業的分化“不可避免”,未來將整合為兩三家頭部企業,每家佔據30%或以上的市場份額。美國投行傑富瑞集團駐香港分析師托馬斯·鍾(音)在本週一的簡報中稱,“由於缺乏規模、基礎設施和營運資本,規模較小的物流服務企業將越來越難以與行業巨頭競爭。”(作者Kenji Kawase,王會聰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