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自己的事應對世界變局

  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在這樣的情況下,如何判斷當今世界政治經濟格局?面對大變局,應如何應對?圍繞上述熱點話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

  用“一線兩點”理解雙循環

  朱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加大了對世界經濟的壓抑作用,對總需求和總供給兩方面的衝擊都很大。下一階段,還存在巨大的不確定性。

  面對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國應該怎麼辦?在朱民看來,黨中央提出要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既是戰略性的,也是歷史性的決策,是破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應對政策。“戰略性”表現在有效應對目前複雜的全球格局變化形勢,以及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歷史性”表現在堅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為未來中國經濟可持續健康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要理解雙循環,最重要的是‘一線兩點’。”朱民表示,“一線”就是循環暢通,要把所有的物質流通起來,不僅有傳統上的商品流通,更重要的是信息、科技和管理上的流通。而且,這樣的流通不完全是物理的流通,還可以是網上的流通、虛擬的流通。所以,雙循環的核心是兩個暢通,即國內的循環要暢通,中國和世界的循環要暢通。

  “兩點”是“兩個制高點”,第一個制高點是高科技。“要建立自己的循環體系,首先要突破‘卡脖子’技術,在技術上我們要能夠站得住。”朱民表示,在這方面,新基建起了雙重作用,從短期看是刺激經濟,推動經濟恢復,從中長期看是為未來發展打下了科技基礎。新基建的核心理念是“數字流”,就是要在原有的物流和人流基礎上加一個數字流,通過數字流和物流、人流的結合,創造產業流和價值流,同時使整個經濟數字化。

  “通過科技推動生產創新,歸根到底是為了人民高質量的消費,這是第二個制高點。”朱民表示,我國擁有14億人口、4億多中等收入羣體的超大市場,隨着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需求潛力巨大。要推動消費創新,通過改革提升消費質量,激發潛在經濟活力。

  保持戰略定力化危為機

  朱民表示,在對國內部分企業調研中發現,當前中國企業的數字化發展速度非常快,都在尋找數字化基礎設施平台,數字製造業未來的發展空間不容小覷。

  朱民認為,一方面要用科技力量全力支持建設科技基礎設施,另一方面要讓企業通過市場化運作,在數據中心上建平台,做數字化轉型。

  前景是可觀的,但要想實現最終目標,還需要找準方法。朱民表示,現在我們是“抓兩頭”,一頭抓基礎研究。目前,中國在空間、宇宙、物理、材料、生物、量子力學等方面,都有了“從零到一”的突破;另一頭是利用自身優勢,抓“從一到百到N”的應用,實現逆向進口替代。也就是説,通過集中科技力量攻關和集中市場力量進行逆向進口替代,逐漸解決“卡脖子”的技術問題。

  除了技術問題,消費也很關鍵。朱民強調,隨着我國居民收入的不斷增加,要走好內循環,走好雙循環,提高居民消費能力特別重要。他表示,中央提出保市場、保就業,也是保消費和提升消費。

  此外,朱民認為,中國是艘大船,要頂着風浪把自己的路走好,需要定力,沿着既定的方向走,化危為機。

  人民幣國際化將進一步擴大

  近來,人民幣匯率升值幅度較大,創一年多來新高。同時,市場還預期美元或進入長期貶值通道。同時,還有觀點提出,人民幣國際化將迎來好時機。

  對此,朱民表示,美元雖然是世界儲備貨幣,但其實是信用貨幣。美元信用貨幣的基礎,一是其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公信力,二是政治制度的穩定性。在朱民看來,信用基礎的變化在進一步削弱美元。綜合來看,美元貶值是“兩股力”形成的:第一個“力”是經濟金融的內在動力,就是零利率;第二個“力”是市場和世界對美元和美國金融公信力開始喪失信心。

  朱民指出,現在美元走弱,世界對人民幣的需求和對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在上升。可以看到,近年來,國際上的大公司紛紛落户中國,與此同時,隨着滬港通、滬倫通的開通,流入中國國內股票市場和債券市場的資金都很大,表明世界對人民幣和人民幣資產的需求在上升。

  因此,朱民認為,從這個意義上來説,人民幣國際化也會進一步擴大,這有助於人民幣進一步符合中國經濟和金融的國際地位,也是為了進一步鞏固國際金融體系。

  “人民幣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使用取得了積極進展。特別是過去幾年裏,中國已與全球範圍內的39個國家央行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貨幣互換協議規模已達到3.47萬億元。這些都是在為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作鋪墊。”朱民表示。

  展望未來,朱民表示,全球對人民幣資產和人民幣需求還在上升,所以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會提高,國際化速度也會加快,這對整個國際金融體系的穩定都是有幫助的。

更多資訊或合作歡迎關注中國經濟網官方微信(名稱:中國經濟網,id:ourcecn)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989 字。

轉載請註明: 做好自己的事應對世界變局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