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上漲2.0%!2022年我國物價水平超預期達標
1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佈2022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數據。2022年12月份,全國CPI同比上漲1.8%,全年來看,2022年全國CPI上漲2%,低於3%左右的年度調控目標,實現了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國際脹、國內穩,對比十分鮮明。展望2023年,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
有專家表示,在疫情防控壓力的情況下,我國整體物價仍然保持總體穩定,成就來之不易。不過,2023年,受到社會貨幣存量增多、公眾對物價持續上漲憂慮等多方面影響,物價上漲的壓力會更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
全年上漲2%
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12月,CPI同比上漲1.8%。其中,城市上漲1.8%,農村上漲1.8%;食品價格上漲4.8%,非食品價格上漲1.1%;消費品價格上漲2.6%,服務價格上漲0.6%。
食品價格中的豬肉價格對CPI上漲影響較大。食品煙酒類價格同比上漲3.7%,影響CPI上漲約1.05個百分點,尤其是豬肉價格上漲22.2%,影響CPI上漲約0.31個百分點。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對數據進行了解讀。她表示,從同比看,CPI上漲1.8%,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其中,食品價格上漲4.8%,漲幅比上月擴大1.1個百分點,影響CPI上漲約0.87個百分點。食品中,豬肉價格上漲22.2%,漲幅比上月回落12.2個百分點。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略有回升,同比上漲0.7%,漲幅比上月擴大0.1個百分點。
“12月,各地區各部門更好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多措並舉做好市場保供穩價,物價運行總體平穩。”董莉娟説。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全年來看,2022年全國CPI上漲2%,低於3%左右的年度調控目標。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表示,2022年,我國物價總水平持續平穩運行,CPI單月漲幅始終運行在3%以下,全年上漲2%。
北京福盛德諮詢宏觀經濟研究員馮默涵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物價相對平穩,各主要大類消費品價格相對穩定,整體呈現食品稍強非食品稍弱、消費品強服務弱的特徵。從CPI的主要大類來看,工業品價格持續回落,帶動非食品價格回落,雖然下半年豬肉價格上漲,帶動食品價格出現一定回升,但是非食品價格平穩回落對沖了食品價格回升的壓力。
“從消費品和服務大類來看,全年受多種影響,以接觸型為主的服務活動明顯減少,服務價格處於回落狀態,雖然消費品價格有一定上漲,但是整體消費物價漲幅比較有限。12月,社會生活經濟秩序恢復,服務價格出現小幅回升,但是對全年物價影響有限。”馮默涵分析稱。
國際脹、國內穩
國家發改委價格司司長萬勁松在回顧2022年穩物價工作時表示,重點是做好“穩民生商品、穩大宗商品、穩市場預期”三方面工作:一是以糧食和生豬為重點、以壓實“菜籃子”市長負責製為抓手,全力穩定重要民生商品價格;二是以煤炭為“錨”,千方百計穩定能源等大宗商品價格;三是創新預期管理機制,穩定市場預期。
“去年疫情防控壓力比較大,尤其是日用消費品方面的供應鏈出現了困難,我國整體物價仍然保持總體穩定,在合理區間浮動的態勢,這個成績來之不易。”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
“在疫情防控的壓力下,我國CPI上漲幅度依然實現了2022年初設定的不超過3%的目標,反映出穩物價、穩產業鏈供應鏈等‘一攬子’政策措施已顯效。”宋向清認為,中央和地方相繼出台了促進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例如國務院“穩經濟33條”、北京市“穩經濟45條”等,對經濟進行強刺激,促消費拉內需,科學把握政策力度,根據供給側與需求側之間的變化進行政策的投放。
“儘管供應鏈緊張,但是我國暢通最後一公里的配送渠道,讓商品能夠及時送到老百姓手中。此外,我國還實行比較穩健的財政政策,確保了物價水平穩定。”在宋向清看來,在全球多國物價大幅上漲的情況下,一定程度上,我國成為全球物價很重要的一個穩定器。
2022年,我國CPI漲幅為2%,大幅低於美國8%左右、歐元區8%以上、英國9%左右等發達經濟體漲幅,也明顯低於印度、巴西、南非等新興經濟體7%-10%(1-11月)的漲幅。國際脹、國內穩,對比十分鮮明。
未來物價仍將企穩
為什麼市民的感受與CPI數據有些許差異?對此,宋向清解釋稱,“市民生活中對於物價的感受和經濟學上的統計指標之間,的確會存在一些差異”。
“市民最直觀地感受到的物價變動是跟自己生活密切相關的日用消費品,而統計學上計算CPI數據需要統計的口徑更大,涵蓋了更多商品,因此羣眾認知和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宋向清説。
就2023年物價走勢,馮默涵認為,今年,預計全球經濟低迷下,能源等全球定價商品的上漲壓力比較有限,但是國內受刺激政策預期影響,國內定價的黑色金屬等產業鏈價格上漲將對非食品價格有一定的壓力,需注意調整政策節奏和力度,整體消費物價的漲幅由消費需求決定,消費的恢復主要由居民收入決定,在平穩的政策環境下,居民收入的平穩恢復對消費物價的壓力有限。
“2023年物價上漲的壓力會更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視。伴隨着前期政策的一些溢出效應,如貨幣政策、信貸政策、支持企業復工復產政策等,都相應地增加了社會上的貨幣存量,會引起貨幣貶值和物價上漲。”宋向清説。
宋向清還提示,“同時,還需要謹防部分生產商、供應商對部分緊俏商品採取囤貨惜售,哄抬物價,確保民生商品不出現過山車式的價格波動,減輕市民對於物價持續上漲的憂慮”。
“展望2023年,儘管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高位波動,輸入性通脹壓力仍然存在,但我國物價保持平穩運行具有堅實基礎。”萬勁松表示,我國糧食生產連續豐收,生豬產能合理充裕,重要民生商品供應充足,基礎能源保障有力,保供穩價體系進一步健全,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繼續保持物價總體穩定。
北京商報記者 方彬楠 袁澤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