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丁輝:構建中國特色ESG評價體系,讓責任投資本土化
8月3日,2022新京報貝殼財經夏季峯會“先立後破,雙碳助力美麗中國”主題論壇以在線形式舉行。生態環境部應對氣候變化司處長丁輝在“中國ESG投資的前景與挑戰”環節,發表主題演講。
ESG投資是一種關注企業環境、社會、治理績效的責任投資理念。丁輝認為,責任投資相對氣候投融資關注的領域更廣,但兩者之間又有交叉和重疊,簡單來説,責任投資和氣候投融資都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投資理念,二者相互助力,相互支持,相互促進。
丁輝表示,在開展責任投資活動的過程中既要關注投資本身的經濟效益,也要關注因投資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影響,這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在投資領域的具體體現。
雙碳戰略下的責任投資該如何發展?丁輝認為,發展責任投資需要把握好“政府和市場”“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責任投資和氣候投資”三者之間的關係。
“雙碳”目標為責任投資提供了歷史性機遇
氣候投資方面,2020年生態環境部、國家發改委、人民銀行、保監會和證監會五個部門聯合發佈了《關於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非常明確提出了它的定義以及支持的範圍,明確了氣候投資是我國綠色金融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就從政策端為我們開展氣候投資工作提供了非常具體的指導。
“反觀責任投資,雖有一些部分也發佈了指導性的文件,但從政策端我們還沒有明確的界定起邊界和定義,或者説國內目前還缺乏一個官方認可的相對統一的概念。”丁輝表示。
關於這兩個概念的區別,丁輝認為,氣候投融資聚焦的是應對氣候變化,目的是通過有效的措施去引導更多的資金流向應對氣候變化減緩適應領域,支持的是氣候友好型企業和項目,目標是雙碳還有綠色低碳轉型,而責任投資主要是聚焦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目的是通過ESG的評價或者評級去有效引導企業的投資行為更加關注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目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丁輝看來,責任投資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投資理念,要求我們在開展投資活動的過程中既要關注投資本身的經濟效益,也要關注因投資帶來的環境和社會影響,這是區別於傳統投資的新領域、新賽道,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在投資領域的具體體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隨着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大型企業開始踐行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理念。像ESG、責任投資等概念,過去國際機構、跨國企業才會經常提起,如今越來越受到國內企業、投資者及公眾的關注。”
丁輝坦言,我國雙碳目標的正式提出,為責任投資在中國的發展提供了歷史性機遇,但目前責任投資在中國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制度的優化,理念的普及,工具的創新都不是一蹴而就,需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高度統籌推進責任投資的發展。
政府引導是責任投資走向主流化、專業化的關鍵
責任投資關注的環境和社會領域具有很強的外部性,從成熟市場的經驗來看,雖然責任投資可能產生於自發的市場行為,但是整個生態體系的發育和完善,尤其是政府的引領是責任投資走向主流化和專業化不可或缺的支持力量。
丁輝舉例稱,2021年秋季,受煤炭價格高漲的影響,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了拉閘限電。在關鍵時刻,國家主動出手,深化煤電上網電價的市場化改革,加強煤炭市場的調控,採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使煤炭的價格快速趨於理性。
“這充分體現了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之間的強大效率,放眼全球,如何讓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協同發力,可以説是經濟學的世界性難題,難點在於完全依靠市場的力量存在侷限性和弊端,比如説市場能夠提升資源的配置效率,但是市場也有管不了,或者管不好的領域,也有可能會失靈。”
丁輝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政府作為市場促進者可以對責任投資的生態體系發展起到舉足輕重的催化作用。目前作為市場的推動者,我國各級政府已經在制度設計、信息披露、基礎能力建設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探索,並且在促進國際責任投資方面也取得了可觀的成果。但在建立部門間的管理調控機制,形成國家的戰略,樹立投資者的理念,引導參與和支持政策諮詢等層面還有很大的政策空間。這些都是政府可以持續發力的重點領域。
丁輝認為,中國發展責任投資,我們要用好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在構建更高水平的有效市場的同時要不斷探索構建更有水平的有為政府,既要為責任投資創造更加便利、更為優越的政策環境,又要及時防止市場的無序和失靈,努力使市場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形成有機統一,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相互促進,推動責任投資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續發展。
構建中國特色的ESG評價體系
丁輝表示,我國能源結構與一些歐美髮達國家相比有較大差異,富煤缺油少氣是我國能源的現狀。現階段來看,我國不可能也不具備通過天然氣減排作為過渡能源的替代條件,因此不同國家和不同地區氣候友好型的閾值或者先進值有所差異,要體現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發展水平。
“比如,有的ESG指標體系更強調E(環境),有些更重視S(社會責任),還有些指標給G(治理)更高的權重。由於ESG國際評級機構通常的做法,是將三大類各種指標的分數,集中在一起並給予一個綜合得分,這使得一些在個別領域有着突出貢獻的企業,綜合的ESG成績反而一般。”丁輝説。
因此,在丁輝看來,僅關注國際和國內標準的一致性,主張完全套用國際標準,而不充分考慮我國的發展階段和基本國情,並不是責任投資在中國落地生根的上上之選。
丁輝指出,要把握好國內標準和國際標準的關係,一方面國際上責任投資的相關標準需要更加清晰的界定,另一方面國內也需要基於中國國情建立並形成有利於推動責任投資發展且具有廣泛共識的本土化的定義。
“從政府的角度看,我們要探索如何以目標引領的原則為責任投資設立標杆,我們要立足中國國情,在實現國際國內標準同向並軌的基礎上推動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科學規範的指標體系,真正地兼顧責任投資發展與我國宏觀政策目標的實現。”
如何推動責任投資本土化?丁輝表示,要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主動地參與國際相關標準的討論與制定,積極地發出中國的聲音,做出中國的貢獻,各國和各地區在責任投資方面的需求不同,階段性發展的重點和發展方向存在差異,這與我們共同構建全球化的ESG責任投資標準體系之間並不衝突。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趙方園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