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更多製造業優秀人才

本文轉自【經濟日報】;

製造業是實體經濟的脊樑。一段時間以來,隨着中國製造業逐步走向高端,對相關人才的需求越發旺盛。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製造業就業人員在20個大類行業中位居第二位,就業人口占比達18.1%。統計顯示,中國製造業10大重點領域2025年人才缺口將接近3000萬人,缺口率高達48%,成為制約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如何更好地建立與製造業發展相匹配的人才培育體系,完善校企合作科教育人機制,大力培養各類專業技能人才,成為題中應有之義。

當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檔數控機牀和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成為引領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力量。在這些領域,需要一大批掌握更多專業知識、更高技能水平、跨技術領域的複合型技術人才。他們應具備前瞻性眼光、戰略意識,能主持和引導開拓創新路線,實現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引領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對此,應有目標地建立健全高端人才培育模式,打造以“項目+人才+平台”的育人機制,鼓勵高端人才主動承擔攻堅克難的重擔,並及時給予相應的獎勵。

科技發展一日千里,製造業還需要兼具市場意識與研發能力的綜合性人才。這樣的人才可以敏鋭觸摸前沿科技,緊跟技術潮流,持續突破創新,不斷實現技術升級,打造富有競爭力的產品。為此,應進一步完善校企合作機制,以高校科研項目研發為依託,將企業與高校的人才資源有機結合,專注市場迫切需要的創新領域,攻克“卡脖子”技術,提高技術的市場轉化率。還可建設由龍頭企業牽頭、高校科研院所支撐、創新主體共建的創新聯合體,圍繞創新人才為中心,以市場發展目標為引導,促進創新主體高效聯動、人才資源高效配置,在市場拓展和技術創新工作中,不斷挖掘和培養綜合性創新人才。實施“校—企—地”聯合育人模式,為企業定向培養具有紮實專業知識、較強實踐能力、較強學習能力的複合型技術人才。

同時,在製造類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也需要根據實踐操作、市場獲取的反饋性信息,及時對技術、產品、商業模式等持續創新,這些繁複細碎的基礎性工作主要是由相應的實踐類人才實現,包括技術操作、產品設計、市場銷售等高技能工作者。對此,可以“新八級工”制度為契機,加快健全技能人才培養制度,大力發展技工教育,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加快培養大批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製造企業可開設相應的工作室,為相關人才提供發揮創新能力的舞台以及合適的晉升通道,通過傳幫帶模式,為企業培養更多優秀的實踐工作者。 (作者:鄭麗娜 來源:經濟日報)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37 字。

轉載請註明: 培育更多製造業優秀人才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