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南方電網在廣州發佈《數字電網推動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未來10年,南方五省區新能源裝機將從目前的0.5億千瓦增加到2030年2.5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量佔比提升至61%。新能源逐步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同時面臨着風電、光伏“靠天吃飯”等挑戰,南方電網將依託數字電網建設,為消納新能源提供“核心算法”,服務碳達峯、碳中和戰略目標實現。
火電漸成“配角”,南方五省區非化石能源發電量將提升至61%
我國正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逐步成為主體是最顯著的特徵,電源結構將發生重大調整。新能源裝機將以數倍於電力需求的速度增長,規模迅速擴大。
以南方電網為例,2020年底,南方五省區非化石能源裝機和電量佔比分別達到56%和53%,居世界前列,風電、光伏發電利用率均達99.7%。
“十四五”和“十五五”期間,南方電網將推動南方五省區區域分別新增1億千瓦風光新能源裝機,新能源裝機將從目前0.5億千瓦增加到2030年2.5億千瓦,支撐提前實現碳達峯。
2030年,南方電網非化石能源裝機佔比提升至65%、發電量佔比提升至61%。常規火電逐步成為提供電力為主的備用、調節、保安電源。儲能逐步成為重要“電源”,規模化儲能將加快發展並廣泛應用。
據預測,到2030年和2060年,我國新能源發電量佔比將分別超過25%和60%,電力供給將朝着逐步實現零碳化邁進。白皮書認為,新能源將成為新增電源的主體,並在電源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風電光伏“靠天吃飯”,數字電網為消納新能源提供“核心算法”
與此同時,新型電力系統將給電網可靠供電、安全穩定和經濟運行帶來新的挑戰。新能源發電裝機點多面廣,風電、光伏發電有隨機性、間歇性,“靠天吃飯”,協調多點、多樣、多變的電源與系統安全穩定、可靠供電的矛盾難度加大,系統響應速度要求更快,運行方式安排、運行調度控制更加困難,智能運行調度更加重要。
“在電能供應經濟性方面,新能源能量密度小、發電年利用小時數低,為保障高比例新能源併網消納、系統安全與可靠供電,總體上系統建設和運營成本將上升。”南方電網首席技術專家,南網科研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饒宏説,需推動電源側降本增效,用户側節能提效,電網企業履行好保底供電責任,利用靈活的市場機制釋放源網荷儲各環節潛力,將供電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
白皮書介紹,數字電網將成為承載新型電力系統的最佳形態。南方電網依託強大的“電力+算力”,通過海量信息數據分析和高性能計算技術,發現電網運行規律和潛在風險,實現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和資源大範圍優化配置,使電網具備超強感知能力、智慧決策能力和快速執行能力。這給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海南五省區的清潔能源消納和消費按下了“快進鍵”。
消費者也能“發電”,需求側由“純用户”轉變為“電力產消者”
白皮書提到,終端能源消費“新電氣化”進程也將加快。工業、建築、交通三大領域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將從目前的30%、30%和5%提升至2060年約50%、75%和50%,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也將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進一步提高。
在需求側,隨着分佈式電源、智能家居、綠色工業、綠色建築、綠色交通等廣泛應用,需求側由“純用户”轉變為“電力產消者”。原本只是接收使用電力的用户,可以“反哺”電力給電網,平抑電網用電高峯。
隨着新能源和傳統電源角色發生轉變,需要有效完善的電力市場支撐。南方電網將聚合海量用户側可調節資源,大力建設虛擬電廠,引導用户合理用電,促進發電側與負荷側雙向互動;輔助用户挖掘節能潛力,促進能源消費從單一、被動、通用化的利用模式向融合多種需求、主動參與、定製化的高效利用模式轉變,推動電動汽車、電能替代、節能減排、綜合能源服務的發展;加快建設南方區域統一電力市場,豐富電力市場交易品種,探索靈活多樣的市場化需求響應交易模式。
文/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李天研 通訊員:張偉雄圖/廣州日報·新花城記者:駱昌威 通訊員:李志傑、賴增鵬、黃志偉廣州日報·新花城編輯:張影
【來源:廣州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