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工作人員在河北唐山港智慧碼頭控制中心進行遠程操控作業。 劉滿倉攝(人民圖片)
掃碼支付、外賣配送、直播帶貨,“數字化”銷售在實體店展開;手機打車、遠程辦公、在線教育,“數字化”服務空間不斷拓寬……近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的數字化進程加速,數字化轉型成為傳統企業的重要發力點。如何抓住產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的新機遇,是各行各業關注的焦點問題。
企業紛紛乘“雲”而上
中國船舶集團設計建造了可遠程遙控、自主航行的智能船舶;中國寶武鋼鐵集團藉助機器人實現行車操作的準“無人值守”;國家電網打造新能源雲平台,推動3000餘家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中國企業在生產運營智能化、產品創新數字化等方面邁出堅實步伐。
為實現轉型升級,運用“互聯網 ”打造新業態新模式,不少企業大展身手,紛紛拿出實招。以主營物流配送服務的香港勝記倉集團為例,其業務遍及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集團把科技放在優先發展的重要位置,積極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提升經營管理效率。“現代貿易,沒有數據、信息,就是聾子、瞎子。”勝記倉集團董事局主席郭泰誠説,物流行業已從普遍性和專業性向綜合化和個性化方向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跟信息科技緊密結合。
據郭泰誠介紹,勝記倉集團目前正推動“世界商品市場交易中心”建設,逐步形成“商品線上交易、商品線下博覽、商品上線溯源、生產企業徵信、交易統一結算、物流統一配送”的市場體系,打造“虛擬經濟 實體經濟”共同發展的新商業模式。
“數字技術的助力,能夠有效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劉大成接受本報採訪時説,數字賦能,對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把資源配置優化能力變得越來越強,滿足差異化供給和個性化需求,能讓供需精準對接匹配,通過規模化實現降本增效,還能“一業帶百業”,實現“全場景穿透”,帶來更多的工作機會和就業崗位。
“個性化”轉型規劃圖出爐
為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中國各地轉型升級規劃圖接連出爐。北京將做強智能製造與裝備、智能網聯汽車、航空航天等精益型“北京智造”產業;重慶將推動工業企業智能化改造,建設更多的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培育10個左右在全國有着較強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台,吸引更多中小企業“上雲上平台”;福建將建設100個以上高水平數字創新平台,計劃到2022年培育3000家以上數字創新企業、領軍企業;廣東致力於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
“每個行業都有屬於自身的數字化發展機會。企業轉型升級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勢所趨,也是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接受本報採訪時説,當前數字經濟已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它在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中,為各行各業帶來新的增長點,也不斷改變生產和生活方式。
例如,新型智慧農業通過田間攝像頭、温度濕度監控、無人機植保等數字化設備,有效提升農業生產經營效率。大型養殖場開始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探索實踐飼料精準投餵、環境監測、動物檢驗檢疫和畜產品掃碼溯源等智能技術。
緩解中小企業“升級焦慮”
在數字經濟浪潮中,不同規模的企業在數字技術運用方面仍存在着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例如中小微企業由於資金有限、數字化人才較短缺、轉型成本較高等,在數字化升級過程中面臨不少挑戰。業內人士指出,可搭建統一的企業數字化轉型支撐平台,為企業提供諮詢指導、協作交流等服務,幫助中小企業“上雲用數”。還應鼓勵龍頭企業打造一批數字化轉型的標杆項目,通過自身示範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升級。
為助力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一系列針對性舉措正頻頻落地。國家發改委等部門近日發佈《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實現供需精準高效匹配,促進製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加快發展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培育共享製造、共享設計和共享數據平台。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提出,圍繞企業實際應用場景,加速突破5G、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打造形成安全可控的數字化轉型技術體系。
“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還需要在人才儲備、法律法規等方方面面做出改變。要堅持問題導向,着力補齊短板,持續加快數字技術研發和實體經濟數字化轉型,讓更多人在數字化浪潮中享受發展紅利。”有專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