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對話券商首席:短期波動是機會不是風險!2021年策略是淡化指數、強化製造

由 度方針 發佈於 財經

本週以來,“抱團股”出現大幅調整,鬆動端倪初現,關於“抱團現象”的討論日趨激烈。

1月15日,證券時報特邀中信建投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玉龍做客時報會客廳,為投資者解析12月金融數據,解讀2021年投資機會。

市場流動性充裕,短期波動是機會不是風險

證券時報記者:本週(1月11日-15日)以來,之前連續上漲的一些“抱團股”出現了明顯回調,您認為短期市場出現大幅調整意味着什麼?

張玉龍:1月開始,軍工、光伏、新能源汽車這三個方向漲幅較大,而其他行業表現一般,市場出現了極致的分化。短期市場的下跌,核心原因是目前估值水平相對較高。另外,央行近日頻繁的公開市場操作引發了一定的流動性擔憂。但我們認為,這種波動是機會而不是風險 。

證券時報記者:那您怎麼看這種“抱團”現象?

張玉龍:“抱團”其實是表示大家的認知趨同,投資行為也趨同。公司基本面非常好,才會得到公募基金的一致認可。當出現“抱團”瓦解的時候,一般是公司業績不及預期,或出現了更好的投資機會。

證券時報記者:1月15日盤中,“抱團”股依然劇烈波動,銀行股卻迎來大漲,您怎麼看當下銀行股的投資機會?

張玉龍:我對銀行的看法比較保守,認為是一個比較平淡的行業。如果是長期投資者,從股息率角度考慮,投資銀行會有較為穩定的分紅(一般為5-7%),可以當作類固收產品。但如果想要把握成長性,投資還是應該沿着高端製造的方向。

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公佈的12月的金融數據,新增貸款基本符合預期,M2低於預期,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則大幅低於預期,這意味着什麼?

張玉龍:2020年因為疫情原因,貨幣政策相對寬鬆。2021年,假設疫情不會大規模爆發,貨幣政策會重新迴歸正常。目前社融數據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拐點。2021年,我們預期,社融增速為11%左右。隨着貨幣政策走向中性,利率抬升,市場將主要由盈利驅動,估值大幅度提升不太可能。

證券時報記者:日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貨幣政策不急轉彎,您怎麼理解“不急轉彎”?

張玉龍:從M2和社融數據出現拐點可以看出,政策已經轉彎了。不急轉彎主要是指,要保持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與名義GDP 增速基本匹配。另外,在去槓桿的過程中,還是要將防風險放在重要位置,有序推進打破剛兑、利率正常化。

證券時報記者:2021年對經濟復甦的預期是什麼?

張玉龍:假設疫情不會重新大規模爆發的情況下(疫情會作為風險點考慮,時刻關注海外疫情及國內疫苗接種率進展等情況),我們預計2021年一季度經濟增長20% ,二季度經濟增長10%,三季度經濟增長6%,四季度經濟增長5.5-6%,全年經濟增長9.5%左右 ,屬於前高後低的特徵。這也決定了企業的盈利改善主要集中在2021年一季度,最好的投資階段是當下,預期上證指數會在3300-3600點區間範圍內波動。

證券時報記者:那麼您預計2021年的市場流動性如何?

張玉龍:這個主要要分析投資者結構。2014年開始,外資不斷流入A股,一定程度上主導了定價權。2020年開始,大規模爆款基金頻發,公募基金成為A股市場上的重要力量,主導了定價權。在這種情況下,儘管宏觀流動性走向中性,但市場流動性是比較充裕的。同時,隨着房地產調控趨嚴,居民存款搬家進入股市趨多。

證券時報記者:在這種市場流動性相對充足的情況下,目前估值比較高的新能源、光伏還能繼續維持高估值嗎?

張玉龍:本質上還是要看公司自身的業務發展和業績增長。這些行業市值空間是存在的,機構投資者發現機會,且有充裕的資金,公司的股票價格就會推到正確的位置。可以理解為,估值會繼續高位震動,業績會繼續增長。另外,估值不是簡單的看pe,還要結合市場空間、行業地位、競爭力、管理水平等指標進行評估。

2021年全年策略是要淡化指數、強化製造

證券時報記者:您認為2021年的投資方向主要是什麼?

張玉龍:2021年全年策略是要淡化指數、強化製造。“十四五”時期,我國要大力推進高質量發展,強調科技的自立自強,實現製造業轉型升級。在這種背景下,做好高端裝備的投資,對經濟有兩個好處,一是實現高質量供給有利於供給側改革,二是投資會製造需求,在疫情這個戰略窗口期對恢復經濟有幫助。

建議關注高端裝備製造行業,具體包括九大方向:新一代信息技術(半導體行業、雲計算、5G通信)、先進的數控機牀及機器人、航空航天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新能源(光伏)及新能源汽車、新材料(3D打印技術)、先進農用機械、先進軌道交通、生物醫藥及高端醫療器械。

證券時報記者:在這九大方向中,更看好哪些細分領域?

張玉龍:軍工、新能源汽車、光伏,這三個方向是比較明確的。

新能源汽車今年在海外市場非常火爆,特斯拉股價漲幅驚人。目前特斯拉核心環節主要集中在中國,尤其是電池動力系統方面。歐洲已經推出了燃油車結束銷售的時間表,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油車的方向非常確定,未來市場空間非常大。寧德時代市值超越中石油,標誌着能源行業已經發生改變。

軍工行業,根據“十四五”規劃,建軍100週年實現現代化強軍目標,會繼續加大國防投入。目前的軍事衝突其實是科技衝突,需要更多先進裝備的研發,天花板比較高。

光伏新能源行業,目前發電還主要是火電。光伏發電成本之前高於火電,去年單晶硅技術明顯突破後,光伏發電的成本已經低於火電,既環保又具有經濟性。目前新能源發電在整個電力系統中佔比不足5%,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證券時報記者:1月15日,廣汽集團宣佈,其石墨烯電池進入實車量產測試階段。您認為新能源汽車技術的變革和不確定性會不會帶來對投資的影響?

張玉龍:新能源汽車板塊本質上與科技板塊一樣,核心是要把握技術路線。未來電池的最終形態一定是氫燃料電池,它具有燃油驅動和電池驅動的共同優點:補充燃料快、續航里程高,無污染,能量大,但真正能實現產業化的過程還很漫長。目前還是鋰電技術相對成熟和確定。氫燃料電池和其他路線,目前都處於能否產業化不確定的階段,短期波動就會比較大,可能會形成泡沫。

證券時報記者:軍工行業的投資邏輯較以往相比是否發生變化?

張玉龍:軍工行業以往更多是關注資產重組、資產證券化的預期,現在軍工企業訂單增加,主要關注的是業績的增長,行業的根本邏輯已經發生了變化。

我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期,投資要關注公司自身成長性

證券時報記者:您怎麼看金融板塊的投資機會?

張玉龍:券商板塊會有階段性機會,不過波動性比較大,我認為投資機會沒有高端製造業好。券商的業績增長主要依靠投行業務,選擇個股可以側重投行能力較強的公司。

保險板塊在2021年投資機會不大。由於長期國債利率下降,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業務收益是下降的,保費業務是平穩增長而不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證券時報記者:您怎麼看週期股、地產、家電等行業投資機會?

張玉龍:以往,基建行業會伴隨經濟復甦而復甦,單目前我國經濟處於轉型升級期,已經不通過拉動基建去刺激增長了。新基建領域則會有一定機會,也會帶動鋰、鈷等稀有金屬上漲。同時我們發現,目前大宗商品漲,週期板塊的股票不漲,這就是説明經濟已經過了靠地產推動的階段,這類公司本身缺乏成長性。

證券時報記者:普通投資者應該如何尋找投資標的?

張玉龍:不太建議普通投資者自己尋找投資標的,還是建議通過基金進行證券市場投資。

如果自己選擇,要跟蹤企業所處行業的景氣度,分析企業是否具備行業龍頭的格局,是否有較深的護城河,市場地位是否全球領先,還要關注企業的研發投入、盈利能力、管理層能力等。

證券時報記者:那麼在選基金方面,您有什麼建議?

張玉龍:要選擇好的基金管理人,通過過去3-5年,甚至是10年的業績表現去驗證其長期投資能力 。另外,基金投資切忌追漲殺跌,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合適的基金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