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北京圓心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圓心科技”)向港交所主板遞交了上市申請,高盛、中信里昂證券為聯席保薦人。
作為從2015年成立以來便受到眾多資本青睞的“明星項目”,圓心科技的投資方中不乏騰訊、紅杉資本、啓明創投、易方達、ABI資本、中銀國際、渶策資本、中信證券、鯤翎資本、未來啓創等知名機構。其中,騰訊和紅杉資本從A輪以來一直陪伴,啓明創投、奧博資本等也參與了圓心科技的多輪融資。
成立至今,圓心科技已經形成了三大業務支柱,包括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及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整個業務的邏輯在於從患者為中心的整個醫療服務週期出發,創建一個協同的醫療平台,以向患者提供全面、定製化及貼心的服務。
(圓心科技營收數據 圖片來源:招股書)
營收方面,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8.18億元、23.52億元、36.29億元,增長速度非常快;另外,2021年前8個月圓心科技營收為36.12億元,幾乎與去年全年持平。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資料,於2020年按收益計,圓心科技是我國第一大專注於處方藥的綜合醫療交付平台。
(圓心科技業務模式 圖片來源:招股書)
創立6年來,圓心科技在發展過程中為何不斷獲得優質資本的押注?其做對了什麼?競爭壁壘有哪些?還面臨什麼難題?未來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針對這些問題,或許我們能從圓心科技的業務佈局、企業財務情況等多個維度一窺答案。
起勢:抓住處方外流機遇,打造獨特院外藥房體系2015年,互聯網醫療的創業大潮正在國內如火如荼,敏鋭的創業者們陸續湧入風口:掛號網獲3.94億美元融資,並更名“微醫”,春雨醫生宣佈於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正是在這一年,圓心科技也正式成立。
當年,國務院發佈了醫改試點指導意見,要求在100多個試點城市,公立醫院的藥佔比必須下降到30%以下。這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機遇,原因在於,藥佔比的下降,會讓醫院用藥受到限制,也會讓一部分藥品很難進入醫院的銷售體系,但醫生為了治病依然要為患者開具處方單,因此,大量的處方藥物會流入市場,而不是從醫院體系到達患者手中。
在這個趨勢裏面,常規用藥、慢性病用藥都會逐漸的社會化,處方藥院外市場將成為充滿想象力的創業機會。於是,圓心科技錨定處方藥服務,併成為其連接醫患的關鍵業務環節。
(我國院邊店藥房與傳統社區藥房的比較 圖片來源:招股書)
不得不提及的是,在當時互聯網醫療的整個環境裏,輕資產仍是創業主流,線下藥房作為一門需要持續投入的重資產,並不被看好。但創始人何濤認為,藥房一定要離患者最近,使其可及,才能真正有益於患者。
儘管在業務的推進過程中面臨過不少波折,但圓心科技仍在將醫患的鏈接持續深入,也等來了更好的政策。2017年2月,國務院辦公廳發佈了《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藥品生產流通使用政策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醫療機構應按藥品通用名開具處方,門診患者可以自主選擇在醫療機構或零售藥店購藥,醫療機構不得限制門診患者憑處方到零售藥店購藥。也就是説,處方外流受到國家政策的引導和保護。
(圖片來源:招股書)
接着到了2017年8月,圓心科技成為首批獲得銀川市政府頒佈的互聯網醫院“牌照”的互聯網醫療企業。自此,圓心科技的商業模式逐漸跑通:從線上問診、複診開方到線上線下購藥,圓心科技都能全鏈條滿足患者。
縱觀圓心科技的發展,其取得快速成長的背後,除了保持在戰略和執行上的一致外,也得益於投資機構的陪伴與助力。從2015年到2017年,圓心科技獲得了騰訊、紅杉資本等機構的投資。而2018年後,圓心科技更是開啓了融資加速,以平均1年1.5次的融資頻率迅速成長為數字健康領域的獨角獸。
發展:構建全病程患者服務網絡,圓心科技做得怎麼樣?進入發展快車道後,圓心科技除了妙手醫生、圓心藥房、圓心醫療科技之外,還打造了圓心惠保等品牌,使業務涵蓋了互聯網醫院、處方共享平台、保險業務等領域。
也就是説,圓心科技從“醫-藥-險”的邏輯鏈條出發,正在構建全病程的患者服務網絡。
從招股書中可以看到,院外綜合患者服務、供給端賦能服務、創新醫療健康服務三大支柱業務正是圍繞這個邏輯構建。
那在全病程的患者服務網絡的構建上,圓心科技究竟做得怎麼樣?接下來,動脈網將通過招股書透露的數據,從兩個維度進行解析。
維度一:靠“賣藥”撐起超36億元年營收?
根據招股書數據,圓心科技收入由2018年的8.18億元增加187%至2019年的23.52億元,並進一步增加54%至2020年的36.29億元,增長十分強勁。
落到具體業務上,2020年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入35.371億元,毛利7.6%;供給端賦能服務收入0.037億元,毛利28.1%;創新醫療健康服務收入0.884億元,毛利72.1%。可以看到,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收目前是營收的大頭。區別於主營非處方藥及普通處方藥的社區藥房,圓心科技銷售額中約83%為處方藥,並且大部分處方藥無國家醫保覆蓋。
舉例而言,截至2021年8月31日,圓心科技旗下藥品組合涵蓋國家藥監局自2015年起批准的78款創新性腫瘤治療藥物中的59款,僅心血管疾病的處方藥庫存就超過1600個。
不過,財務觀察並不是靜止的,而應該放在一個較長時間線條去觀察動態的變化,從而找出趨勢。將圓心科技的三大業務放到2018到2021年8月31止的時間跨度上,可以發現除了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在增長外,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也取得了快速發展。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在整體收入的佔比由2018年的0.1%猛增到2021年前8個月的3.9%。要知道,目前圓心科技的整個收入的絕對值很高,這個佔比的增速已經很不錯。另外,高達72.2%(2020年數據)的毛利率也具有更大的商業想象空間。
所以從商業模式的構建上來説,目前圓心科技已經在院外綜合患者服務業務具有了領先優勢,後續主要是鞏固該領域的市場地位,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則會成為下一階段圓心科技重點發力的業務,且會帶來更多可能。
綜上,圓心科技的營收目前主要靠“賣藥”支撐,其提供的資金將有助於其他業務的推進,並從中長期的發展來看,未來會持續釋放供給端賦能服務和創新醫療健康服務的市場潛力。
>>>>維度二:如何構建醫藥險全病程管理服務?
在互聯網醫療領域,提及構建“醫藥險閉環”的企業不在少數。這是因為,“醫藥險閉環”的核心邏輯在於將健康險作為醫療服務的主要支付方,用户通過購買健康險,生病就醫和健康管理的費用就可由商保公司提供報銷,形成“醫療提供方-患者-保險公司”的三角閉環。
在這個閉環服務裏面,理論上,健康險的產品設計方手握用户需求,可以與醫藥企業、醫療服務方等進行談判,用規模換價格;健康險企業也因用户的健康情況的改善,賠付率也有所下降;而對於用户,則享受到了更具性價比的服務。也就是説,結果能達到多方共贏。而這與醫療、醫保、醫藥的“三醫聯動”改革大勢正好對應。
從這個理論看,企業需在患者觸達、醫療服務資源、健康險三方面皆有不錯的運營數據與鏈接能力。
首先來看患者觸達。在線上,根據招股書,截至2021年8月31日止8個月,妙手醫生的每月平均用户訪問量約為4150萬次,整體流量表現優異。其中,妙手醫生旗下平台累計擁有約320萬名付費用户(截至今年8月31日),這説明妙手醫生的引流和轉化能力是非常不錯的,患者認可度較高。
在線下,圓心科技的大多數藥房都戰略性地佈局在醫院附近,從而最接近處方和最接近患者,併成為院內治療的補充。從覆蓋的程度看,圓心藥房品牌旗下已有251家藥房,覆蓋全國30個省、91個城市(截至今年8月31日)。
(圓心科技全國藥房網絡地區覆蓋圖 來源:招股書)
再看醫療服務資源。招股書顯示,圓心科技已與包括130多家三甲醫院在內的340多家醫院合作開發以移動應用APP、微信小程序或公眾號形式運作的線上醫療服務平台,以提供線上醫院功能,如線上問診、智能轉診以及預約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圓心科技還建立了超過76萬名用户的醫生社羣,為全病程患者服務網絡提供了支持,且在單個藥房平均配備了約兩名專業藥師(平均擁有超過5年的專業服務經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並專注輸注服務及慢病管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為提升患者的院內體驗及解決我國長期患者管理的需求,圓心科技已開發供給端賦能服務,幫助醫院智能化及優化其運營,並促進積極的長期患者管理。此外,圓心科技也在協助醫院積極管理、協調及追蹤患者的整個治療及康復流程。
最後看健康險(創新服務)。依託旗下創新保險技術平台圓心惠保,截至2021年8月31日,圓心科技為約70家保險公司及七家再保險公司提供服務、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40餘款新特藥物保險產品、在超過60個城市推出普惠型商業健康保險,並通過其平台分銷合計14項健康保險產品,保單數量約為200萬份。
綜合以上的數據來看,圓心科技在“醫藥險”的構建上已經取得了較大優勢。接下來發展的核心就在於如何做深做透整個服務閉環,即將醫患險三端的連接效率大幅提高,並降低經營成本,帶來更大的規模優勢,以更優質的服務,幫助更多的人羣。
未來:我國數字健康行業的潛力究竟還有多大?從2014年風起到現在,我國數字健康行業總體上一直在保持着快速發展的趨勢。
站在宏觀的角度看,我國以“三醫聯動”為核心的新醫改歷經10年,已逐漸步邁入深水區。2020年2月,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要加速建成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推動支付方式改革和醫藥服務供給側改革。
在政策的大力驅動下,我國的就醫、用藥和支付體系加速優化,正在走向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院外處方、在線診療、商業健康險、健康管理等市場也相繼進入快速增長道。
根據中商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數字健康市場規模僅850億元,預計2022年市場規模將增至5970億元,年增速將保持5%左右的速度增長,發展機會仍然很大。
體現在產業端,則表現為行業大額融資不斷,頭部企業紛紛衝刺IPO。但另一方面,在打通“醫藥險閉環”方面,整個行業仍有不少的難點需要突破。例如專業化程度低、信息不對稱、賠付率高、盈利能力低等問題仍然橫亙在各個入局者面前。因此,未來整個行業對於入局企業的依然擁有很高的要求和期待,因此要重視創新和服務效率。
以美國的數字健康頭部企業Livongo和聯合健康為例。Livongo是一家以慢病數字化管理為主業的科技公司,其以糖尿病解決方案為起點,從創立到上市只用了5年,其核心就在於聚焦用户價值不斷迭代創新,提出了應用健康信號(Applied Health Signals)的概念,並且打造了一個AI+AI的系統來支撐提供自己的解決方案。
作為美國標普500指數的成份股,聯合健康目前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美元,其發展路徑也是以創新為驅動力。例如在1988年,聯合健康首創性的推出了PBM業務,將福利設計與零售藥店網絡聯繫起來,並且提供藥品郵寄服務。在後續的發展過程中,聯合健康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做深服務,比如保險產品的設計方面,在原來住院醫療的基礎上,增加了處方藥保障,為它打開老年人市場提供了助力。可以看到,數字健康企業能否抓住趨勢,核心還在於要不斷迭代和創新。
當然,國內數字健康行業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已經部分實現了醫療健康場景服務的遷移,並帶來了醫療可及性、有效性和經濟性不同程度的提升。
相信後續隨着越來越多的優質企業入局,以及衝擊上市,數字健康行業將為我國整個醫療健康生態帶來更多可能。
參考資料:
1:圓心科技招股書:
https://www1.hkexnews.hk/app/sehk/2021/103909/documents/sehk21101500097_c.pdf
2:妙手醫生何濤:打造離患者最近的互聯網醫院
https://t.qianzhan.com/daka/detail/190221-ab6c6ee8.html
3:億歐大健康 | 圓心科技何濤:互聯網醫療的圓心實踐
https://www.iyiou.com/analysis/202108101020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