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陳兆年:成長中的愛國企業家

由 展東明 發佈於 財經

家族企業傳承向來是世界難題。家族企業能否成功傳承,不僅事關企業個體的興衰存亡,更關乎國家經濟的穩定與發展。近幾年中國民企逐步進入新舊交替的傳承期:老一代企業家輝煌依舊,但不容忽視的是,創二代羣體逐漸崛起,登上時代舞台。

創二代如何引領企業再創輝煌?打江山者與守江山者,孰易孰難?接班到底是不是一個必選項?面對時代環境變遷,二代們又如何闖關?深入瞭解創二代,在當下具有重大社會意義。

在陳兆年的童年記憶裏有一條路,過去是泥路,下雨時便坑坑窪窪的,後來變成了石子路。這是爺爺為了眾人鋪的路。

“你看我把泥路鋪平後,大家走路是不是就方便了。”爺爺對小小的陳兆年説。

那時爺爺剛退休,時常帶她走這條路,有時在路上看到碎玻璃還會用手拿開。

“爺爺,這個是玻璃你不要碰,容易割到手。”

“就是因為容易割到人,我們才要把它拿開。”

從那以後,在路上看到枝椏或石頭,陳兆年也會主動上前拿開。這是爺爺教給她的重要一課:為別人着想。也是她在後來的路人生上,始終牢記的家族精神。

陳兆年是珠江鋼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珠江鋼管”)執行董事,也是全國婦聯執委、廣州市女企業家協會會長、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文明家庭成員……身兼數職的她還有個身份——創二代,她的父親陳昌是番禺有名的實業家,在1993年創建了番禺珠江鋼管有限公司,並將珠江鋼管發展為中國最大直縫焊管制造商和出口商,連續十多年產量排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龍頭老大”。

帶領公司上市、規範公司管理制度、積極進行產品技術升級……陳兆年這些年來也成績斐然。除了業務層面的傳承,她也踐行着對企業傳承的理解——“我覺得企業家的傳承,不單單是財富,財富只是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愛國情懷與慈善精神這種企業家精神。”

“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大多數企業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但是在位於番禺的珠江鋼管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裏,卻是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近日,珠江鋼管逆勢拿下1.3億美元海外大單,為尼日利亞天然氣輸送管道項目生產300公里長天然氣管道。這是未來連接尼日利亞南部氣源地與北部用氣單位的唯一大動脈,也是尼日利亞近期油氣設施建設的重點工程,具有保障尼日利亞油氣能源安全、拉動當地經濟、促進民生保障等重要作用。

截至今年8月25日,珠江鋼管已接獲超過50.1萬噸鋼管新訂單,較2019年全年訂單量增長47%,在疫情環境下實現了訂單逆勢猛增。

陳兆年認為,這次疫情訂單的逆勢遞增與珠江鋼管提前佈局,積極進行產品技術升級和轉型息息相關。她提到珠江鋼管很早就開始佈局,由之前單一的油氣管線產品向大基建綜合型鋼管鋼結構產品領域發展,產品覆蓋油氣輸送、海洋工程、風電新能源、橋樑管樁、超高層鋼結構、水務工程等多領域。

同時,近年珠江鋼管通過技術創新,使產品的適用範圍不斷拓寬。比如説港珠澳大橋的打樁管,約70多米長、直徑2米,在珠海基地就可以輕鬆生產出來並且直接通過碼頭運往海上。

“我們始終響應國家的號召,因為國家需要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比如國家未來也是在南海方面有很多項目,需要超深海的鋼管,我們就往這方面去研發。以前的深海的鋼管技術全部是依靠進口的,這是國家的痛點,我們企業家就應該解決國家的痛點。”

經過三年研發投入,珠江鋼管於2019年成功研發出全世界最深的3500米的超深海鋼管技術,將為南海未來輸送石油天然氣可燃冰提供有力的產品支持。目前,珠江鋼管已經成為中國唯一製造深海石油天然氣輸送鋼管的生產商。

對於很多人來説,陳兆年的這些話有點耳熟,像出自董明珠的話。董明珠,確實是陳兆年非常欣賞的企業家。她們都是全國婦聯常務委員,每年開執委會時都會見面,一起吃飯,一起聊天,董明珠也會向她談一些作為企業家的道理。

“她把社會責任放在前面,我很佩服她對自己企業自身發展的戰略定位,怎麼去研發,怎麼去創新做到世界最好。在精神方面,她很愛國,也回報社會,這些都是我敬重的。”

再往上溯源,陳兆年的愛國情懷,更多是受到父親的感召。

“我父親真的是很愛國了,他在實體經濟投入上是不計成本的,有些企業家可能考慮比較多,會比較在意回報,但是我父親,他會把賺來的錢去投入回實體經濟,投入到社會去,他希望企業能夠走的更遠,不是為了賺多少錢,而是希望作為實體經濟能為社會做更多的建設。”

父親陳昌的愛國情懷也業界有目共睹,也得到了國家和政府的肯定,於2015年榮獲“全國勞動模範”的稱號,在2016年被授予“廣州創業30年功勳企業家”稱號。

正因此,陳兆年始終認為,企業的發展要依靠國家,以及國內龐大的內需市場。她也學習父親的理念,主張公司把賺來的錢用來做技術研發、開拓更多客户。

這些年,在陳兆年推動下,珠江鋼管主動向國外拓展,如今在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都有出口業務,將鋼管產品賣到全世界80多個國家。

今年在疫情情況下,陳兆年認為企業家辦好自己的企業,就是最好地履行社會責任的方式。

“因為3000多名員工背後是3000多個家庭,我們企業能夠有訂單維持下去,能夠不減員、不減薪,就是切實響應國家提出的‘六穩’‘六保’政策。”

不只是“金融奇才”

作為創二代,陳兆年這些年最為人稱道的標籤是“金融奇才”。

和大多數二代一樣,2002年,從英國利茲都市大學會計專業碩士畢業後,陳兆年選擇了回國,進入了珠江鋼管,從基層幹起,成為了一名普通的財務人員。

但是出人意料的是,2005年,陳兆年走出了自家的珠江鋼管公司,進入深圳國泰君安證券公司,成為“打工妹”,二代變為打工妹,自然受到了外界甚至家人的質疑與不解,陳兆年解釋道在外面學到真本領,日後可以更好地運營自家公司。

帶着強烈的對學習的渴望,陳兆年在國泰君安證券工作了兩年,深刻地瞭解國內的金融與證券市場,也為後來她對珠江鋼管的財務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007年,為了推動珠江鋼管實現跨越式發展,父親陳昌着手準備公司上市計劃,陳兆年“應需而歸”,重回珠江鋼管公司,幫助父親帶領珠江鋼管籌備上市。

陳兆年親自起草了公司整體上市計劃書,往返奔波於香港和內地,與會計師、律師、評估師、承銷商等反覆進行接洽溝通,當時的陳兆年已懷孕在身,但為了更好地熟悉財經金融政策,她堅持自學税法、經濟法等,並且報考了註冊會計師。

2010年2月,在陳兆年的帶領下,珠江鋼管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還吸納世界最大的基金Capital Research成為公司二級市場最大的股東。這是陳兆年的得意之筆,她也搖身一變,被業內人士譽為金融奇才,被委任為集團公司執行董事。

談到金融奇才這個稱號,陳兆年很是謙虛,“其實我不是什麼金融奇才,我也沒什麼貢獻,只是按照公司發展的需要做自己該做的事而已。”

這些年,陳兆年的成就遠遠超過了金融奇才四個字。

回到企業以後,除了帶領公司上市,在日常工作中,陳兆年也時刻秉持的創新的理念。“因為很多二代,接觸的都是國外的管理經驗,中國是五千年的文化,主宰人的精神,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西方在管理制度方面,會更加有優勢,中學是明道,明道理,西學的是優術,術就是我們的技術,使用方法這塊,中西要合璧,以道馭術。”

留學歸國的她善於學以致用,把在國外學過的知識運用起來,讓公司管理愈發規範化。在企業管理上,陳兆年創新性地改革了珠江鋼管的管理制度,包括盈利預測、現金監控、績效考核、KPI考核等制度的主推,這些創新性的制度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2010年,珠江鋼管獲得了首批廣州市政府質量獎,“政府質量獎就是對管理制度方面的認定,當時是首屆,獲獎的只有四家企業,其他三家是國營企業,我們是唯一一家民營企業。”陳兆年自豪地説道。

傳承不只是財富,更是企業家精神

那麼,企業傳承究竟傳的是什麼?

陳兆年和父親

在陳兆年看來,企業家的家族傳承,不單單是財富,財富只是很少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這種企業家的精神,企業家精神主要是愛國精神與慈善精神。

“我父親經常做慈善事業,累計下來都有兩三個億,在教育、體育、文化等方面最為關注,世界圍棋錦標賽,中國乒乓球市長盃都有贊助。”

從爺爺、父親那裏耳濡目染,陳兆年心中種下了慈善的種子,作為女性企業家,陳兆年現任廣東省婦女兒童基金會的理事長,尤為關注對婦女和兒童的扶助,包括安居房項目、女性的兩癌篩查、兒童的先天性疾病以及對孤兒的扶助。

陳兆年認為自己並沒有很刻意的去做慈善,但是又時時刻刻都在做。“其實慈善不一定是要給錢,用嘴巴語言也可以,有時候人失落了,人遇到挫折了,有輕生的,你去安慰人家,給人家看到光明瞭,這也是很好的。”

這些年,陳兆年帶領公司邁向了新的高度,在商界是不折不扣的金融奇才,並且將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條,還獲得首屆全國文明家庭的美譽,市女企協會長、人大代表……身兼數職的她在各個角色上都處理得遊刃有餘,可以説是成績優異。但是父親陳昌卻只給陳兆年打了60分。

“有很多企業家都給自己的孩子打滿分,但是我父親只給我60分,當然我知道這種分數很難講的,不同人的看着角度不一樣,我覺得60分也好了,就表示我很多地方還要提升。”

的確,60分並不是陳昌對女兒的不認可,而是代表着父親對孩子有着更高的要求和期待。

如今,隨着陳兆年的成長與成熟,父女之間更多的是相互支持與相互關心,兩人心照不宣地關心着對方的需要,“我們平常是‘禮尚往來’的,提醒對方注意身體,我會給他買他喜歡吃的東西,比如荔枝,他也會‘還’我我喜歡的東西,雖然我們倆都不缺什麼,但這些都是在表達我們的心意。”(鄒錫蘭 張季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