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毓羣最怕的女人”來了。
來源: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簪竹
10月6日,低迷多時的港股終於迎來了一個重磅IPO——繼寧德時代、比亞迪之後的中國第三大動力電池廠商中創新航正式掛牌上市,首日開盤價為38港元/股。中創新航此次IPO不僅募資額刷新了今年港股的記錄,基石投資者更是高達15家之多,天齊鋰業、精測電子、大族激光、小鵬汽車等產業方都現身投資者名單。基石資本合夥人黃錫成(左)、楊勝君於中創新航上市儀式市場的追捧是有原因的。中創新航原名中航鋰電,是自寧德時代上市之後,中國動力電池賽道殺出的最大一匹黑馬。在2017年、2018年的新能源寒冬,中創新航連年虧損,一度面臨被淘汰危機。但沒想到的是,之後的短短兩三年裏中創新航又重新殺了回來,成為業內津津樂道的逆襲者。鋰電至少是近五年以來的投資機會最大的賽道之一。動力電池廠商們這兩年的估值(市值)和業績都是翻倍式的增長,寧德時代市值站上萬億晉升“寧王”,中創新航則成為第二梯隊的領跑者。繼中創新航之後,蜂巢能源也在進行IPO輔導,頭部動力電池廠商將陸續完成上市。這也意味着,動力電池這一超級賽道逐漸走完了從投到退的過程。各家VC/PE可以開始覆盤自己在這一歷史性投資機會中的收穫或錯過了。令人唏噓的是,僅僅與五年之前相比,動力電池賽道的洗牌也相當慘烈。如果回看一下2017年的中國動力電池廠商排名,你會發現當年的前10名廠商到2022年已經有5家滑出了前十,還有一家已經破產。可見,即便是在一條處在超級上升期的賽道,也非常考驗“選馬”的眼光。作為中創新航背後重要的投資方之一,基石資本早在2020年就重倉投資了這個項目,並在2021年繼續追加投資,累計投資近1億美金。隨着中創新航成功IPO,基石資本的新能源投資版圖也次第展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上游資源企業藍科鋰業、騰遠鈷業、凱金能源、東島新能源,動力電池企業中創新航、欣旺達EVB,鋰電池隔膜製造商中興新材、厚生新能源、金力新能源,新能源設備製造企業格林晟、瑞能實業,智能汽車自動駕駛龍頭企業文遠知行、元戎啓行,汽車後市場企業康眾汽配、廣匯汽車等,以及汽車零配件企業均勝電子、遠東傳動、泉峯汽車、東來技術、迴天新材等,從電動化、智能化到網聯化,從新能源上游、中游,到下游,基石資本在產業鏈各個環節均實現了重點投資佈局和覆蓋。01讓寧德時代忌憚的行業黑馬以市場份額來説,寧德時代最大的對手是比亞迪;但就增速而言,對寧德時代威脅最大的公司或許是中創新航。自2018年中創新航開始發力動力電池以來,其裝機量以每年100%以上的增速增長,在全球主要動力電池廠商中獨此一家。2018年-2022年動力電池裝機量同比增速對比在持續的高爆發之下,中創新航的裝機量一路從全國十名開外上升至第三名。中國化學與物理電源行業協會等統計顯示,2017年中創新航的裝機量只有0.509GWh,僅列全國14名,連第二梯隊都不算。而到了2021年,中創新航的裝機量達到了7.9GWh,四年增長了足足15倍,行業排名則上升至全國第3,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在2022年上半年,中創新航裝機量達8.35GWh,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在中國市場,中創新航以7.58%的份額牢牢佔據第三位。如果除去自供的比亞迪,那麼中創新航在第三方電池廠家中位列全國第二,僅次於寧德時代。來源: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2018年寧德時代上市之後,哪家公司能夠挑戰寧德時代就是業界津津樂道的話題。而中創新航可以説是近四五年來動力電池賽道闖出的最大的一匹黑馬。因為中創新航鋭不可當的增長態勢,其女掌門人劉靜瑜也進入公眾視野,有人説她是“曾毓羣最怕的女人”。中創新航爭奪市場份額的利器首先就是價格。劉靜瑜説過,沒有一定性價比的產品其實是沒有創造價值的,只有做出了性價比高的產品才會創造價值。在動力電池佔到整車成本一半,主機廠直呼“給寧德時代打工”的情況下,中創新航通過性價比優勢,爭取到廣汽集團、小鵬和蔚來等多個大客户,成為它們的主要動力電池供應商。中創新航目前的第一大客户是廣汽集團,廣汽資本總經理袁鋒曾向媒體表示:“我們在選電池供應商的時候基於更多的是質量耐久性和成本,也就是通常理解的性價比。中創新航的電池更具備成本的優勢和供應優勢,(因此)廣汽很多車型選擇了跟中創新航合作。”秉持性價比的理念,在寧德時代等同行們普遍追求高鎳時,中創新航則把研發資源集中在高電壓中鎳的路線上,在2020年全球率先量產了高電壓5系三元電池,以更低的成本、更好的安全性,做到了與8系高鎳電池差別不大的能量密度,正是這款電池幫助中創新航拿下了廣汽埃安這個關鍵客户。02再造中創新航2018年7月劉靜瑜空降中創新航出任董事長之時,面對的其實是一個爛攤子。在動力電池賽道上,中創新航原本是一員老將,早期走的是磷酸鐵鋰路線,主打商用車市場。2017年之後商用車的新能源補貼退坡,同時對續航里程的要求大幅提升,導致三元鋰迅速取代磷酸鐵鋰成為主流路線。這一轉折讓以三元鋰為主的寧德時代成為了“寧王”,也讓很多曾經風光的動力電池大廠驟然失速,被市場淘汰。例如2017年還位列行業第三的沃特瑪,兩年後就黯然破產了。當時的中創新航情況也很危險。中創新航股東成飛集成的年報顯示,中創新航在2017年、2018年分別虧損了3.3億元和7億元,兩年虧掉10個億。面對這種局面,中航工業選擇由劉靜瑜接掌中創新航,背後是有深思熟慮的。從各個角度來看,劉靜瑜正是最佳的人選。1970年出生的劉靜瑜,在2013年曾獲得過中航工業集團內部的“風雲人物”稱號,那一年劉靜瑜被任命為中航工業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顯示面板廠商深天馬的總經理,她上任僅10個月就讓連年虧損的深天馬扭虧為盈。此後劉靜瑜執掌深天馬五年時間,深天馬躋身世界一線面板廠商之列,在中小尺寸顯示面板上全球領先。劉靜瑜擅長的不僅僅是“救火”。那個年代的中國面板產業恰似今天的動力電池產業,一方面國內激烈內卷,另一方面還要進軍海外與日韓企業競爭。經歷過面板大戰洗禮的劉靜瑜,對於如何在一個高新技術產業制定長期戰略,趕超強大的對手,可以説是駕輕就熟。果然,劉靜瑜在中創新航幾乎是複製了在深天馬的成功,幾板斧下去就讓公司脱胎換骨。基石資本的合夥人楊勝君向投中網表示,劉靜瑜到任後首先把公司的產品線做了收縮,揮刀砍掉了非主流市場應用領域,把精力集中起來做乘用車,並快速上馬三元鋰電產品。在乘用車產品上,劉靜瑜又精簡了龐雜的產品型號,最終聚焦到高電壓5系三元電池這樣一個既標準化、同時市場需求也是最大的產品型號上,做出最有競爭力的產品。這一大刀闊斧的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中創新航的高電壓5系三元電池果然成為了一個爆款產品。產品打磨好後,中創新航在客户突破上也採取了重點突破的策略。中創新航在乘用車市場上根基不深,因此沒有選擇廣撒網,而是集中所有精力去“敲一個客户的門”,一年主攻一個關鍵客户。中創新航殺回市場的第一個大勝仗是在2019年取代寧德時代,成為長安汽車的第一大電池供應商。這一年中創新航營收達26.7億元,並實現扭虧為盈。緊接着,中創新航又敲開了一個更大的客户的門,那就是廣汽。2020年廣汽埃安選擇由中創新航作為主力電池供應商,據中創新航招股書披露,到2021年其產品在廣汽埃安系列車型的滲透率已經達到70%。在中創新航之前,廣汽埃安的一供也是寧德時代。拿下廣汽這個大客户是中創新航黑馬之路上的重要一步。首先,廣汽帶來了大量的訂單,在2020年、2021年,廣汽均貢獻了中創新航50%以上的銷售收入。其次,與廣汽的合作,也為中創新航的產品進一步打開市場起到了背書的作用。這之後中創新航的客户拓展速度明顯加快,目前已經是東風、長安、吉利、小鵬、零跑等眾多主機廠的主要電池供應商。在海外市場也有斬獲,就在上市前,中創新航的產品已配套奔馳smart多款車型。在短短兩三年的時間裏,劉靜瑜就率領中創新航實現了逆襲。在中創新航市場地位快速攀升的同時,劉靜瑜展現了頂級操盤手的本色,接連引入了廈門、合肥等國資,廣汽、小米等產業資本,以及基石資本、紅杉中國、晨壹投資等VC/PE機構,搭建了員工持股平台,並完成了股份制改造。2021年,中創新航啓動上市。上市後,第一大股東常州國資的持股比例稀釋至30%以下,公司已沒有控股股東。中創新航正式進入獨立發展的時代。03下注1億美元 基石資本披露幕後邏輯2020年初,業務逐漸走上正軌的中創新航決定進行公司歷史上首次市場化融資。中創新航沒有選擇公開放出融資的消息,而是小範圍地邀請了一批潛在投資方,其中就包括來自深圳的老牌本土創投基石資本。當時還是新冠疫情爆發後不久,出行非常不便。但基石資本合夥人楊勝君在收到消息的第二天就驅車4個多小時,從上海趕到了位於江蘇常州金壇的中創新航總部,是第一個來到企業的投資人。基石資本自2011年起就在投新能源賽道,對鋰電的機會非常敏感,楊勝君第一反應是這會是一個“大機會”。見完劉靜瑜之後,基石資本經過內部討論當即決定要積極推動投資。於是,接下來的兩週內基石資本的團隊與中創新航密集溝通,單是高管們見面就有五次,劉靜瑜也專程到深圳與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面對面交流。最終,基石資本是中創新航Pre-A輪融資中第一家完成投資決策的機構。中創新航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中創新航2020年Pre-A輪融資估值約130億元(投後),2021年的A輪融資估值漲到了約620億元(投後)。基石資本連續投了兩輪,一共投下去近1億美元。現在來看,Pre-A輪一百多億的估值堪稱白菜價,但時間倒回到2020年上半年,其實這個價格看起來並不便宜。彼時的新能源賽道正處在黎明前的寒夜,特斯拉是美股被做空規模最大的股票,蔚來的股價只有3美元左右,寧德時代的市值還在2000多億元。另一方面,在當時的中國動力電池賽道上,寧德時代呈碾壓之勢,其地位儼然是無可撼動的。這種情況下要做出對中創新航下重注的決策,必須要在兩個問題上有清晰的判斷,即:鋰電池技術驅動的新能源汽車有沒有未來、寧德時代之外的其他動力電池廠商有沒有成功的機會。基石資本是中國最早的一批本土創投機構之一,對鋰電和汽車兩大產業都有長期佈局。在鋰電方面,基石資本早在2011年就投了做鹽湖提鋰的藍科鋰業。在汽車產業,基石資本投資了均勝電子、遠東傳動、泉峯汽車、東來技術等眾多企業,從車漆、橡膠、模具、發動機零部件、汽車電子、車內娛樂設備、汽車後市場等各個細分領域都有投資,基本上涵蓋了汽車領域的各個產業鏈條。而基於長期的投資,基石資本有一個核心預判:一方面全球氣候變化意味着環保、減碳是長期政策,另一方面中國汽車產業也需要通過新能源電動車和自動駕駛等新技術彎道超車,來構建全球汽車行業話語權、改變傳統油車時代的非主流地位,新能源汽車一定是大勢所趨。而在各類新能源技術路線中,鋰電池技術體系的優勢巨大,首先它對中國而言不是卡脖子技術,同時它在成本、工藝的成熟性還有大規模商業化生產等各方面都是最有競爭力的。然後是第二個問題:除了寧德時代之外,中國還能不能跑出其他的動力電池廠商?對此,楊勝君分析道,汽車的產業格局比較分散,遠不如手機產業集中,不可能有某一家動力電池廠商能夠成為所有主機廠的主力供應商。因此,雖然寧德時代當時如日中天,但隨着更多的電動車品牌開始起量,一定會有其他的動力電池玩家崛起。剩下的問題就是,在眾多玩家之中,誰有潛力成為那個寧德時代第二?排除了自供的比亞迪之後,基石資本研究了市場上的各大二線動力電池廠商,發現其中最耀眼的一個就是中創新航。首先,中創新航做動力電池的時間非常長,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它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早於寧德時代創業,在中國目前的主流動力電池廠商中只比比亞迪略晚。第二,中創新航融合了央企的背景和市場化的管理機制。其最初隸屬於中航工業,有源自央企的健全管理體系,以及做事的嚴謹風格,它把產品質量安全性永遠放在第一位的企業基因更是汽車產業最核心的優勢之一。後經過改制重組,中創新航又吸收了多元化的股東,並且管理團隊也持有公司較多股份,機制非常有活力。這樣的特點,在動力電池賽道上可以説是絕無僅有。最後,楊勝君也非常看好劉靜瑜率領的管理團隊。相比於普通的製造業,動力電池產業作為科技製造業,有兩個突出的特點:一是大型製造業的特點,即它巨大的產業規模,產能動輒數百上千億,沒有大型製造業的產業經營能力,很難在市場裏面保持競爭優勢;二是高科技屬性,需要大量的研發支持,沒有持續的研發投入,就沒有迭代的機會。管理這樣的製造業企業,對企業家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劉靜瑜恰恰已經證明了自己具備這樣的能力。因為顯示面板產業也正是一個具備規模+科技雙重屬性的製造業,劉靜瑜把深天馬這樣一家中國面板企業做到了世界前列,中國有這樣經驗的企業家屈指可數。楊勝君對中創新航的評價是,在中國的動力電池廠商中,就“大規模製造”與“科技製造”這兩項能力來説,中創新航是繼寧德時代、比亞迪之後最強的。並且,劉靜瑜這位掌舵者把在面板產業廝殺的經驗帶到中創新航,這是一種降維打擊,因為顯示面板在技術難度上比鋰電池還要高很多。04動力電池格局已定 新能源還有哪些機會?繼中創新航之後,基石資本在今年8月份又投資了另一家動力電池廠商欣旺達電池。至此,中國前十大動力電池企業基石資本已經投資了兩家。欣旺達電池也是一家很有特點的動力電池廠商,其母公司欣旺達已經做了30餘年的鋰電池,是消費級鋰電池的龍頭企業,技術、產能、客户、品牌各方面實力都很強。2022年上半年,欣旺達電池以2.45GWh的裝機量位列中國第七。在投完欣旺達電池後,楊勝君向投中網表示,他認為投資動力電池廠商的窗口期已經逐漸結束了。中創新航、欣旺達電池這些廠商能夠崛起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鋰電市場過去幾年極度缺產能,讓新玩家有完成市場導入的機會。而頭部廠商過去幾年產能擴張非常快,產能逐漸兑現,動力電池的供給缺口目前已經得到了明顯緩解。下一階段,楊勝君認為,動力電池廠商之間一是繼續拼產能,二是要追求把產品做得更安全、壽命更長、重量更輕、成本更低,也就是要更加的“精雕細琢”。這種情況下,龍頭廠商的優勢會越來越明顯,新廠商除非有很創新的技術,否則已經很難打開市場。對電池廠的投資告一段落,基石資本最近又把目光轉向了更上游。8月份,基石資本投資了隔膜廠商厚生新能源,投資後估值達69億元,晉升獨角獸行列。4月份,基石資本投資了負極廠商東島新能源。這背後也有與投中創新航類似的邏輯——楊勝君表示,隨着動力電池的幾大頭部廠商逐漸形成,它們也像主機廠一樣希望實現供應商的多元化,這會讓一批供應鏈企業成長起來。現在有一些觀點認為,鋰電池、電動車市場要飽和了,產能要過剩了。基石資本也對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結論是新能源賽道在接下來幾年仍然處在爬坡期,最快也要到2025年才有可能迎來行業的高點。雖然接下來要繼續保持過去兩年的翻倍式增長可能比較難,但總體上仍然處於快速增長的階段。隨着產業的發展,基石資本對新能源的投資佈局也一直在層層深入。不單單是鋰電,對於光伏、風電、氫能還有鈉電池,基石資本都在持續的投入。楊勝君表示,基石資本將聚焦能源革命的三個核心環節——能源消費、電力基建和能源生產,重點關注技術變革的驅動領域。在能源消費領域,動力電池的性能提升和成本下降正在推動交通領域綠色出行的變革,自動駕駛的萬億市場正在打開;綠色再製造、節能環保、綠色裝配產業鏈等也具有廣闊的空間。在該領域,基石資本已佈局中創新航、文遠知行、元戎啓行、速騰聚創等頭部企業。在電力基建領域,能源結構調整將催生儲能與特高壓建設的需求,儲能的應用將改變目前整個電力系統的格局,而鋰電池、鈉電池、固態電池和氫燃料電池等將在技術變革的引領下實現成本的大幅下降和裝機容量的大幅提升。基石資本已投資中興新材、金力新能源、藍科鋰業等新材料項目。在能源生產領域,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將在全球範圍內逐步替代石化能源,基石資本將重點關注光伏行業的技術變革趨勢,重點佈局引領行業變革的設備企業和受益於產能擴張的輔耗材企業,現已投資原軾新材、首航新能源和艾郎風電等新能源項目。基石資本董事長張維曾提出,前三次工業革命旨在解放生產力,而第四次工業革命為人類與地球的和解而來,它在召喚一種綠色的、可持續的增長。在《基石資本的22條投資“軍規”》中,張維提出,“科技致善,投資每個時代最‘硬’的科技是促進碳中和、提高社會福祉的正途”。張維表示,每次工業革命都會出現一些標誌性產業,如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汽車產業,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計算機與互聯網產業,而智能汽車有望成為第四工業革命的標誌性產業。智能汽車將是新能源、人工智能、半導體和5G等核心技術的集大成者,既依託於上述產業的進步,也將成為推動上述產業落地與發展的最大應用領域。同時,中美對峙、科技封鎖,迫使中國在所有科技領域謀求自主可控,更是為這些領域的硬科技投資提供了重要的底層邏輯,而“當一項投資吻合科技進步趨勢和政策引導的雙重影響時,其估值亦將脱離傳統財務模型”。因此,在這些領域,基石資本都有重點佈局,並着重從企業的產業競爭格局和競爭地位去判斷企業價值。張維指出,新技術是推動能源革命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必要條件,基石資本將進一步發掘具備改變現有市場競爭格局的“顛覆者”,特別是在產品競爭力還處於上升期但前景比較好的技術的行業,如新型太陽能電池、儲能、氫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