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論壇】
作者:尹西明、吳善超(分別系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北京理工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副研究員,中國科協創新戰略院黨委書記、研究員)
黨的二十大報告對“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作出系統部署。2023年4月21日二十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意見》,強調推動形成企業為主體、產學研高效協同深度融合的創新體系。這進一步明晰了企業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的重要地位作用,深入貫徹落實這一意見需要從多個方面發力。
一方面,應多管齊下深化改革,全面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在全球發展不穩定不確定不安全性日益凸顯、美西方對我“斷鏈阻鏈”和極端風險疊加的背景下,在全面深化改革突進深水區、穩大局應變局開新局的迫切要求下,在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下,亟須多管齊下,進一步強化企業在創新決策、人才集聚、科研組織、成果轉化、價值評判等方面的主體地位、主體作用。要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進而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企業責無旁貸。同時,創新引領、科技支撐又是現代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無論從何種角度出發,強化企業創新主導地位是當前的重要課題、重要推手和集中發力點。
強化科技領軍企業主導地位。新時代10年,我們推動的改革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取得的成就是歷史性、革命性、開創性的。目前我們的一大批骨幹企業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把發展的主導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形成世界現代化發展新格局,已經成為可能並正在形成不可扭轉的大趨勢。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加快佈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是提升中國核心競爭力的當務之急。我們當進一步激勵科技領軍企業和科技型骨幹企業增強創新內生動力,強化應用基礎研究投入。賦予領軍企業負責人更多的資源調配權、產業聯盟建設權、產業標準制定話語權。
支持“兩家”發揮更大作用。創新驅動根本在於人才引領,人才引領的關鍵在於培育適應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要求、企業自主創新新需求的戰略科學家和戰略型企業家(“兩家”)。給予“兩家”在重大科技項目立項、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更多的參與權,逐步形成科技領軍和骨幹型企業協同高校、科研院所推進重大項目實施的新局面,從根本上解決中國長期存在的產學研協作不暢、產業基礎薄弱、科技成果轉化難等癥結。
支持企業成為基礎研究主體。充分發揮企業在應用基礎研究中的“出題者”“答題者”和“閲卷人”作用,加快全國重點實驗室改革,支持重大科技平台更多在領軍企業設立。加強對企業總部研究院等高層次研發機構的建設,對設立企業總部研究院,大力投入前瞻性、引領性基礎研究的企業實施財政、税收等優惠,支持其參與國家重大項目、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科技平台建設,建立企業主導的新型創新體系。
支持企業成為人才“引育用留”主體。以企業創新和產業發展的真實場景、市場真實需求問題為牽引,發揮企業在人才引進、培育、使用、留用和成長的場景優勢,加強高校人才培養體系和企業人才使用體系的深度融合,突破以高校主導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下校企銜接不暢、重知識傳授輕實踐能力培養等瓶頸。
另一方面,應推進“四鏈”深度融合,引導企業開放創新。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營造有利於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成長的良好環境,推動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深度融合。“四鏈”融合是形成企業主導的開放型創新生態的重要表徵。應以政策鏈為抓手,通過制度設計突出企業主體地位、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創新鏈、人才鏈、資金鍊圍繞產業鏈協同佈局。
加強企業主導的創新聯合體建設。緊緊圍繞國家發展和安全等重大需求場景,以科技領軍企業牽頭主導、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打造高能級創新聯合體和產業貫通聯合體,最大限度釋放新型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以高能級創新聯合體為抓手,深入推進有組織的科研,建設由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牽引的新型國家創新體系,建構從源頭創新到成果產業化的貫通式“創新循環”。
重視場景驅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通過重大場景驅動和產業政策引導,支持龍頭企業構建支撐融通創新的產業平台、共創場景。專精特新企業發揮在細分領域和顛覆性技術創新方面的獨特優勢,以戰略敏捷性和創新活力參與到科技領軍企業的創新鏈和供應鏈中,打造產學研深度融合、大中小企業深度融通創新的新型產業生態,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和韌性發展。
引導中國企業深度參與全球分工合作。完善強化企業主體地位的基礎制度,保障和支持中國企業更高質量、更高效率、更低成本和更平等地融入全球創新網絡。完善中國特色現代公司治理,以全球視野推進世界一流企業建設。支持企業主體參與全球科技創新聯盟組織、科技創新標準制定、科技創新網絡建設和全球產業分工合作,促進內外部產業深度融合,為全球科技創新與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光明日報》( 2023年04月28日 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