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日前召開的第五十次會議強調,要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繼續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接受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的專家指出,應以註冊制改革為抓手,持續加強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建設,帶動上市、發行、交易、持續監管等一系列基礎性制度改革。同時,應推進維權機制創新,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此外,應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體系,不斷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
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
專家指出,監管部門始終堅持“建制度、不干預、零容忍”九字方針,保持住了監管定力,繼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提高了監管透明度和可預期性,不斷改善市場生態,激發市場活力。下一步,應加快構建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基礎制度體系,持續提升資本市場治理能力。
“今年以來,以註冊制改革為牽引,退市新規、深交所主板中小板合併等一系列關鍵制度陸續出台落地,制度的適應性、包容性明顯提升,優化了市場運行基礎。”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指出,進一步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強化中介把關責任,加快完善相關辦法、規定,督促其提升履職盡責能力;推動完善行政執法、民事追償和刑事懲戒相互銜接、互相支持的監管執法體系;加大對金融從業者的行為監管,防止違規開展業務、利益輸送,甚至坐莊操縱等擾亂市場的行為發生。
平安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魏偉表示,加強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建設,應進一步健全轉板機制,發揮好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功能。當前,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已經形成,科創板和創業板註冊制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深市主板和中小板也已合併,各個板塊之間的功能定位日漸清晰,新三板轉板機制完成,轉板制度的執行力度將加大,試點四板“轉板”新三板機制可期。
推進維權機制創新
會議強調,要更好保護投資者利益,促進資本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專家指出,近年來,加強投資者保護等方面的基本制度規範不斷完善。下一步,各市場主體應發揮合力,進一步完善救濟賠償機制,推進維權機制創新,通過代表人訴訟等手段加大對中小投資者的保護力度。
“投資者保護制度是退市制度能夠順暢運行的核心,合理的投資者保護制度能夠平衡各方利益訴求,減小退市阻力。當前我國的制度設計越來越重視投資者保護,修訂後的證券法設專章制定投資者保護制度,並且創設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集體訴訟制度。如何更好發揮特別代表人訴訟功能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魏偉指出。
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伍堅表示,特別代表人訴訟在解決“多人小額”糾紛中具有獨特價值,應該更多地推廣適用。近期,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針對ST康美造假案,正式公開接受投資者委託,準備提起A股市場首例特別代表人訴訟。因*ST康得造假而有權獲賠的投資者,應當充分運用法律武器,理性維權。
“保護投資者利益需要從監管部門、市場主體組織和投資者自身三方面共同發力。”田利輝指出,在解決康得新和康美藥業問題上,監管部門加大了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堅決落實“零容忍”,建議既要更好保護投資者權益,也要加強事先預防。一方面,信息披露務必真實、準確、完整,避免誤導投資者;另一方面,監管部門要大力推動市場主體責任的落實,倒逼中介機構切實履行“看門人”職責。
深化高水平雙向開放
金融委會議強調,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國際合作,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專家認為,截至2020年底,外資持續3年保持淨流入,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資產突破3萬億元。中國資本市場的吸引力不斷增強,雙向開放潛力空間打開。中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要與深化改革相互促進,要通過促進資本市場深化改革,充分借鑑和吸收全球最佳實踐,深化高水平雙向開放。同時,要注重統籌開放與防範風險的關係,加強開放條件下的監管能力建設。
“在資本市場雙向開放上,制度型開放將是重要抓手。要繼續擴大機構、產品和業務在制度規則方面與國際接軌。”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指出。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建議,進一步完善債券市場基礎制度建設,如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統一信息披露標準,完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豐富債券市場的品種,提高債券市場資源配置效率,增加流動性,更好地適應開放需要,更好地支持人民幣國際化。
“資本市場應在推動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促進雙循環方面積極主動作為。一方面,應持續完善對外開放產品體系,進一步擴大滬深股通的投資範圍和標的,拓寬ETF互聯互通,便利境外機構配置股票ETF及人民幣債券資產,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風險管理工具;另一方面,可考慮適時加大商品期貨市場開放力度,擴大特定品種範圍。”田利輝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