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寶馬輸血難救的國產車?千億資產卻缺10億還債,汽車堆積如山難銷

由 機東林 發佈於 財經

壞消息接踵而來,華晨汽車這家曾經第一個登陸紐交所的中國公司,如今已是風雪交加,大廈將傾!

11月2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對於華晨汽車發出了書面警示。原來,華晨發行的10億債券由於“資金出現暫時困難”,無法到期還錢,已經連續多天逾期。

華晨汽車集團作為遼寧省國企,是瀋陽汽車產業的支柱,資產規模達上千億,今年上半年淨利潤還達到了63億。咋就付不起區區10億債券的本金和利息呢?

其實自今年7月起,華晨集團就陷入債務風波,多隻債券“跳水”、債務和資金鍊問題頻現、被曝揹負千億元、多筆股權被凍結。

截至今年6月底,華晨集團總資產為1933.25億元,總負債為1328.44億元,所有者權益為604.81億元,資產負債率接近70%。

還不起錢的華晨,信用評級被連續下調,從AA+降到AA降到AA-,一直到最近的A+。

若進一步引起債務擠兑,華晨的未來只能是雪上加霜。這種情況不禁令熟悉華晨的人扼腕嘆息。

仰融的出現改變了華晨集團

華晨的前身,是東北公路總局汽車修理廠,改革開放後組建了金盃汽車。1991年,瀕臨破產的瀋陽金盃汽車,迎來了她生命中的救星——仰融。

這位商業奇才此前的經歷縹緲不詳,只傳説他曾經打過越戰,1988年又受過重傷,三進手術室,奇蹟般地活了下來,這使他以後形成了對生命既珍惜又藐視的人生觀。人們只知道,他在深圳、香港的資本市場摸爬滾打,練就了一身資本和商業運作的通天本領。

1991年,一個梳着大背頭的中年商人上門拜訪當時負責金盃汽車的老總趙希友,開口第一句話就是:“請你把剩下的股票都賣給我吧。”還放下狠話:“我要讓金盃成為第一家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這個人就是仰融。

無論當時的具體經過如何,仰融成功收購金盃汽車,並於第二年就奇蹟般地讓公司在美國華爾街的紐交所上市,而在當時連港台地區企業都沒有嘗試過。

要知道,仰融接手過來的金盃汽車廠就是一個爛攤子,非常老舊,還停留在粗放的手工作坊式生產階段。但經過一系列的商業運作,又加上瀋陽國資的背景,金盃成功上市,讓仰融一戰成名。

上市後變得不差錢的仰融,憑藉資本運作打造了多品牌的華晨系,引進了豐田的技術和生產管理模式,上先後推出幾款車都佔領了市場,在當時很多國產汽車還是小作坊的時候,華晨汽車就已經遙遙領先,成為國產大品牌。

當年生產的金盃海獅一上來就大賣,擊敗了當時長春一汽的解放牌面包車,金盃輕客作為許多國產影視劇中的經典車型,至今還印在一帶中國人的記憶之中。

從1996年起,金盃車以每年50%的銷量迅猛增長,連續多年佔據國內輕客市場銷量第一,利潤僅次於上海大眾和一汽大眾。

一遭出走後波瀾不斷

但是到2001年,仰融迎來了人生中的至暗時刻。事情的起因,是仰融決定收購陷入財務困境中的英國羅孚汽車,他相信羅孚的發動機技術能夠讓國產汽車少走二十年的路。

與羅孚的合作是成功的,但此時仰融卻做了一個令他追悔餘生的決定:把項目廠址選在了遠在南方的江蘇寧波,而非瀋陽!

這個舉動卻觸碰了瀋陽方面的逆鱗,雙方多次協商未果,經過一系列的法律紛爭,2002年仰融被踢出局。當年5月,陷入人生低谷的仰融登上山西五台山拜佛,之後出走美國。隨着他被打上涉嫌經濟犯罪的標籤,回國的可能幾乎斷絕。

沒有了仰融,華晨接下來的發展似乎並不差。2003年,華晨這個“東北小夥”,娶上了德國的千金小姐——寶馬汽車,雙方建立合資企業,生產“華晨寶馬”。

但華晨的衰敗之路也從此開始。到2005年以前,華晨汽車最高管理者在3年裏換了4波,幾年下來,除了寶馬其他幾個產品線都達不到預期,產品體系混亂,缺少支柱車型,渠道建設遲緩,品牌也越來越弱。

自從有了華晨寶馬這個頂級奶牛,華晨對旗下的國產品牌似乎也沒有多大的發展動力了。從2011年開始,華晨每年的利潤超過90%全部靠華晨寶馬,甚至依靠華晨寶馬填補自制汽車的虧損。而金盃和中華日益邊緣化,而忽略產品開發的華晨也越做越差。

今年上半年,華晨中國營收只有14.5億元,淨利潤卻高達40億元之多,原因就在於從華晨寶馬獲得的投資收益就超過了43多億,而自家的汽車虧損額高達3億。2019年這種情況更為明顯,利潤高達67億多,實際上是有品牌的汽車虧損額高達8.64億。

庫存積壓人員流失退路渺茫

今年7月,華晨中華銷量為零,金盃系產品銷量為1600輛,華頌品牌在市場中已經無人記起。

而華晨汽車集團2020年半年報卻顯示,公司存貨賬面餘額為283億元,其中在產品的賬面餘額是8.14億,而庫存商品的餘額達到了186億,比年初多出了40億,而營業收入同比增加了1.1%。

這説明,華晨汽車集團有大量的存貨難以順利銷售,積壓了太多庫存,而汽車的狀況更為明顯。

為了償還日益積累的債務,華晨不得不開始“變賣家產”,而其中最有價值的,只有華晨寶馬的股份。

2018年10月,華晨中國不得不將華晨寶馬25%的股份轉讓給寶馬集團,得以套現人民幣285億元。這意味着華晨中國將失去對華晨寶馬的控制權,而每年所分得的利潤也將大幅減少。這一舉動無異於飲鴆止渴。

華晨多年來一味依賴外資品牌,賺起錢來好不輕鬆,卻讓自主品牌患上了軟腳病。

據説從今年6月開始,華晨中華其實已經接近休克狀態,放長假,輪流上班。最近,寶馬又宣佈另尋新歡,與長城汽車合作,不知華晨的領導心中是何滋味。

未來的華晨何去何從?令人嘆息的是,華晨申報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許可,也沒有通過工信部審核,錯失了另一張通往未來的船票。

結尾

最近有消息稱,“遼寧省政府考慮對華晨汽車集團控股有限公司進行司法重整”,據説寶馬汽車也在今年派出專家來幫助華晨提升研發和管理水平。

但是,沉痾重重的華晨還值得被拯救嗎?你認為,華晨汽車還有機會能力攬狂瀾、東山再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