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蒯佳祺辭任,達達「破局」

由 沈建伏 發佈於 財經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藍洞商業  ,作者:郭朝飛 焦麗莎,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達達八年,一個輪迴。

8月23日,達達宣佈,董事會已確認蒯佳祺榮休並辭任首席執行官和公司董事會主席,自2022年8月31日起生效。京東零售CEO辛利軍將擔任達達集團董事會主席,原達達集團副總裁何輝劍升任達達集團總裁,全面主持公司日常工作。 

2014年,蒯佳祺創立「即時物流平台」達達。兩年後,達達與京東旗下的O2O業務京東到家合併,京東換取達達47.4%的股權,成為最大股東。

「達達和京東到家獲得了一個比較理想的上‘岸’窗口。」事後蒯佳祺曾覆盤説。

藉此,達達打開新的賽道,不斷拓展邊界,達達集團成為本地即時零售+即時配送平台。2020年6月,達達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2022年2月,京東集團增持達達,股權提升至52%。

達達8月23日發佈的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其總營收為23億元,同比增長55%;調整後淨利潤率同比優化20個百分點;京東到家直接利潤率轉正。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京東到家平台GMV為546億元,同比增長69%,年活躍消費者達7280萬。

據悉,目前達達集團仍為獨立上市企業,CTO楊駿和CFO陳兆明等核心管理團隊保持穩定,中層管理者、基層團隊的梯隊搭建完整,業務均正常推進中。

截至目前,京東小時購、京東到家平台上,已入駐超15萬家實體零售門店,覆蓋超過1700個縣區市,深度合作超200家品牌商,2022年618雙平台銷售額同比去年增長77%,京東小時購下單用户數同比增長超過400%。

可以確定的是,達達將與京東進一步融合與協同,合力在即時零售市場與阿里、美團等巨頭同場競技。

1

時機已成熟

「做一些投資,關注類似紅杉種子基金等創業基金,做創業導師。」這是蒯佳祺對未來的初步規劃。

而對於辭任,蒯佳祺表示,「我們已經為接班計劃進行了充分的準備,現在是最成熟的時機進行這些調整。」

資料顯示,2014年何輝劍進入京東到家,先後擔任京東到家研發總監、產研負責人、平台運營負責人、總經理、副總裁等職務。

蒯佳祺評價,在過去的八年裏,何輝劍在公司的飛速發展以及與京東的合作深化中發揮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他的戰略執行能力和領導力贏得了團隊和董事會的信任與支持。

同時,達達董事會成員也將發生變化,原董事京東集團CEO徐雷、京東集團CFO許冉、京東物流CEO餘睿、張懌將退出董事會,辛利軍、何輝劍與沃爾瑪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朱曉靜將成為新任董事,同時長江商學院教授孫寶紅、Laura Marie Butler和韓踐為獨立董事。

在此次人事調整之前,達達集團旗下兩大主營業務新任負責人也已先後到任。京東到家由李昌明擔任總經理,曾負責京東旗下的「物競天擇」項目,以及擔任過京喜事業羣商品中心總經理;而達達快送由傅兵負責,曾任京東倉儲物流部副總裁、物流開放業務部負責人等。

達達在保持獨立發展的同時,董事會將更具開放性與國際視野,這將為其下一步業務發展奠定基礎。

達達已連續五個季度實現盈利改善,經營虧損率同比縮窄,京東到家直接利潤率、達達快送KA業務單均毛利等經營指標持續改善,各業務板塊造血能力顯現。

要知道,客單價是拉動GMV增長的有力因素。2021年,京東到家客單價為192元,高於其他即時零售平台。2022年一季度,其整體客單價達到210元以上,即使不算3C品類,商超品類客單價也增長到了160元以上。

依據達達2022財年第二季度財報,旗下達達快送營收8億元人民幣,京東到家營收15億元人民幣。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12個月內,京東到家平台總交易額(GMV)為5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9%,年活躍消費者達7280萬。

天風證券認為,今年以來,受宏觀和政策影響,互聯網企業基本面逐漸下探。本季度,互聯網企業基本面有望確認底部,業績期後市場有望逐步重拾對於企業的增長信心。

截至目前,有19家券商覆蓋達達集團,間接反映了資本市場對即時零售賽道的關注。

7月,浙商證券首次覆蓋達達集團,給予買入評級。報告認為,達達「倉揀配全鏈提效」+「小時購全域導流」助力實體零售降本增效,營銷服務變現提升、引流&履約配送成本降低顯著,業績成長性和確定性望超市場預期。

無論是調整前還是之後,不變的是,達達扮演着京東即時零售戰略的重要抓手。

此次調整後,京東明確提到,將已有的5.8億主站活躍用户轉化為即時零售用户,並針對業務層面給出了階段性具體目標。此前,京東的戰略目標更多是,以站外的京東到家吸引新增即時零售用户,從而給京東主站引流。

在何輝劍看來,京東和達達將持續向行業開放能力,助力合作伙伴數字化升級、優化運營並提高效率。「即時零售已經成為實體零售商和品牌商最重要的增長引擎,並將有力推動整個零售行業的增長。」

2

「三國殺」來了

終於,即時零售來到了「三國殺」的格局。

深耕八年的達達+京東,手握閃購、買菜等王牌的美團,以及集合了盒馬、餓了麼、淘鮮達、天貓超市等業務的阿里巴巴,都在2022年重倉「即時零售」。即時零售的標籤,最終將貼在誰的身上,成了焦灼的賽點。

賽道如此擁擠,源自增量價值下的大勢所趨。7月27日發佈的《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書》曾指出,即時零售風口已至,迎來快速增長。

目前,即時零售滲透率加速增長,市場空間很大。

其中,平台模式2016-2021年的年複合增長率為81%。2021-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台模式預計將持續51%的年複合增速,預計到2025年,即時零售中的開放平台模式規模將達到約1.2萬億元,引領並拉動O2O整體市場規模增長。

即時零售的價值何在?蒯佳祺曾將其闡釋為「實體零售商+品牌商+消費者」的三方共贏。

「對於實體零售商,即時零售極大地拓寬了業務覆蓋邊界,提升門店的坪效和人效,並把顧客轉變為數字化用户;對於品牌商,即時零售構建了打通線上線下的數字化營銷和運營生態,實現了全渠道經營的降本增效,並帶來更高速的銷售增長。對消費者,即時零售服務意味着顯著的時間、效率和體驗的提升。」

在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會長裴亮看來,即時零售「不是單純依靠線上的流量,而是通過對現有線下資源的整合,使得平台和線下零售商的合作形成一種1+1>2的能力」。即時零售使零售門店在完成日常經營的同時扮演前置倉的角色,不僅賦予零售門店新的角色,更實現了零售門店在整個供應鏈中的價值再造。

而此次的人事調整,可以説是應對行業格局的適時變化,對於雙方來説可謂意義重大。

從行業層面來看,拆解京東、阿里、美團這三家即時零售主力,不難發現,各家業務單元尚屬「割據」局面,比如阿里的即時零售分散在盒馬、淘鮮達、天貓超市以及盒馬等多個業務線,而美團也是由隸屬到家事業羣的美團閃購以及自營模式的美團買菜等組成,尚未打通協同。

而達達與京東的融合,是整合動作最快的一家,也是目前協同效應最強的一家。對於零售商和品牌商來説,履約痛點是其掣肘之處,搭載一站式的即時零售平台,達成高效與協同尤為關鍵。

相對於餐飲行業的即時配送,即時零售更為複雜。除了線下配送體系,即時零售還需要供給端即時調整線上商品結構、構建合理的倉店模型、搭建完善的揀貨鏈路等等。

為了解決行業痛點,在去年雙11前,達達快送發佈了一套貫穿「倉揀配」環節的全鏈路解決方案。在「揀貨」環節推出的達達優揀, 首創「眾包揀貨」模式,由眾包揀貨員服務於門店全渠道訂單揀貨、商品打包、訂單交付等工作,並實現揀貨作業、揀貨管理的數字化和產品化。

截至目前,沃爾瑪的全國門店均通過達達優揀進行揀貨,揀貨效率獲得雙位數提升。沃爾瑪中國高級副總裁兼大賣場首席營運官祝駿曾分享,「我們零售端、配送端、揀貨端、履約端等所有事情都需要重新思考。但不變的是,無論零售還是配送履約,沃爾瑪和達達快送密不可分。」

從業務層面來看,達達快送+京東到家更加強化了其承載京東即時零售戰略的關鍵位置,與京東主站的「小時購」也將發揮更大的協同效力。

在2021年雙11之前,京東和達達正式發佈雙方聯合打造的「京東小時購」業務,當時目標明確:整合京東內部即時零售業務資源,由達達作為實際操盤手。五個月之後,何輝劍被任命為京東新成立的同城事業部負責人,其業務主線就是深化同城場景下的零售業務,以及探索到店、生活服務等場景。

財報顯示,2022年第二季度,京東小時購GMV同比增長超2倍;隨着小時購商家合作和商品供給進一步拓展,搜索曝光率環比提升3個百分點。京東App「附近」頻道目前已經覆蓋全國所有小時購已開城的城市,「附近」頻道GMV環比增長超過80%。

「與即時零售平台合作是我們希望的,他們有物流配送,還有線上的運營能力,這些都是我們自己沒有辦法做到的。」北京一位零售店主告訴「藍洞商業」,只能輻射附近小區居民的消費,很難把生意做大。

據艾瑞諮詢測算,預計到2025年,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達11940億元。這個「萬億市場」,巨頭們當然不會錯過。

可以預見的是,達達+京東的CP,將進一步盤活京東的供給和達達的履約,並整合雙方在零售數字化上的能力沉澱。而供給、履約以及數字化水平,正是即時零售「三國殺」爭奪的關鍵。

時至今日,達達「萬千好物,即時可得」的擔子落在了繼任者身上,戰局拭目以待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