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5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國際清算銀行(BIS)簽署了參加人民幣流動性安排的協議。據悉,人民幣流動性安排是由國際清算銀行發起並設計的一項構建儲備資金池的計劃,在金融市場波動時為參加該安排的央行提供流動性支持。該計劃的首批參與者有印尼、馬來西亞、新加坡和智利的央行以及香港金融管理局。分析師稱,該計劃可能為人民幣在亞太地區發揮錨定作用鋪平道路。
該計劃出台之際,全球各主要經濟體對美元霸權地位的擔憂加劇,同時在美國啓動貨幣正常化以遏制高通脹之際,全球投資者正在尋找避風港。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發佈的一份聲明,每個參與者將出資至少150億元人民幣或等值美元,在國際清算銀行創建一個資金儲備池。它們還將通過一個抵押流動性窗口獲得額外資金,該窗口允許參與的央行利用其現有資產作為抵押品進行額外借貸。中國人民銀行表示,這一安排將有助於滿足國際上對人民幣的合理需求,維護地區金融安全。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表示:“未來它可能會吸引更多成員國加入。”
近幾年來,人民幣在全球的使用變得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中國已與40多個國家簽署了總額超過3萬億元的雙邊貨幣互換協議,其中與中國香港和韓國各簽署了4000億元,與英國和歐洲央行各3500億元,與新加坡3000億元,與俄羅斯簽署了1500億元。
在2021- 2025年的第14個五年計劃中,我國對人民幣國際化採取了謹慎的做法,稱這是一個市場選擇和漸進的過程。丁爽表示:“這一公告表明,中國央行一直在努力推動制度基礎設施的建設。這可能是由於近年來金融的武器化。”
金融監管機構已經加強了本土的跨境銀行間支付系統(Swift的另一種選擇),並正在探索跨境使用數字人民幣,以及在貿易結算和對外投資中增加使用人民幣。
從全球貨幣市場來看,人民幣在全球支付、外匯交易和儲備資產中所佔的份額仍遠遠低於美元,但許多分析師認為,國際衝突以及美聯儲激進加息後引起的市場動盪可能會給人民幣提供一個追趕美元的機會。中國投行中信證券上週在其年中展望中寫道:“制裁擾亂了全球金融秩序,它們將加速去美元化。”
與此同時, 人民幣國際化也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得到了推動。國家外匯管理局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傑表示:“人民幣已顯現貨幣錨效應。”但是他補充説,人民幣國際化將是一個複雜的長期任務。“在未來,我們應該更加關注經濟聯繫,加強區域貨幣和金融合作”。
4月份,人民幣佔全球支付總額的2.14%,仍遠低於美元所佔得41.81%。從佔全球外匯儲備的比重來看,去年底人民幣以2.79%的份額排名第五,而美元和歐元的比例分別為58.5%和20.6%。據悉,人民幣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籃子中的權重將於8月1日上調至12.28%,較2016年評估提高1.36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