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解禁首日,學大教育盤中一度大跌近9%。
9月22日,學大教育開盤大跌近9%,此後股價震盪,最終收盤價21.30元/股,相較2020年的最高價已經跌去7成,自2021年雙減政策出台後,學大教育的股價更是雪上加霜。
面臨跌跌不休的股價,損失慘重的不僅有普通投資者,還有今年參與定增的機構股東。
股價持續承壓 券商關注度驟降
9月22日是學大教育大額解禁的日期。
從公告內容來看,9月22日,學大教育將有1557.23萬股限售股上市流通,佔公司股本總額的比例達到13.22%。這一次解禁的限售股來自於學大教育2021年3月份執行的定增計劃。
在定增計劃中,學大教育的發行價格為38.53元/股,而截至9月22日收盤,學大教育的股價僅為21.30元/股,僅相當於定增價的55.28%,參與定增的機構賬面浮虧約2.7億元。
從解禁的機構來看,此次限售股解禁股的前10大持有者均為機構,值得一提的是,南方基金旗下包括南方利安靈活配置基金、 南方中小盤成長基金等12只基金參與了定增,持有股票最低2.60萬股,最高70.08萬股。
大額解禁對於企業的股價有着一定影響,如果拉長週期來看,定增計劃對於學大教育股價的壓制尤為明顯。
2020年上半年在大股東增持,創始人迴歸的利好因素下,學大教育股價逆勢大漲,最高價達到了89.42元;2020年7月份,學大教育透露定增計劃,此後股價轉頭下跌在2021年5月份回到2020年1月份水平。
2021年7月份的雙減政策出台後,由於核心業務與K12課外培訓高度相關,學大教育的下跌趨勢進一步加大。
從營收角度來看,學大教育的大部分收入均來自K12教育培訓,學科類是主要項目,其中高中階段營收佔教培業務60%,義務教育階段營收佔比約40%。
在2020年年報中,學大教育披露其在全國30個省份、110個城市擁有532家個性化學習中心,在A股K12教育公司中覆蓋城市數量位列第一。
為了應對“雙減”政策的影響,學大教育表示將提高高中階段培訓業務的營收比重,規範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科培訓業務模式。
需要注意的是,“雙減”政策雖然主要針對義務教育階段,但在政策文件中指明“高中階段參照執行”。
“雙減政策”對於學大教育的影響,從券商研報的數量也有一定體現。
根據東方財富的研報數據顯示,在2020年,一共有35份券商研報對學大教育進行覆蓋,其中包括中泰證券、天風證券等知名券商的首次覆蓋。
在2021年雙減政策前,學大教育仍然收到了17份券商研報,中泰證券認為定增完成後,學大教育創始人金鑫成為實際控制人,股權結構理順,後續有望通過網點擴張、小班組模式深化及推進OMO模式,提升公司盈利能力。
然而在雙減政策發佈後,截至目前僅華西證券發表了一份研報,而華西證券的內容重點集中在對於中報業績的點評。
券商研報前後的關注度反差極大,大有“冰火”之勢。
“北京白名單”裏迎利好 需加強價格管理與公示
雙減政策的影響很大,好在近期學大教育也迎來了逆境中的一絲生機。
北京市教委在9月11日,公佈了首批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白名單”,學大教育位列其中。
不過,白名單是有條件的,北京市教委對於課外培訓的辦學許可證獲取、培訓時間、任職教師要求、培訓收費價格與方式等作出了限定,進而督促教育機構合法合規地開展課外培訓。
這裏需要注意一點,收費價格是“白名單”的重點內容,而學大教育在這一點上存在瑕疵。
5月28日,學大教育因價格違法被北京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了123.5萬元的行政處罰。
具體來看,學大教育在其APP中售賣的某課程,標示原價6000元,現價3600元,但標註的高價從未在促銷活動前成交,這一行為很顯然是在利用虛假的或者使人誤解的價格誘騙消費者交易。
在未來,學大教育需要加強各分支機構的價格管理和公示,避免出現價格收費違規現象,進而導致無法進入“白名單”,影響業務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