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管成“黃金跑道” 十大龍頭半數業績增長超五成
來源: 和訊網
2021年,簌簌冷風從房企身邊刮過,拿地難、賣房更難,房地產一度逼近“青銅時代”。但賺錢越來越難的同時,早年間從地產分拆出來的物業公司,卻成為當下“一枝獨秀”的存在,業績表現齊齊吊打地產開發。
2020年行業營收前十陣營的選手,在今年上半年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碧桂園服務(06098.HK)收入同比增長84.3%,雅生活服務(03319.HK)收入同比增長56.1%、中海物業(02669.HK)同比增長50.72%,保利物業(06049.HK)同比增長43.1%,綠城服務(02869.HK)同比增長27.2%……
在各家業績會上,物管公司同樣野心滿滿,紛紛制定規模增長目標,除了承接地產母公司的項目,還要加大第三方拓展力度,將業務觸角從社區走向城市。還有多家房企,將包括物管在內的經營性業務,定性為千億量級的大賽道,未來或有望與房開並駕齊驅。
“現在物管行業仍處於黃金時期,搶規模是我們的第一任務,形成規模效應後,便可提高人效、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利潤。”有上市物企人士告訴第一財經。
不過,從各物企年報可見,雖然規模與營收水漲船高,但要論“轉型”成功,還為時尚早。規模擴張期,大量標的有待消化,毛利率被拉低是階段性必經之路。此外,傳統物業管理方式必定會遇到天花板,而對增值服務、城市空間的探索,物業公司還只是“小學生”。
跑馬圈地撐起業績
規模增長是物管行業仍處於業績增長的根本原因。
日前,碧桂園服務公佈2021年上半年業績,期內總收入約115.6億元,同比增長約84.3%,達到去年全年營收近四分之三的水平。在這超百億營收中,傳統物業管理服務收入51.72億元,同比增長30.55%;城市服務收入20.95億元,同比增長5510.12%。
龍頭大哥遙遙領先,其他選手也不甘落後。報告期內,雅生活上半年錄得收入62.47億元,同比增長56.1%;綠城服務實現收入為人民幣55.96億元,同比增長27.2%;招商積餘實現營業收入47.79億元,同比增長23.56%;中海物業營收42.96億港元,同比增長50.72%。
上述幾家營收大户,要麼背靠規模龐大的地產商,要麼加大力度收併購,均通過做大規模提升業績。
以碧桂園服務為例,截至6月30日,該公司擁有物業服務收費管理面積約6.4億平方米,合同管理面積約12.1億平方米。其中,由藍光嘉寶貢獻的面積分別為1.3億平方米和2.2億平方米; “三供一業”業務的物業服務收費管理面積及合同管理面積,均為約0.9億平方米。
“這半年我們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在中期業績發佈會上,管理層表示,就目前而言,碧桂園服務仍然是行業的排頭兵,物管行業仍處於政策全力支持和幫扶的狀態。如果説有變化的話,碧桂園服務應該説在持續變好、變強,變成真正的世界第一。
上一個説要“衝擊第一”的選手,還是恆大物業。年初,恆大物業立下“軍令狀”,令資本市場甚是沸騰。只不過,囿於母公司的資金危機,恆大物業正在被擺上貨架,恆大集團有意出售其部分權益。但恆大物業的業績依然搶眼,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52.3億元,較2020年同期上升76.3%。
貝殼研究院高級分析師潘浩認為,碧桂園服務之所以成為“歷史上首家年中突破百億營收”的物企,一是受益於母公司的項目儲備,有效保障其業績增長;二是去年下半年收購滿國與東飛等物企,帶動城市服務業務增長,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三是通過收併購與外拓等提高第三方佔比。
“在資本擴張期,必須搶規模,這是很難繞開的行業成長規律。”一家上市物企人士告訴記者,只有把規模做上去,才能形成正循環,降低管理成本,進而提升利潤。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物企的估值仍遵循規模邏輯,確定的規模增長,背後是較為確定的業績兑現。
那些規模增幅不及預期的公司,則被市場毫不猶豫潑去冷水。年初,綠城服務管理層提出,今年新拓展面積要在1.5億平方米以上,不過其上半年僅新增在管面積約4680萬平方米,完成率31%。為此,摩根大通隨即下調了綠城服務的目標價,評級定為“減持”。
毛利率下降的“陣痛期”
雖然“蛋糕”越做越大,但當下物企正普遍遭遇毛利率“陣痛期”。
報告期內,碧桂園服務的整體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約37.2%下降3.8個百分點至約33.4%,其中城市服務分部毛利率同比下降3.8個百分點至約19.3%。該公司稱,毛利率下降的原因,系城市服務並表、疫情社保減免政策取消等偶發性因素的影響。
實際上,碧桂園服務面臨的絕非單純的“偶發性因素”,而是行業在急速擴張期必然出現的問題。
中海物業對此講得坦白。報告期內,中海物業毛利率為16.07%,同比減少了1.89個百分點,繫上市以來的最低水平。其中,物業管理服務毛利率從去年的16.2%降至今年的13.8%,增值服務毛利率從24.4%降至21.1%。
對此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稱,外部原因方面,新冠疫情導致物料、人工費支出增加,且今年無相應補貼政策;物管行業屬於勞動密集型,人工成本和物料價格都在高位運行,但物業費的市場化定價機制進展緩慢;外拓入賬項目較多,且毛利率低於原有項目,需要時間磨合。
保利物業、招商積餘、雅生活等頭部物企均面臨類似問題。最近三年,招商積餘的毛利率一直呈下降趨勢,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物業管理業務毛利率為10.58%,較上年同期的11.23%再度下降0.65個百分點;期內,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為2.48億元,淨利率僅5.19%。
保利物業上半年毛利率約為20.0%,較2020年同期減少約0.4個百分點。據悉,管理層在業績會上稱,如果説房地產行業在講製造業發展的精益運營,那麼物管行業很早就進入這個階段。從行業以及保利物業的經驗來看,人工成本基本上每年上漲10%左右。
“從北美物業管理服務公司FirstService的發展路徑看,收併購快速拓展規模後,這家公司通過拓展高毛利的增值服務,抵消了大量物業收購帶來的短期低毛利率衝擊,維持了平穩的利潤率水平,增值服務逐步成為其第二增長極。”有業內人士稱,現在國內物企走的也是類似路子。
以碧桂園服務為例,年初該公司制定了“五年規劃”,即到2025年要實現千億營收,收入和利潤的年複合增長率都要超過50%。具體而言,傳統物業管理營收達500億元,增值服務達到300億元,商業與商寫突破150億元,城市服務突破200億元。
不過,對物業公司未來幾年的發展,仍要“謹慎樂觀”。“城市服務是一項藍海業務,但目前不管是物業企業還是政府,都處在探討、試水、摸索的過程中,沒有成型的模式。”碧桂園服務管理層稱,有些正在跟進的項目甚至一年半都無法落地。
增值服務的轉型同樣需要探索。“公司的增值服務戰略思路是通過物業場景,實現增值服務跨賽道發展,從而逐漸打開天花板。”但是,增值服務的成長模型是什麼、重點佈局哪些領域、如何形成核心能力,這對擅長收收物業費的公司來説,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