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餘佩掀
昔日“家紡出口第一股”又一次踩中監管紅線。
1月20日凌晨,孚日股份(002083.SZ)突然連發公告稱,公司在自查中發現存在實控人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公司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的情形。
孚日股份的控股股東為華榮實業,實際控制人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截至目前,華榮實業及其控制的公司被動非經營性佔用公司資金餘額近11億元。
孚日股份在公告中表示,將督促資金佔用方華榮實業儘快籌資補款,“如果上述佔用資金不能按期償還,公司股票可能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1月20日,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孚日股份董秘辦,相關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收到資金佔用方最新還款消息。除補款外,目前還未向資金佔用方提出其他追責要求。
同日,資深審計人士劉鐵民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即使資金佔用方及時還款後躲過“戴帽”,資金佔用方和公司都有可能面臨其他監管處罰。
“可以理解成是因果關係,即資金來源於社會,吸收資金是為了更好穩健股票市場,但當涉及到不合理佔用情形,公司就要面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且無理由、無規則的揮霍佔用行為無疑會引發公司評價口碑負面以及股民大量流失等消極影響。”劉鐵民稱。
受實控人非法佔資的消息影響,1月20日,孚日股份跌停,報收3.96元/股,換手率為5.43%,成交量為47.54萬手,成交額達1.90億元。截至1月22日午間,孚日股份報3.97/股,總市值36.05億元。
“黑天鵝”或只是冰山一角。近兩年來,孚日股份還面臨着人事頻動、業績下滑的窘況,更陷入了頻繁收到關注函、問詢函、警示函的怪圈。
兩任控股股東違佔資金
公告顯示,此次非法佔資事項,系公司通過購買部分定向融資工具、信託計劃、委託貸款及應收賬款收益權等理財產品形式,向實控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控制或施加重大影響的其他公司提供資金,並實際由華榮實業及其控制公司使用等所致。華榮實業成為孚日股份控股股東後,仍存在部分資金尚未歸還,形成對孚日股份的資金佔用,金額合計約14億元。
上述理財產品購買事項分別公告於2019年4月29日、2019年12月26日和2020年7月10日,起因是為提高公司暫時閒置資金使用效率,增加公司現金資產收益。
其中,2019年,孚日股份一共購買了價值3億元的高密民生水務6-11期等定向融資工具、2億元委託貸款(鳳城新農村)、合計3.358億元的五礦信託利民15號和光大璟睿3號等集合資金信託計劃。
2020年,公司追加購買6400萬元鳳城新農村應收賬款收益權、2.5億元國民信託-嘉隆70號及追加等單一資金信託,以及2.5億元國民信託-嘉隆71號。
產品發行人涉及高密民生水務有限公司、高密市鳳城新農村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高密華榮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高密高鍛機械有限公司和山東銀鷹化纖有限公司。
截至1月20日,高密民生水務6期、7期和委託貸款(鳳城新農村)已按期歸還,剩餘資金佔用餘額合計為10.99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華榮實業是在4個月前才入主孚日股份,成為新控股股東。
2020年5月,孚日股份原控股股東(現公司第四股東)孚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孚日控股”)與華榮實業簽署的《股份轉讓框架協議》,6月22日,雙方簽署《附生效條件的股份轉讓協議》,轉讓股份數量有所變化,孚日控股作價12.75億,將公司18.72%的股票轉讓給華榮實業。
上述股份轉讓事項完成後,同年9月15日,孚日股份控股股東變更為華榮實業,實際控制人變更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
對於非法佔資情形,華榮實業承諾,預計在2021年3月31日前分批將上述資金全部歸還,具體還款計劃為1月31日前,歸還資金不低於3.8億元;2月28日前,歸還資金不低於1.9億元以及3月31日前,歸還全部剩餘欠款。
“公司儘量在一個月之內償還上述佔用資金。”華榮實業表示。
這並非孚日股份首次遭遇控股股東違規佔資等情形。
自2018年11月起,孚日控股及其關聯方存在非經營性資金佔用,並且公司違規對外提供擔保,涉及金額分別為17.32億元、4.32億元(注:非經營性資金佔用累計實際發生金額約12.4億元)。目前,孚日控股已向公司歸還全部款項,公司隨之解除相應擔保。
2020年10月22日,深交所繫統記錄顯示,基於上述違規行為,深交所對孚日股份給予通報批評處分,並對公司原實控人孫日貴、孚日控股及其他相關人員給予公開譴責處分。
僅一個多月後,12月5日,孚日股份再次宣佈處置自有資金計劃,稱“公司決定利用暫時閒置的自有資金,通過委託濰坊銀行向高密市紅高粱集團有限公司提供不超過2億元人民幣的委託貸款,貸款期限不超過1年,年化貸款利率8%”。
值得注意的是,紅高粱集團實控人同為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且公告顯示,該筆貸款不提供擔保。
“實控人在上市公司內部通過合法議程同意不需要提供擔保,從表面上看合法但實際上不合情、不合理,因為這很容易導致廣大中小股東的利益受到損失。”1月21日,資深註冊會計師、知名財税審專家劉志耕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劉志耕解釋,儘管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是孚日股份的實控人,但實控人並非全資控股。孚日股份不能因為實控人控制,便將實控人擁有其他眾多股東的公眾公司利益置於自身風險之中。“在本案例中,大股東有將上市公司作為自己全資子公司運作的嫌疑。”劉志耕稱。
違規頻發內控存疑
孚日股份成立於1999年,2006年11月在深交所上市,是以家用紡織品為主、兼營農藥化工、熱電等多元化產業的大型企業集團,經營範圍涵蓋生產銷售毛巾系列產品、紡織品、針織品等。
近半年來,因會計差錯更正、信披不及時及業績補償爭議等問題,孚日股份接連收到深交所下發的關注函或監管函。
2020年6月30日,孚日股份披露2019年報,卻收到安永華明會計所對該報表出具的帶強調事項段的保留意見《審計報告》。
保留意見指出,孚日股份併購標的睿優銘集團已觸及回購條款,該回購資產形成或有對價的金融資產,但年審會計師無法判斷該項金融資產的可回收性及影響金額。
當日,深交所火速發函,要求孚日股份説明睿優銘集團2019年業績情況,觸發回購權的情形及所依據的協議條款,以及保留意見涉及事項對公司2019年財務報表的實際影響金額或金額區間。
同年7月,孚日股份再收年報問詢函,隨後因其屢屢延遲披露2019年經審計的年報,被深交所下發監管函。
2020年11月4日,山東證監局向孚日股份、時任董事長孫日貴、總經理吳明鳳、財務總監張萌及孚日控股分別下發警示函。
其中,孚日股份被指其因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內直接或間接與孚日控股及其他關聯方發生資金往來,為孚日控股及其他關聯方提供擔保,未按規定履行相應審議程序和信披義務,以及存在未及時披露有關收到政府補助資金和發生投資虧損事項等問題。
同年12月,孚日股份又因兩起股權收購中存在定價差異較大等問題收到深交所的關注函。
今年1月14日,孚日股份因2018年報會計差錯更正、相關資產出售信披不及時違規,再次踩雷市場監管“禁區”。
屢屢違規的背後,孚日股份業績停滯不前,內控有效性亦備受質疑。
2017-2019年,孚日股份分別實現營收48.2億元、51.5億元和49.9億元,同比增長10.21%、6.9%和-3.25%。
營收增速放緩同時,盈利漸走下坡。期間,公司分別實現歸屬淨利4.1億元、4.05億元和3.69億元,同比下滑8.47%、-1.19%和-8.96%,跌幅擴大苗頭顯現。
2020年前三季,孚日股份實現營收32.7億元,歸屬淨利2.22億元,分別同比下降13.15%和40.5%。
對此,上述董秘辦人士稱,2021年將通過擴大內銷來改善公司業績,“目前公司在國內的市場佔有比例太少,去年年初就開始擴大營銷力度,也聘任了一些營銷團隊來加強線上和線下的銷售”。
公告欄中,孚日股份人事架構頻動消息也較密集和顯眼。
2020年9月起至今,孚日股份時任董事孫浩博、監事王玉泉、董事張樹明、職工代表監事王啓軍和監事會主席王聚章等5人皆因工作原因辭去相應職務。
職務變動後,孫浩博履新公司副總經理、主要分管投資融資、證券業務、教育板塊工作;王玉泉仍在公司任紀委書記;張樹明僅主要負責基建、設備、安全生產工作;王啓軍則在公司任家紡二公司總經理,並“接棒”張樹明出任董事會提名委員會委員。
同時,孚日股份新董事秦峯接任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委員。與上述“孚日系”高管們有所不同的是,天眼查顯示,2020年10月“空降”公司董事會的秦峯,還同時擔任華榮實業董事、高密市國有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法人、董事長兼經理。股權穿透後,兩家公司分別是高密市國有資產運營中心全資控股子公司和孫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