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三重壓力,中國經濟如何“解壓”?

(兩會觀察)面臨三重壓力,中國經濟如何“解壓”?

中新社北京3月6日電 題:面臨三重壓力,中國經濟如何“解壓”?

中新社記者 王恩博

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如何為中國經濟面臨的這三重壓力“解壓”,成為貫穿今年政府工作報告的一條線索。

——從“頭”開始提振消費

消費是受疫情影響最明顯的領域之一。雖然去年消費對中國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六成,全年消費增速亦較2020年明顯提升,但從兩年平均增速看仍未迴歸疫情前水平。

分析認為,一方面,疫情反覆對線下消費、服務消費衝擊較大,久而久之可能改變一部分人羣消費習慣;另一方面,由於就業和收入存在壓力,居民消費能力下降,導致消費意願不足。

圍繞推動消費持續恢復,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表示,多渠道促進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製度,提升消費能力。觀察認為,加大力度穩增長、穩就業、穩收入,將有助於從源頭上提振消費,釋放內需活力。

此外,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出促進生活服務消費恢復,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等。這被視作消費恢復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潛力所在。在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温彬看來,推動線上線下消費深度融合,豐富消費場景,完善供給體系,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將進一步促進消費升級。

——創新突破供給堵點

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國內部分能源和金屬供給偏緊,汽車等部分行業“缺芯”影響明顯......去年以來,這一系列現象成為疫情下中國受到供給衝擊的註腳。應對挑戰,政府工作報告給出的解法之一是“創新”。

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推進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優化升級,突破供給約束堵點,依靠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匯豐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注意到,在科技創新和製造業方面,相關措施還包括加大基礎研究税收優惠,對企業特別是“專精特新”企業創新資金支持顯著擴大。

有分析指,中國工業企業遭遇到的供給衝擊,一定程度上與技術短板有關係。而支持鼓勵創新,將為應對此類衝擊下好“先手棋”。

“自主、完整並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全國政協委員、白雲電器董事長鬍德兆對此深有感觸。他表示,中國越來越重視產業基礎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研發,只有實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供應鏈,才能真正提升產業基礎能力。

——政策“禮包”穩定預期

作為監測宏觀經濟走勢的重要先行指數之一,去年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一度連續回落,跌至收縮區間。但隨着近期相關部門出台一系列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措施,企業市場預期回暖。最近4個月,中國製造業PMI持續高於臨界點。

中國官方此前已要求及時出台有利於穩定經濟運行的政策,慎重出台具有收縮效應的政策。此次政府工作報告裏的政策“禮包”,進一步給市場服下“定心丸”。

從史上最高的約2.5萬億元人民幣退税減税規模,到強調“推動普惠小微貸款明顯增長、信用貸款和首貸户比重繼續提升”,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表示,新的組合式税費支持政策實施,加之金融支持力度提升,意味着今年穩市場主體力度顯著加大。

完善減負紓困等政策,夯實經濟穩定運行、質量提升的基礎。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這一方向已得到明確。可以預計,隨着相關政策有序落地,將持續穩定市場預期、提振發展信心。(完)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310 字。

轉載請註明: 面臨三重壓力,中國經濟如何“解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