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盤後,寧德時代披露一季報,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86.78億元,同比增長153.97%,歸母淨利潤14.93億元,同比下降23.62%。
當日收盤,寧德時代報409.35元/股,漲幅5.54%,總市值9541億元。
成本增速超過營收
寧德時代增收不增利背後,是成本端承壓明顯。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成本為416.28億元,同比增長198.66%,大幅高於營收增速。對於成本激增,寧德時代表示,一是隨銷售增長而增長,二是部分上游材料價格快速增長造成成本增加。
外界此前猜測,原料漲價會侵蝕寧德時代的一季度利潤,而公司於4月24日對外表示將推遲一季報的披露,此後其股價連續兩日收跌。市場的擔憂最終應驗。
根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數據,自2021年初至2022年三月,正極三元鋰材料均價從12.4萬元/噸上漲至36.8萬元/噸,漲幅高達196.8%;磷酸鐵鋰材料均價由4萬元/噸飆升至16.2萬元/噸,漲幅305%。而鋰輝石漲幅達到444%,均價從2.5萬元/噸漲至13.6萬元/噸,帶動電池級別碳酸鋰從5.3萬元/噸上漲至49.5萬元/噸,漲幅逾800%。
受累於原料漲價的遠不止寧德時代一家。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二的LG新能源一季報顯示,公司一季度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4.1%至2589億韓元(約合人民幣13.4億元),銷售額為4.34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224.8億元),同比增長2.1%。
另據國軒高科一季報,公司實現營收39.16億元,同比增長203.14%,但淨利潤僅為3220.37萬元,同比下滑32.79%。報告期內,公司營業成本高達33.49億元,較上年上升245.44%。
億緯鋰能在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127.69%至67.34億元,而淨利潤同比下滑19.43%,達5.21億元。
不過,4月份以來,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行,生意社監測數據顯示,4月28日電池級碳酸鋰華東地區均價為48萬元/噸,與月初相比價格下降了5.06%。儘管仍在高位運行,但對於下游企業已是久旱逢甘霖。
生意社碳酸鋰分析師認為,當下疫情影響持續,對需求端的衝擊仍存,上下游博弈狀態雖然維持,但在需求明顯減弱的情況下價格支撐力度不足,市場出現拋貨情緒,對碳酸鋰價格起到承壓,預計短期碳酸鋰價格持續偏弱震盪。
上游礦企業績大增
原料價格的飆漲,讓位於產業鏈上游的鋰礦公司收穫頗豐。
主打鋰礦採選、鋰鹽深加工的融捷股份,淨利增幅目前位居榜首,2022年一季度公司實現營收4.78億元,同比增長339.46%,歸母淨利潤2.54億元,同比增長13996.26%。二級市場上,融捷股份4月27日至29日連收三個漲停板。
對於業績暴增,融捷股份表示,主要原因為受宏觀政策和市場需求增加的影響,新能源行業景氣度持續提高,鋰電池行業上游材料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鋰電材料和鋰電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公司鋰精礦、鋰鹽、鋰電設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大幅增加;經營鋰鹽業務的聯營企業大幅盈利,公司確認的投資收益大幅增加;上年度未實現的鋰精礦內部交易利潤同步實現。
具體來看,融捷股份一季度銷售鋰精礦約3000噸,抵消未實現內部交易利潤後,列報鋰精礦收入約1773萬元,同比增長30.96%;鋰鹽業務累計生產及加工電池級鋰鹽產品約1000噸,銷售鋰鹽產品約1300噸,實現營收3.82億元,同比增長477.02%;鋰電設備製造業務實現營收7695萬元,同比增長165.47%。
左手鋰右手民爆的雅化集團,一季度營收為26.6億元,同比增長210.22%,歸母淨利潤10.22億元,同比增長1210.02%。單季度淨利已超過去年全年的9.25億元。公司此前在業績預告中指出,一季度鋰行業需求不斷攀升,鋰鹽產品價格持續上漲,公司抓住機遇釋放產能、增加銷售,鋰鹽產品銷量逐步提升,鋰業務利潤大幅度增長。
此外,一季度安達科技實現營收13.81億元,同比增長619.46%,淨利潤3.52億元,同比大增15137.60%;盛新鋰能實現營收16.87億元,同比增加212.59%;淨利潤10.7億元,同比增加900.96%;贛鋒鋰業營收為53.65億元,同比增幅233.91%,淨利潤為35.25億元,同比增幅640.41%。
鋰企謀求境外上市
業績雖然冷熱不均,但鋰企共同面臨的事實是股價大幅回調。數據顯示,鋰電池板塊已自2021年11月30日的高點3964.73點,回調至今年4月29日的2638.04點,跌幅33.46%。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盛新鋰能、國軒高科等回調幅度一度超過50%。
值此背景下,3月中旬以來,國軒高科、杉杉股份、科達製造接連宣佈籌劃境外發行GDR,赴瑞士上市。
對於為何選擇瑞士,國軒高科證券部人士此前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瑞士是全球最大的財富管理目的地,當地想要投資全球資產,會優先選擇穩定貨幣計價的證券。公司選擇在瑞士上市,是希望能吸引這類龐大且資本雄厚的投資羣體。另外,瑞士資本市場小而精,上市公司較少,大概只有200多家,但平均市值比價高,在95億美元左右,公司希望能在瑞士市場獲得更高的估值。”
境外上市也獲得政策背書。2月11日,證監會發布公告稱,對《關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與倫敦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的監管規定(試行)》進行修訂,形成了《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託憑證業務監管規定》。
“滬倫通”機制升級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拓寬適用範圍,境內方面,將深交所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納入;境外方面,拓展到瑞士、德國。二是允許境外發行人融資,並採用市場化詢價機制定價。三是優化持續監管安排,對年報披露內容、權益變動披露義務等持續監管方面作出更為優化和靈活的制度安排。
3月16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專題會議指出,進一步抓緊推動企業境外上市監管新規落地,支持各類符合條件的企業到境外上市,保持境外上市渠道暢通。
記者 胡安墉
編輯 王麗穎